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奋斗的青春最无悔、最美丽。回想一年前刚走出大学校园,满怀到山区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抒写不悔青春的自己,稚嫩却不失可爱。一年的艰苦历练,让当初那个无知懵懂、追寻理想的青年,成长了许多,感悟了许多。

挥洒汗水,播下种子

支教的收获及感悟4篇(让青春奋斗在无悔的支教路上)(1)

中南民族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马骁俊在语文课上。马骁俊供图

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我于三江县古宜镇中心小学担任数学、美术等学科老师,通过一个学期与三年级(3)班班主任蒙春霞老师的配合及班上51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全班语文、数学成绩均荣获年级第一名。就数学成绩而言,仅一位同学不及格,及格率高达98%,90分以上同学17名,80分以上同学33人,全班平均分达81.8分。对我而言,最宝贵的并不是这份优异的期末成绩单,而是与那些渴望知识、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所建立的纯真、质朴的师生之情。

由于二中老师的缺少,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我前往三江县古宜镇第二中学担任语文、地理等学科老师。对于本科专业是数学的我,从事语文和地理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挑战。每周13节课,外加3节早自习,3节晚自习,并且开学初期周一至周三晚自习上课前一小时为141班学生进行数学辅导。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我没有忘记自己来时的初衷,没有因为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通过这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133班的语文及格人数由上学期期末的10人提升至17人,146班的语文及格人数由上学期期末的8人提升至14人,146班的地理及格人数由上学期期末的5人提升至10人。看到学生一天天的进步,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当我即将离开支教学校,学生们的一句:马老师您辛苦了,您别走,我们舍不得您!这一切的艰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辛勤耕耘,紧握光阴

由于古宜镇中心小学距离三江县教育局仅有100米,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利用课余时间,我也会协助三江县教育局的诸多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014年8月至2014年11月,课余时间我于教育局党政办从事文件送达、党政材料整理,会议摄影、新闻撰写,以及利用半天没课期间陪同教育局局长下乡实地考察等工作。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至教育局项目办协助办公室老师进行项目立项函、批复函,立项建议书的编写,消防材料整理等工作。一方面我在学校进行一线教学,另一方面协助教育局进行行政工作的开展,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但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忙碌却充实快乐,并让我看到更多中国西部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感受到偏远地区基层工作的艰难,更加激励我支援西部、奉献青春的奋斗热情。

奉献青春,志愿服务

支教的收获及感悟4篇(让青春奋斗在无悔的支教路上)(2)

133班学生送给中南民族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马骁俊的一封信。

马骁俊供图

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的我,这一年也组织、开展了不少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申请到的2000元华侨基金,我们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三江县林溪乡中学开设了首个“中南民族大学多彩民族舞蹈班”,并与外界爱心人士联系,为林溪中学争取到了4000元优秀贫困生助学金。此外,我们拉来的8000元爱心暖杯资金解决了和平乡中心小学全校学生饮水的困难。与此同时,我也兼任三江县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副队长,与三江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共同组织开展古宜镇光辉小学希望图书捐助活动,并积极参加高基乡人大选举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不仅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最初的理想只能帮助我选择走向远方,却无法承载我至于千里,漫漫长路只能依靠我一步又一步坚实地走下去。这一年支教路并不像我来之前想象的那般平坦,中间的苦于累只有我自己明白,但既然选择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不忘初心,人们不是常说奋斗的青春最无悔、最美丽吗!(中南民族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马骁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