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百年一遇的洪灾袭击家园,他无私借出110多艘龙舟船,搭起救援“生命线”。

5年后,同一月份,同一区域,洪灾再次来袭,他义无反顾让子孙在朋友圈发布100多艘龙舟的存放地点,让需要救援的群众自行撑走。

9月4日中午,当阳光出现在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溪南村时,几天前触目惊心的洪水痕迹已消失不见,但在蔡义南的龙舟船厂内,救援船只的“伤痕”却依然清晰。

“这块船板断了,船底被洪水中的石头划花了。”每次借船救人过后,无可避免要面对成千上万的维修费用,但身为龙舟船厂厂长的蔡义南想法十分朴实,“大灾大难面前哪会考虑那么多,救人要紧!”

洪灾无情,人间有爱。一个平凡的民间救灾故事,正在汕头市潮南区上演。

南方水灾救援心手相牵共克时艰(救灾故事两次水灾中)(1)

五年前,借出110艘龙舟船“损失”数万元

今年76岁的蔡义南,是土生土长的潮南人。尽管年过七旬,但他干起活来丝毫不含糊,腰间系着一条极具潮汕特色的红白色腰巾,更显得干练十足。

十三四岁那年,蔡义南跟随父亲外出跑船载货,从此与“船”结下不解之缘。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弟弟两人独立行船,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直到四十岁,蔡义南上岸开了一间龙舟厂,买来杉木雇师傅造船。

在潮汕地区,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由于在村里人缘不错,蔡义南几乎承包了全村的龙舟生意。每年临近端午节,就是他最忙的时候。以一艘10米长的龙舟船为例,制作周期约半个月,造价就得两三万元。

然而,蔡义南万万没想到,自己每天打交道的龙舟船,有一天会变成“救援船”。

2013年的8月17日,受台风“尤特”影响,汕头市潮南区暴雨倾盆,很快便成一片泽国。看着积水迅速上涨,蔡义南当即决定:借船救人。他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村民可到他的龙舟厂免费借船,而他自己也抬出一艘龙舟,亲自上阵参与救人。蔡义南说,当年他总共将110多艘大大小小的龙舟借给附近受灾的群众,最终3艘损坏,1艘未归还,损失约数万元。

南方水灾救援心手相牵共克时艰(救灾故事两次水灾中)(2)

五年后,再遇洪灾当即决定借船

尽管五年前因借出龙舟而损失不少,但当洪水再次袭来时,蔡义南依旧毫无犹豫地选择借船救人。8月30日,潮南区再次遭遇洪水袭击,短时间内降雨量甚至超过5年前的“817”洪灾。当昔日远去的内涝场景再次出现时,蔡义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让儿子在朋友圈发布100多艘龙舟的存放地点,且无需联系,自行撑走。

“需要龙船的直接去溪南小学旁,我爷爷有一百多条船,救人优先。”8月30日下午15时许,蔡义南的孙子蔡畅就在朋友圈发布借船救人的消息。蔡畅告诉记者,直到前日,约有20艘龙舟被村民借走,而随着陈店镇水位逐渐退去,部分的借出的龙舟也已被陆续返还。

“我们借出的龙舟都是全新的,但是还回来的基本都‘受伤’严重,但这些都无所谓。”蔡畅手摸着一艘伤痕累累的龙舟说,这些就像上过战场的“战士”,即使受伤,即使有损失,但只要能够救人,就足够了。

蔡义南说,部分前来还船的村民还会补偿一两百块钱作为维修费,有的甚至还拿了2000元,但都被他拒绝了。蔡义南坦言,自己借船并非为了赚钱,甚至还经常要自己贴钱。比如前日上午,他听说有一艘被借走的龙舟搁置在陈店镇的街上,随即叫上搬运工一起去将龙舟搬回厂里,而搬运工的100块钱搬运费,也是他掏的。

说到这次损失多少,蔡义南指了指刚搬回来的这艘龙舟说,“12个船桨全丢了,算上维修费用,这一艘船就要损失1000多元”。不过,对于这些费用,蔡义南并不介意,在他眼中,看到自己的同胞受灾就不能坐视不管,钱财是身外之物,与救人相比不值一提。

南方水灾救援心手相牵共克时艰(救灾故事两次水灾中)(3)

爷孙三代,洪灾中救人传承“正能量”

五年前的“817”洪灾,当时已年过七旬的蔡义南不仅借出龙舟船,还亲自上阵参与救人。而在此次“830”洪灾中,蔡义南的子孙也继续接力,将无私的精神传承下去。

今年24岁的蔡畅在杭州做生意。8月30日当天,他听到家里水浸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乘飞机赶回家中。在将工厂的员工安全转移后,蔡畅就和哥哥两人撑着一艘龙舟,上街救人。仅9月1日那天,他们前后就救了几十个人。

除了撑船救人外,蔡畅还和深圳牧马人车队的朋友一起,驾驶越野车向受困群众运送物资。9月3日,他从网上获悉潮阳区谷饶镇一个工厂内200多人被困,物资匮乏。当晚他便和父亲以及车队朋友一起,开了20多台车前往被困工厂,将物资卸下后就直接离开。

事实上,在五年前的“8.17”水灾中,蔡畅在爷爷的带动下,就已参与到救援的工作中。“当时我刚高考完,北京的学校开学又早,为了参加救援我推迟了四五天才去报到。”蔡畅说,当时他与爷爷、父亲三个人一起在村里免费派发龙舟,又一起撑龙舟救人。

谈及义务救人,蔡畅坦言这与爷爷的影响分不开。“爷爷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而他也用行动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蔡畅说,他今后打算为爷爷修建一座龙舟博物馆,一来弘扬潮汕的龙舟文化,二来也能答谢爷爷的教导之恩。

文/图:全媒体记者 杨立轩 沈丛升

【作者】 杨立轩 沈丛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