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冉求“字子有,少孔子弟子二十九岁。”他是孔子的高足之一,《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他位列“孔门十哲”之中。下面就依据《论语》和《左传》中的材料,从才能、功绩、过失三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冉有。

孔子的弟子子冉擅长什么 如何评价孔子的弟子冉有(1)

第一,才能。冉有擅长政事,《论语》中有很多记载。首先,从政是冉有的志向,当孔子问他的志向是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就算是很小的国家,冉有也愿意去治理它。用三年的时间可以使人人富足。至于修明礼乐,那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其次,冉有非常善于学习,《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在帮孔子驾车的时候都不忘请教问题,可见冉有是个善于学习并且求知欲很强的人。他有明确的志向,并且善于学习,这都为他的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孔子的赞赏,“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论语·公冶长》)。在孔子看来,冉有多才多艺,让他治理政事没有什么困难,他可以胜任千户人口私邑的县长、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的总管。孔子的这些赞赏,充分肯定了他的从政才能。另外,冉有虽然多才多艺,有从政的才能。但他的性格内向,做事退缩,所以孔子有时候就鼓励他,《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第二,功绩。有了才能,还需要有个平台来发挥它。冉有在担任季氏宰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他的才能,建立了一些功绩。据《左传·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记载,齐国入侵鲁国。冉有当时是季氏的总管,积极劝季孙应战,“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于是鲁国和齐国在鲁国的郊外交战,在孟孙、叔孙消极怠战,右师溃败的情况下,冉有率领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军,身先士卒,以步兵持长矛的战术,“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取得了胜利。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冉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高超的指挥能力。

孔子的弟子子冉擅长什么 如何评价孔子的弟子冉有(2)

第三,过失。冉有得到过孔子的称赞,但在学习和从政方面也受到过孔子的批评。首先,在学习方面,孔子曾指责过他的学习惰性,《论语·雍也》:冉有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冉有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的力量不够。孔子说,如果真是力量不够,走到半道会再走不动了,现在你却没有动。其次,在从政方面。冉有做了季氏的总管之后,帮助季氏聚敛财富,对季氏的越礼行为而不能加以规劝,这些引来了孔子的批评。例如《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在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季氏只是鲁国的大夫,是没有资格祭祀泰山的。但冉有却不能劝阻季氏,一句“女弗能救欤?”暗含了孔子对他淡淡的失望。再例如《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据《左传·哀公十一年》《左传·哀公十二年》记载,季氏要用田赋制度,增加赋税,使冉有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结果,冉有仍听从季氏实施田赋制度。孔子听说后非常生气,以至于气愤地说:“小子鸣鼓攻之”。还有一个例子在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学到的《季氏将伐颛臾》里,冉有因为没能劝阻季氏伐颛臾而受到孔子的批评。

综上,冉有是一个有才干,能实践,而囿于生活的时代及所处的地位,有些过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