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原创】乡愁冷雨忆诗魂,长灯万古送光中--青岛17中学子深切缅怀余光中先生

2017-12-27 青岛十七中

前言--于志芹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1)

怀念光中先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读您的诗文。先生大才,右手诗歌,左手散文,将唐风宋韵,将炎黄遗风,恣意播撒,在后辈穿花拂叶间,氤氲着乡愁、诗芳与民族之精气神。

刚刚读完先生的大作《听听那冷雨》,拓展您的《等你,在雨中》《寻李白》《淡水河边吊屈原》《与永恒拔河》《假如我有九条命》……先生以传统经典为经,将眷念民族之魂为维,璀璨编织,其情之赤、其学之厚,葳蕤每一个学子,打厚后辈精神底子。余自毕业起,便购有先生的一本诗集与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一直沐浴在先生的光中……“最后灯熄,只一个不寐的人,一头独白对四周的全黑,不共夜色同黯的本色,也不管多久才曙色。”诗坛最后的守夜人,假如您真的有九条命该多好……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2)

乡愁诗里悼光中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3)

高一(2)班 鄂颖丽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走过了大半个世界,但他早就想好他的归处。他说,烧我成灰时,我的汉魂唐魄依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他说,当我死时,把我葬在长江和黄河之间。

如今,你已白发盖黑土,安然睡去,听两侧,安魂曲起至长江、黄河,滔滔,朝东。

先生,我愿成为一支你随身的钢笔,从五陵少年到白发苍苍。用我刚劲的笔尖,记下你的叹息与欣喜,时时刻刻……

好想变成你随身的钢笔,留录下你在世界各地遥望中国黎明的怅然。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在雪白的落基山脉,在冰冻的密西根,你向西眺望,坚毅的星眸中隐闪泪光,一个满腔热血的民族赤子,一个迷茫的孩子。波浪滚滚,江水涛涛。浪花击打礁石,激起千堆白雪,随即又付诸东流,逝去。任凭江风卷起你的衣袖,让你的须发随之飞舞。你向水的那头望去,期盼像信一片雪花白,“多少指纹,接我的指纹?方的邮票,圆的邮戳,只轻轻一敲,扁扁的心情,就留下了印烙。”您的短短《乡愁 》令多少飘泊海外的游子唏嘘感慨乃至泪湿襟衫。

好想变成你随身的钢笔,留录下你对中华经典的痴迷与传承。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这句话像羽毛般轻抚过我的心,而你轻执我的杆儿,心间微抖,笔尖微颤,嘴角微扬。雾气微凉,催人生寒。你写出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你是否与我一样,崇李白为月?一身白衣似雪,手执酒壶。半倚着青石的少年曳地白衣,宛如浮冰碎雪。肤光如玉,目光深不可测。月下桂花,清影摇曳,夜静风凉,少年如玉,智者千里,举世无双。

好想变成你随身的钢笔,留录下你对夫人丽质仙娥美貌的倾心。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夫人的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都令你着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遥望天际,穿过雨帘,望向雨中翩翩走来的她,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我愿成为你小时候的仲夏夜,愿变成你罗帐上纤洞细孔,为你捕捉星云,捕捉美梦。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你的一词一句都是眉眼间的惊艳,将陪伴我漫长又丰富的岁月。

先生,走好,愿天堂再无乡愁。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4)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5)

相遇于墨韵乡愁处——怀念余光中

高一(2)班 蒲延松

“诗香瀚韵赤子心,黯乡魂里忆光中”是我为您赋写的挽联。 轻轻地,先生走了,但您墨香四溢的诗作,留下一缕缕乡愁;轻轻地,您走了,但您家国情、赤诚心已定格成永恒……

倘若您从未隅居台湾,漂泊经年,是否也不会有深沉的长情,饱尝相思之苦,夜不成寐?弱水三千,您只愿取一瓢陈酿的长江水;灿灿灼灼,您只愿化为一抹心头的海棠红;明月盈虚,您只愿独守更胜明月的一封雪花白;一歌芬芳,您只愿听闻慈母发间针下的腊梅香。古有故园东望路漫漫,今有一湾浅峡隔两岸。只得将回忆做媒,凝噎成诗,便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我又怎能体会到那抹茕影下万分之一的萦损柔肠……

倘若您从未离开过江南的迷蒙烟雨,是否也会是一位携着杏花微雨的俊朗少年,卷气清然?您也曾豪情万丈犹如诗仙,绣口倾倒半个盛唐;也曾化为永沐春光的绕指柔,造虹步雨生红莲;也曾满腔热忱迸溅,将汉魂唐魄葬于黄河长江之间;也曾深为山峦沉为埃土,滋养着你人生中的梅兰竹菊;也曾试想用九分之一的命,来陪伴您毕生的港湾……亦或者,您也想听听那座啼鸟唤归人的山城,那座独爱鹧鸪与游子的山城,必然也会让您多了一份心安。念及往昔,唯有轻吟一首安魂曲,才能让您安睡无恙吧……

倘若您从未辗转求学,情深意浓,是否也不会成就您文坛上璀璨的地位?华夏的血泪在您心头凝成了一颗墨韵醇香的朱砂,寥寥数笔,竟幻化出倾世之画,游子的归心成为您穷尽一生都没有度过的浅峡,情殇脉脉,字句摄人心魂惊心动魄。梁实秋曾赞您:“右手写诗,左手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双!”可就是这样专一而又多才的您,却在您自己的诗篇上点了一个句号,微笑而去……可我只觉得您是累了,停下笔小憩一会儿。您说:“匆匆旅途中,慢下来,找到内心的停靠,这时仰望星空,总会令人心中旷达……”您又可知,我的心底却惊起一道波澜,久久不能释然……

倘若……倘若世间有千万种倘若,那您肯定毫不吝惜地化为千万种柔情,缱绻在一纸淋漓间,浸润丝丝寸寸。

相遇于先生于墨韵乡愁处,而如今我只能看您远走,你回望的是落叶之根的母亲,而我望着你的银发,不仅只有一片哀痛。寒雪飘处,诗魂远安,中华皎月,愿今朝同盈!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6)

写给天堂里的您——怀念余光中先生

高一(1)班 霆弈

敬爱的光中先生:

您好!您满载着一腔浓浓的乡愁步入天堂,却把犹如千钧巨岩一样的忧伤压在我的心头。您的离去,令我心中的血沸泪涌,悲痛如烧灼般,痛彻心扉。您的诗文是一件件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在我的头脑里一直“活”着。清风中,仿佛又听见您的诗篇在世间传诵。

轻读,一串串音符从诗中涌出,谱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乡愁》。您的一生,犹如孤舟中的水手,多年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漂泊,思念故乡的母亲,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大海的一头是大陆,另一头是您;坟墓的里头是母亲,外头是您。您多希望浅浅的海峡中,雨过天晴太阳笑,架起一座彩虹桥,海峡两岸的同胞们,站在桥上问声好。但是,大海肆虐地咆哮着,犹如一把巨斧,截断了两岸的音信,却截不断您对大陆深深的眷念。

细品,一根根纵横交错的墨线从诗中折射出,勾勒出一条条蜿蜒的长江、黄河。长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湍急的水流在这曲折的河道上演奏着跌宕起伏的乐曲,奔向一望无际的东海。这支乐曲,只有长江的音色能奏出。从高原到鱼米之乡,鱼也听见,稻谷也听见。黄河的水流在她的河道上“隆隆”地打着鼓,流向广阔无边的黄海。这鼓只有黄河澎湃的力量才能打响。从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到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土也听得见,沙也听得见,延安的老革命家更听得见。可惜,您走了,您永远听不见了。

静览,一丝丝细雨从诗中轻轻地流出,隽永成一首清丽柔婉的爱情诗。“青草池塘处处蛙。”伴随着黄昏到细雨,似火焰般的一池红莲。在您心里,那位貌美如花、亭亭玉立的女子温婉地走出。雨停了,她从诗中有韵地地向您走来。其实,但这个她,却是您的一种念想。在那时,她已和您像《蒹葭》中的那位“伊人”,遥隔千里……

余先生,您一生写诗一千多首,《乡愁》是您在大陆上的名片,它在我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懊悔,没能代表大陆同胞,来到台湾探望您。您为大陆留下的是重达千钧,甚至连巨轮也载不动的乡愁,而您却怀着它与世长辞了。我会在您的墓前画上一座彩虹桥,让两岸同胞都向您问声好。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诗人已去,风范永芳……

读者:小弈

2017年12月20日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7)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8)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9)

愿天堂再无乡愁——怀念余光中

高一(1)班 杜晓云

回忆像个说书的人,用充满乡音的口吻,绕过星辰,越过时辰,去诉说属于余光中先生的璀璨。

朗朗上口·绮丽动人

犹记得初识光中先生,便是因为他那脍炙人口的《乡愁》,那朗朗上口的韵味,通俗易懂的情感,让我不自觉的喜欢上了这位能把淡淡的思乡嵌入如诗般的语言得老先生。喜欢他“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的朦胧爱情,阡陌繁华,流年碎影;喜欢他“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的自然童趣,如春风拂柳,蓬蓬勃勃;喜欢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豪迈不羁,清新俊逸,语出惊人,李白若在人间,定当因为知己。

他绮丽动人的文字,胜过我见过爱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如春雨丝丝,沁人心脾,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宛然其中。

高尚人格·心灵净土

光中先生的作品出色,人品更佳。与友人友谊破裂,不出恶声;听到友人折辱他,不暴跳如雷,也不对簿公堂;帮友人提序文,竟仔仔细细的将书稿的错误一一改正,这份认真负责,几人能及?这位宽容负责的老先生,穷极一生,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他那华丽的文字,还有那高洁的性格。

心如明月·人在天涯

一个人终其一生,其实都是在寻找家园。而光中先生的一生,辗转漂泊,看似四海为家,实则他心中犹有一方净土。流景如梭,旧游伤怀。“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读到此,我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光中先生独自坐在窗前,看穿微风斜阳,独自凝望,独自思索,独自回忆,仿佛眼中已有梦中想要的—大陆阿。尽管这辈子,他走过了大半个世界,看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风景,但他早已想好了此生的归处。“掉头一去是风吹白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即使一湾浅浅的海峡曾经隔断了两岸的音信,却隔不断这位诗人对祖国大陆深深的眷恋。

以生活之颠沛,写下笔尖的绚烂。

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敬仰的老先生,却在12月14日陨落,那个生命的终结认为是返乡的人,终于给自己的灵魂贴上了一枚小小的邮票,寄回了他深爱的大陆,祖国。愿天堂不再有乡愁。

诗意天堂,犹有余光。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10)

遇见诗歌,遇见您——怀念余光中

高一(2)班 翟旭彬

您曾说过:“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券”。您轻轻地走了,将毕生的心血凝聚为艺术文化的结晶留给后人,您的一笔一墨,书写着您的深情,散发着一名作家洁白与伟大的清香。

初遇您的诗歌,我还是一个稚气的孩童,字帖上一笔一划描着的《乡愁》,便是我与您最初的交流。那时候的我,并不能理解您想吐露的深情,我在这头,您在那头,中间弥漫着厚厚的云雾。时光荏苒,我渐渐成长,终于在教科书上再次与您相遇。“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您思念远方的亲人,思念儿时的伙伴,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更是思念魂牵梦萦的祖国大陆!深处孤岛,与梦中之地仅仅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而这道海峡,却比辽阔的太平洋还要无边无际。政治的交锋,利益的争夺,使这道原本风平浪静的海峡波涛汹涌,暗流涌动,而您,将这无奈的忧愁和对祖国家乡赤城浓郁的思念之情,化作笔墨,在白纸上涓涓流淌,潺潺地流入读者的心房。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您一生飘零,辗转流离,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叶落归根,像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无论名誉还是金钱,都不能阻挡住他投入母亲怀抱的追求。此时的我,拨开了浓稠的云雾,与您四目相对, 您的目光中,尽是慈祥的温情。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此时的相遇,似是偶然,却命中注定。您将浪漫温柔的一面在诗歌中展现,您站在雨中,触摸着雨水的冰凉,细闻那淅沥的雨声,不焦不躁,如雨水一样,静静凝视着她的方向……我再也忍不住了,张开双臂向您扑去,如久别多年的老友紧紧相拥,您微笑着,银丝白发在风中微微拂动。

您走了,您的灵魂一定会回到您朝思暮念的大陆,在长江黄河的涛声中安然地睡去。遇见诗歌,遇见您,挥手告别,内心永存您的诗芳……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11)

致望乡牧神

高一(1)班 张佳豪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

牧童遥指已不再,

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如今先生您也已不再。

余之心境

先生称自己“这一生很不幸”,前半生遭遇了两个战争,第一次是中日战争,第二次就是内战。先生20岁那年,国共内战正炽,先生和母亲从南京逃往上海又辗转到了厦门。时局非常动荡,在这人心浮动的岁月里,西安怎么去了?难得的沉下心来,外头的世界翻腾不休,先生内在的诗心也蠢蠢欲动。我站在高崖上,再深深吸一口气,向爱琴海与夜空,投最后的一瞥。”在向着紫金山的窗案,先生初试啼声,完成了第一首诗作。《沙浮投海》;“莲子虽心苦,藕节却心甘,藕断千年,有丝纤纤,袅袅不绝,仍一缕相牵。”这是一甲子后,八十年的新先生新作《藕神祠》,是为李清照写的,当然还有那篇人人都会背的《乡愁》。

光之宽容

如果讲到港台文学,不可不读余光中。人说先生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两手相合搞翻译。他的一首《乡愁》,船票、邮票、坟墓等都是象征,由家愁升到民族愁。余光中的作品出色,人品更佳。当年李敖与余光中友谊破裂后 ,骂于光中:“文高于学,学高于诗,是高于品。一般软骨文人耳,无狼心,有狗肺者也。”可是余光中对这种大粪浇头的辱骂,不气不急,不暴跳如雷,更不对薄公堂,“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做法,才叫大师的境界。

中之思乡

在庆贺余光中先生75周岁的诞辰晚宴上,当代作家苏叔阳提笔写下。《这是一双中国心灵的眼睛》赠送给余光中。在谈到是何种灵感激发苏老现场创作这首诗时,他直言,他自己是被余光中的事感动了。原来,在入席前,平素随和的余先生讲述了有关于。《黄河》创作的故事。余老动情的说。“一次应邀去黄河边,我踩到了黄河的泥土,别人上车后都把这泥给剃掉了,而我却带着这双沾满黄河泥沙的鞋子一直穿的台北,到了台湾干了,我就把他剔下来放到我的小盒子里。因为这是母亲河上的土……”说到这里,她的眼睛流着泪,声音是哽咽的。

一个人不离开故乡,不知道家乡的可爱,不离开国家,不知道国的可贵。做了一回浪子,再回头,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切。

落叶终有归根的那一天,乡愁也终有圆满的那一刻。别了 ,乡愁!别了,光中先生!

愿天堂不在有乡愁!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12)

走好,先生--怀念余光中

高一(1)班 刘淼

今夜,点点冷雨撒落人间。当人们还都沉浸在甜美的梦中安睡,一颗明星悄然滑落,终是落进了大地母亲的怀抱。今夜,注定被铭记。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九十。先生一生给我留下许多隽永的回忆……

一曲乡愁,一怀眷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余光中先生最为出名的一首小诗。也许从小生活在故乡的我们体会不到这份愁思之深之切。他的一生就像一枚寻根的落叶,辗转漂泊,从江南到巴蜀,从大陆到台湾,再到海外求学,兜兜转转,最终落脚于西子湾畔,虽然一生坎坷,但他心中却始终有一份来自大陆的眷恋,躯体虽然被禁锢,但灵魂却早已穿越那汪浅浅的海峡与他的“母亲”相聚。纵然归乡路漫漫,但那愁思早已化作动人的文字在他心中酝酿,为的就是踏上故土的那一天 给他的最爱的母亲!

一曲乡愁,一曲眷恋,化作点点珍珠嵌在母亲的心房。

一篇冷雨,一片温情

雨季的开始,也是余光中先生思绪的展开。冷雨,点点滴落,想要一把伞撑起遮住那一方天地。一把伞,躲得过一阵潇潇冷雨,却躲不过这一世雨季。既然躲不过,那就去敞开怀抱尽情享受。余先生将享受揉进那奇妙的汉字中,为我们呈现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别样烟雨。在雨中他去思考去感悟这时间建筑的美妙韵味,此刻的他就化作热恋中的爱人,小心翼翼地怀着喜悦为心爱的人勾勒出一份绝世佳作。

一篇冷雨,一片温情,打湿浮躁的心,从宁静中看那别样的美丽。

一首李白,一曲赞歌

遇见李白,余先生便是遇到了知己,一改往日的情意绵绵,运用豪迈的笔调筑下了这位千古绝才,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只言一句,便将李白刻画的入木三分,把心中赞赏和着笔墨倾洒进这一世繁华。

一首李白,一首赞歌,跨越千年,寻找繁华盛世中独放的那份放荡不羁。

人生在世,又何几年光阴,而余老先生耗尽一生为我们谱写千古文章,曾经黑发少年到白发老者,不知要经历多少岁月的滑落,如今,他已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那片乐土的漫漫长路,点点愁思化作阴阳河,他在那头,我们在这头。

余光中乡愁写给谁的(乡愁冷雨忆诗魂)(13)

乡愁已解,乡思永恒——纪念余光中

高一(1)班 邓晓雯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对余光中先生的印象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余有诗意

回想国共内战时,时局动荡,人心浮动,不论外界如何纷扰,他始终坚定不移的朝作家之路迈进。“藕断千年,有丝纤纤,袅袅不绝,仍一缕相牵”触之有形的是那藕断丝连的不舍;“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叮咛叮咛咛,此起彼落敲叩著一个人的名字”,悦耳动听的是那余音绕梁的思念;“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是他满含悲意的一声哀叹“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他崇敬精湛的赞叹……

每首诗都充满着诗人的浓浓情意,饱含着他深深的情感,诗歌就像细雨一样,渗入到他的生活中,也正是他对诗词的热爱,成就了他的“诗魂”,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中文造诣之深,林沛理也曾赞叹他为“语言的魔术师”、“香江第一才子”,“用中国文字意象之第一人”。

唯光之品

他对有共同志趣的朋友,盛情接纳,对话不投机者,则三句嫌多,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他确实又是一位冷面热心、善解人意、乐于提携有才情的朋友。余光中诗好,人更好。他不追求名扬万里,世人皆说他高尚,而是唯美主义者,追求心灵一片净土。当年他与李敖关系破裂时,对方对其进行大肆的喧骂,可是余光中对这种大粪浇头的辱骂,不气不急,不暴躁如雷,更不对簿公堂。“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做法,也堪称大师境界了。

爱我中华

我们重读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以缅怀这位“乡愁诗人”,他道尽了无数中国人心底的“乡愁”。1971年,阔别大陆20余年的他以这首浑然天成的《乡愁》,触动了无数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家中慈爱的母亲,养育自己的那一方土地。犹其是他离开祖国大陆时的背影,那是承载着怎样心境的身躯?离开祖国大陆时的孤独、寂寞和漂泊无根的心绪,交汇在一起,涌聚在心头。落叶终有归根的那一天,乡愁也有解开的那一刻。

如今的中国伸开了双臂,拥抱着每一位漂泊的游子,欢迎着他们的回归,祖国的热土都会烙下他们的足迹。此刻先生的灵魂也一定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大陆,长眠在祖国母亲的怀中。

一湾浅浅的海峡,曾经隔断了两岸的音信,但永远隔不断的是游子们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眷恋。乡愁已解,乡思永恒,诗人一路走好……

青岛十七中 指导老师:于志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