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三国时期历史大事件年表(三国时期大事年表之二)(1)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正始二年(241年)

吴四路攻魏,大败而归;太子孙登去世,时年33岁,谥号宣太子;诸葛亮之兄、大将军诸葛瑾去世,时年68岁。

正始三年(242年)

吴立孙和为太子,改禾兴为嘉兴;攻儋耳、珠崖;封孙霸为鲁王。高句丽掠魏西安平。曹冏撰《六代论》。

正始四年(243年)

倭女王使伊声耆等八人至魏。扶南王范旃遣使至吴,献乐人及特产。魏大规模屯田。

正始五年(244年)

吴以陆逊为丞相。魏帝令曹爽攻蜀,曹爽争险苦战,仅乃得还,损伤甚众;魏置辽东属国。蜀以董允为守尚书令。

三国时期历史大事件年表(三国时期大事年表之二)(2)

正始六年(245年)

孙权使吴太子和与弟鲁王霸同宫居隹,礼秩相同,群臣多以为不妥;孙权乃令二人分宫,二子因而有隙。马茂谋杀孙权不遂;吴凿破岗渎,并开市以会商旅。魏诏学者课试王郎《易传》。

正始七年(246年)

魏攻岁貊(朝鲜东部),岁首领不耐侯等举城降,韩那奚等数十国亦皆降魏。吴以步骘为丞相,分荆州为两部:以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右部;以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左部,代陆逊镇武昌。吴罢大钱以其铜铸器;私人手中之大钱,诏按其值收回。蜀以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并录尚书事。

正始八年(247年)

吴修建业宫,改作太初宫。令诸将及州郡皆义作(义务劳动)。曹爽专擅朝政,司马懿始称病,不参预政事。雍凉羌胡降蜀。

三国时期历史大事件年表(三国时期大事年表之二)(3)

正始九年(248年)

曹爽专擅朝政,骄奢无度,与何晏等纵酒作乐。司马懿诡称病生,以麻痹曹爽,暗中与次子司马昭谋诛曹爽。

正始十年、嘉平元年(249年)

司马懿夺权,以阴谋反叛罪,收曹爽、曹义、曹训及尚书何晏、邓扬、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并大司农桓范下狱,以逆不道罪皆斩,并夷三族。史称“高平陵事变”;改当年为嘉平元年。魏右将军夏侯霸投降蜀国。

嘉平二年(250年)

孙权幽禁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史称吴“两宫之变”。魏庐江太守文钦诈降诱吴,吴立孙亮为太子;筑堂邑涂塘,水淹北道,以阻 魏兵南下。魏征南将军王昶以吴有两宫之变,建议乘机攻吴。魏王凌谋立楚王曹彪,事败被杀,曹彪被赐死。姜维攻魏西平,久攻不克。天竺僧昙柯迦罗至洛阳传戒律。

嘉平三年(251年)

吴改元太元,立太子孙亮母潘夫人为皇后。司马懿去世,时年73岁,谥文侯,后改谥宣文侯;长子司马师专魏朝政;以皇甫隆为敦煌太守。诸葛恪总统吴国军政大事。

三国时期历史大事件年表(三国时期大事年表之二)(4)

嘉平四年(252年)

吴改元神凤,孙权去世,时年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葬蒋陵。吴行世袭领兵制,史称“世袭领兵制”或“世兵世将制”;行复客制;诸葛恪杀中书令孙弘;太子孙亮即位,改元建兴。诸葛恪徙吴诸王;吴筑东兴大堤。吴魏东兴之战,吴军大败。

嘉平五年(253年)

诸葛恪攻魏合肥新城,伤亡惨重。姜维围魏南安,姜维粮尽退兵。吴武卫将军孙峻杀诸葛恪,时年51岁。孙峻封为富春侯。自此孙峻专吴国政。吴春申五次出现大鸟,遂改明年为五凤元年。

嘉平六年、正元元年(254年)

魏以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被诛杀,废皇后张氏。魏狄道长李简密书降蜀,姜维率军攻魏陇西,魏军大败。魏太常夏侯玄与中书令李丰谋杀司马师,事泄被族诛,时年45岁。曹芳被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改元正元。

三国时期历史大事件年表(三国时期大事年表之二)(5)

正元二年(255年)

魏扬州刺史文钦、镇东将军毋丘俭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毋丘俭兵败被杀,文钦与子鸯投吴。魏以诸葛诞镇寿春,司马师去世,时年48岁,二弟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郭淮去世,陈泰代为征西将军。吴将军孙仪等谋杀孙峻,事败被杀。姜维攻魏,大破魏军于洮西,进围狄道。陈泰等救狄道 ,姜维受挫退去。

正元三年、甘露元年(256年)

姜维出祁山,闻邓艾有备,改向南安,又被艾所阻;东向上土圭,与艾在段谷交战,大败。孙峻命吕掳等与文钦出兵,欲取魏青、徐。孙峻病死,堂弟孙林执政,召掳等还。吕掳等表荐滕胤为相,孙林杀腾胤,吕掳自杀。

甘露二年(257年)

魏司马昭召诸葛诞入朝,诸葛诞拒命起兵,称臣于吴。司马昭挟魏帝及太后攻葛诞,围寿春,孙林遣朱异等救寿春,兵败,朱异被斩。蜀姜维乘机出骆谷,向秦川,被邓艾等所阻,不能进。

三国时期历史大事件年表(三国时期大事年表之二)(6)

甘露三年(258年)

寿春被围半年余,城破,诸葛诞被杀。姜维闻诸葛诞死,退还蜀中;又撤汉中诸围守兵,专守汉稽两城;宦官黄皓始专蜀政。孙亮欲杀孙林未果,被孙林为会稽王,立琅邪王孙休为帝,是为景帝。景帝与张布、丁奉杀孙林,改葬诸葛恪。

甘露四年(259年)

吴以田租太重,州郡吏民营兵多浮船长江,弃农经商,下诏议兴农桑。

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

曹髦率兵诛杀司马昭失败,被司马昭杀死,年仅20岁。司马昭假传太后诏,宣布曹髦罪状,追废为庶人,又从邺城迁来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更名奂,在洛阳即位,改元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