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段话很多人认为孔子有点太夸张了,冉有做的不是什么大错误。

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志向的评价 孔子为什么要把冉有逐出师门(1)

这是孔子对弟子批评最严重的一次,不仅不承认冉有是自己的弟子,还要让其他弟子去攻打他,这在武侠小说里就是要清理门户啊。

这段话很多人认为孔子有点太夸张了,冉有犯的不是什么大错误。

冉有做错什么了?不就是为季氏家族增加了点收入吗?用什么方式增加的没有说,合不合法律法规也没有说。这说明孔子不在意冉有做的合不合法律法规,而是季氏已经很富有了,冉有再替老板敛财就是大错,已经超出孔子的底线。

这说明孔子平时教育学生当官是不能搜刮民财,差不多过得去就行了,孔子是有平均思想的。

按照现在人的观点,冉有做为季氏的员工,替老板增加收入也是理所应当的工作,至少不是什么多大的错误。即便是收税过重,那也是季氏负领导责任,冉有只是一个政策的实行者。

其实我们现在人大多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实行者没有责任,借口都不用找。都是替人打工,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

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志向的评价 孔子为什么要把冉有逐出师门(2)

冉有在孔子的弟子中间算是能力比较突出的,能文能武,很会办事。

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国上下都害怕齐国的军力,不敢应战。冉有请战,率兵兵分两路左右抗敌。他亲自担任左师统帅,用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

孔子的学生冉有打仗成绩最好,子路曾经是孔子学生中间最勇敢的,但是他却战死在乱军之中。

《论语》里面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冉有替同学公西华的母亲向孔子申请困难补助,冉有严重超出孔子的意思发放补助,孔子虽然不满,但是还没有批评他。只是说君子要多做雪中送碳,不要干锦上添花的事情。

但是冉有却给公西华办了一件大好事,公西华一定对冉有非常感谢,包括孔子其他的弟子也会认为冉有是一个很讲同学情谊的人。

冉有善于拉关系,拿着别人的东西拉自己的关系。

不用说冉有在同学群里是一个人缘很好的人,大家都愿意和冉有交往。

如果冉有生活在现代那就是国家栋梁之才。但是孔子不仅不表扬冉有,还要把冉有逐出师门,这说明孔子的人才观和其他人差别很大,和现代人差别更大。

孔子多次表扬过冉有,也多次批评过冉有。冉有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可以算是一个能臣。

孔子批评冉有是针对冉有做的事情: 帮助季氏聚敛财富。

《诗经》里面也有一篇诗歌《硕鼠》,来控诉那些统治阶级搜刮民财的贪婪。

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志向的评价 孔子为什么要把冉有逐出师门(3)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在孔子看来,那些贪婪搜刮民财的统治者就像硕鼠一样,冉有帮助季氏搜刮民财,就是和硕鼠一样的,这样的学生孔子不能容忍。

想想也是,孔子自己编写《诗经》,谴责那些搜刮民财的统治者,把他们骂成硕鼠。当自己的学生也成为这样的硕鼠的时候,他能做的是大声喊打,大义灭亲。

对比一下《诗经》,我们可以更好理解《论语》里面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