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是古代的祭祀用品,在中国的渊源可谓极深,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奴隶社会时期,成为奴隶主阶级的一种专用品和表示他们享有特权的象征。
“九鼎”是夏商对中原九州的代称。夏禹把天下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把九州进贡来的金属,分别铸造了九个鼎(还有一说法:仅一鼎,因材料来自九州而名为九鼎),每个鼎上都铭刻着这个州的山川名胜、奇异之物。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成为国家的象征。因此,人们又把篡国夺权叫做“问鼎”。战国后期就发生过几次兴师问鼎的战争,到了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没入彭城泗水下。
据说,秦始皇时九鼎又现于泗水。秦始皇大喜,认为这是自己继承霸业的征兆。于是派数千人潜入水中打捞,结果拴鼎的绳子被“龙齿”咬断没有成功。后来有人推断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九鼎应该是在战乱时被周室自行销毁了。这几种说法无论孰是孰非,有一点很明确:九鼎是在战国期间失传了。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