1995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山东济南,准备去长沙保险学院进修的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探讨1992年进驻中国保险市场的友邦模式,探讨已经成立的平安、太平洋保险公司对未来保险市场的重大影响。

正是年轻气盛的我们,率性张扬地发表着自己对保险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当时产寿险还没有分业经营,我们也没有预见这个未来。但人微言轻的我们预言了中国保险市场未来的销售模式的改变:

未来的寿险产品一定会从为单位服务走向为个人服务,友邦保险的上门式寿险营销,一定会成为未来保险销售的主要模式。

1996年,我在长沙保院脱产进修学习时,接到单位电话通知,产寿险正式分业经营,公司所有在外进修学习的人员,统一分到了财产险公司。

各个保险公司的寿险分析(产寿险正式分业)(1)

因为身在校园,所以对产寿险分业经营的整个过程,完全没有经历。

我所知道的是,寒暑假回家的时候,曾经是一家人的PICC,已经变成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996年的中国人寿,招募了第一批寿险营销员。

经过培训后,这一批营销人员开始了走家串户,推销当时国人还基本上没有什么认知的人寿保险。

正在放寒假的我,在家门口生平第一次遇到了上门推销保险的寿险营销员。

那个年代的寿险营销比较流行扫街,正在门口玩的我家4岁的外甥女,就这样落入了寿险营销员的眼中,于是跟着就敲响了我家的门。

第二天,我就跟着她走进了中国人寿,参观了营销早会,拜访了自己的老领导。

个人营销,这个崭新的寿险营销模式,就这样真实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的思绪回到了1995年初春的那个晚上,曾经毕业于保险学校的几个年轻人,意气风发的讨论着保险行业的未来。

时间不过两年,这个我们曾经在研讨中的前景,就这样真实地走进了我们的职业生活,也从此改变了国人对保险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