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自范阳起兵,史思明亦起兵响应,故史称“安史之乱”。

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

而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恰好处于战乱之地,杜甫很长时间没有他们的消息,心中甚是思念和忧虑,他便写下了这首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描写月光(天底下的月亮本是一样的)(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诗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它导致百姓颠沛流离,生死未卜,诗人与弟弟们也是如此,战争使得他们居无定所,杳无音讯,所以杜甫很是忧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底下的月亮本无不同,但在诗人的眼里,家乡的月亮似乎更加明亮,这并不是诗人的幻觉,而是因为故乡有他的亲人啊,把诗人对弟弟们的思念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