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懂事那会,大概是还珠格格播得最火的时候吧,因为喜欢唱歌,常常跟在表哥的屁股后面,因为他有一部随身听,家里有几箱子磁带。
那个时候我总喜欢去他家里蹭歌听,碰上喜欢的就正反面反复听,有时候为了学一首歌或者为了记一首歌的歌词到歌词本上,还会用铅笔倒带,反复听同一首歌。
那时候每首歌的歌词都能记得一字不差,甚至A段B段从不会记混淆。如果哪个歌手唱得好听,同学们都喜欢,走到大街上发现每个商铺也都在放歌。
如果这首歌传唱度很高,大概率就会入围当年的各种颁奖晚会,甚至得奖,成为高质量的“金曲”,当然,也是当之无愧的“热歌”。
后来,磁带慢慢淘汰了,迎来了CD时代,尽管载体不一样了,但音乐氛围没变。
但时间不长,随着网络的逐渐发达,QQ作为一种社交软件越来越普遍,空间音乐火了,慢慢的,音乐变成了电子版,可以下载来听。
所以,MP3出现了。现在都还记得,把MP3带去学校,在教室充电,怕被老师发现,还用打扫卫生的工具盖一下。
那时候耳机里都是张惠妹、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羽泉、许巍、朴树、SHE、蔡依林,甚至早一点的歌手谭咏麟、张国荣、林忆莲、任贤齐、李克勤、张信哲、梅艳芳、王菲......
再后来,网络的便利性越来越明显,“自媒体”雏形已经出现,很多歌手开始在网络上上传自己的歌,即使没有实体唱片,也能跟老牌歌手同台竞技,音乐形态越来越丰富。
直到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所谓的“网络热歌”越来越多,但生命周期似乎都不是很长,短的可能一个礼拜就再也听不到了。
可能是跟现在“快餐文化”盛行有关,就连音乐也成了“速冻饺子”。
甚至一些选秀节目,每年都盛产一批偶像、团体,快速发新专辑,当时可能会让一大部分少女着迷,但很快就会又有新的一批出来取代,上一茬没过多久又被遗忘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喜欢所谓的“留声机”,可以一直流传下去的才是真正的好歌好音乐。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反复听90/00年代的经典歌,每年都期盼着他们出新专辑。
那个时候的歌手很纯粹,他们就是歌手,因为那是他们的热爱他们的全部,尤其对于有才能的创作型音乐人,他们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了音乐上。
即使在那个盗版盛行,音乐制作成本高于收入的年代,他们宁愿兼职打工赚钱也要做音乐,因为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基因,是生命是灵魂,赚不赚钱都是其次。
最让听众难忘的还是歌手的演唱,往往一首歌能让观众喜欢、记住,大部分原因其实是来自演唱者,演绎得好被传唱的几率也更高。
因此,那时候的歌手唱功都非常成熟且高超,不管是在台上唱跳还是安静地唱,不管是唱一首歌还是连续唱几个小时,一直保持高水准。
咱就说,这样花时间和精力,投入热爱打磨出来的作品能不经典吗?能不是热歌吗?当然现在也有这样匠人精神的音乐人,但需要我们睁大眼睛仔细甄别。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最近看腾讯娱乐TMEA的颁奖有感而发。在我的记忆里,以前的音乐类颁奖似乎没有“金曲”和“热歌”的区分,因为金曲一定都是传唱度很高的热歌。
而本次TMEA的颁奖,十大热歌获奖名单如下:
- 阿yueyue《云与海》
- 大籽《白月光与朱砂痣》
- 花僮《浪子闲话》
- 回小仙《醒不来的梦》
- 七叔《踏山河》
- 深海鱼子酱《千千万万》
- 王靖雯《沦陷》
- 王琪《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 王忻辰&苏星婕《清空》
- 小乐歌《执迷不悟》
且不说这些热歌能不能称之为金曲,单说演唱,串烧演唱阶段,作者听了个开头就跳过了,因为实在听不下去。
其实直到现在,我的耳机里大部分还都是那些歌手的歌,年轻一代的张靓颖、邓紫棋、周笔畅、毛不易、周深、张碧晨的歌会听一些。
你觉得呢?金曲和热歌是一个概念吗?应该有一样的标准吗?你喜欢听老歌还是新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