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一样#记得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看电影怎么买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看电影怎么买票(第一次买票看小电影)

看电影怎么买票

#青春不一样#

记得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事。

那时我正上小学。那时的乡村孩子是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的,唯一称得上文化娱乐的应该是一年至多两三次的露天电影。

如果是村上放映露天电影,男女老少一定欣喜若狂,大人们肯定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早早地烧汤准备,而孩子们更是首当其冲,天不黑就会搬着凳子、椅子去抢占地皮,有时晚饭都顾不上吃。

那时,不在于看到了什么好看的影片,能看露天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享受。即使有时因占不住好位置,只能蹲在银幕的背面看,也高兴得不得了。

也曾因此被大人或者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们恶作剧的戏弄过好多次,但仍然乐此不疲。

他们总会煞有介事的放出消息,“今晚放电影,片名是《白跑的战士》,不信你去看看,他们正在扯银幕呢!”我因为一直抱有幻想,曾被骗上当了好多次。还曾与伙伴们乘着夜色,步行走了四五里路去邻村看《白跑的战士》,直到最后才知道,《白跑的战士》中的战士,就是我们这些识不破谎言的孩子呀。

有一年冬天,村子里几位精明人合伙兑钱买了一台大概是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在废弃的生产队的厂房里支起了几排低矮的木板凳,开始把门卖票做生意。

那时的电视机可是稀罕物件,我们没见过,都叫它“小电影”。

每天上学路上,我都能看到他们折腾出来的花花绿绿的纸张,上面有节目预告。(那时候还不知道,那东西叫做海报),场次不多,节目有限。我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看看有啥节目,并且在心里一遍遍地设想着是什么情节,心里痒痒的。

终于放寒假了。趁着取得的优异期末考试成绩,软磨硬泡的从母亲那里要来了五分钱,还生怕母亲反悔。赶紧看广告,选了最近的一个场次。

买了票,高高兴兴挤进“剧场”里。“剧场”里黑乎乎的,充斥着难闻的气息,还不时有人嚷着谁谁的头太高,挡住了屏幕。因为没有外放音响,电视机本身的音量在这个环境下就显得更小了,尽管如此,我心里仍然兴奋得很。

这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买票看室内“电影”,具体情节早已记不大清了,只清晰地记得片名是戏剧《墙头记》,只觉得好看,而且那种兴奋劲儿也一直持续了好多天。

后来我又看过无数次露天电影,也看过录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的影剧院里,我更是看过无数场经典电影,但再也找不到当年看《墙头记》的味道,觉得都没有那年寒假的小电影《墙头记》好看,童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春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