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湖桥遗址中,曾出土过一件蘑菇形状的特殊怪器,在场众人居然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和用途。直到最后,经过一位老瓷工的辨认,才彻底弄清楚它本来的名字。至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州桥遗址有出土的完整瓷器(跨湖桥遗址出土)(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考古是一门神秘的学科,不少人在看考古直播的时候,往往都会好奇接下来会出土一些什么东西?其实对于这一点而言,考古专家们也感同身受,因为他们自己也都不知道,会有什么神奇的文物等待着自己的发掘。在著名的跨湖桥遗址之中,考古专家们在清理遗迹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少特殊的文物,而其中一件名为黑光陶的器物,格外惹人注目。

州桥遗址有出土的完整瓷器(跨湖桥遗址出土)(2)

顾名思义,黑光陶是一种全身漆黑且泛着光泽的陶器,属于古人制造陶器发展的巅峰时期作品。为了能充分了解黑光陶本身的制作材质、工艺及特点,考古专家利用专业的仪器,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黑光陶的一个特点,就是该陶片为夹碳陶,而且体内的氧化钾和氯化钠的成分极高。不过据测定结果来看,黑光陶内的两种成分并非全部来自于泥土,而是由外部渗入得来,所以,考古专家们推测称,古人应该早就学会了海水制盐的技术,并且利用陶器制成粗盐。证据也非常明显,就是氧化钾和氯化钠长期附着于陶器表面,会造成其外部氧化,继而形成了黑色光泽。

州桥遗址有出土的完整瓷器(跨湖桥遗址出土)(3)

有趣的是,在考古专家们纷纷对黑光陶啧啧称奇的时候,又有考古专家找到了一件怪器,而它的出现,彻底让在场的所有专家都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从外形上来看,该器物也是一件陶器,只是外形上与蘑菇极其相似,故此,不少专家都将其戏称为“瓷蘑菇”。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瓷蘑菇出现在遗址中,那么它的用途究竟是什么呢?对此,考古专家开始进行合理的推测。

州桥遗址有出土的完整瓷器(跨湖桥遗址出土)(4)

有不少专家认为,眼前的瓷蘑菇很可能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瓷器。也就是说,古人虽然生产力低下,每天都为生活奔波劳累,还要防止野兽的入侵,但是仍有片刻的闲暇。故此而言,一些人便在无聊的时候制作出一些手感温润的器物,整日在手中摩挲,以此打发为数不多的无聊时光。或许,它的功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把件,更可能是用于装饰的家庭摆件。

但是有少数专家不同意以上看法,因为在他们看来,古人不会如此无聊,在当时的社会中,生产资料是极少的,而陶土的采掘与利用也都是提前进行预算的。倾向于古人注重实际的情况,他们认为,瓷蘑菇应该是一件实用器物,具体的用法虽然不祥,但类似于锤子或者榔头,是用来砸开坚果表皮的工具。

州桥遗址有出土的完整瓷器(跨湖桥遗址出土)(5)

还有一些人的意见则偏向于中立,他们坚信既然古人已经制造出此类的器物,就一定存在其合理的地方,或许它们存在特殊的意义,又或者是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更可能是某一类祭祀用品。

考古专家为了弄清瓷蘑菇的真实用途,不惜千里迢迢来到其他省份向行内人请教,直到最后,才有一位老瓷工揭开了问题的谜底,原来,瓷蘑菇果真是一件实用器,但却并非“开壳器”,而是叫作“陶里手”。至于陶里手的具体用途是什么,您知道后肯定会大吃一惊。原来,陶里手是一种用于制作陶器必不可少的工具。

州桥遗址有出土的完整瓷器(跨湖桥遗址出土)(6)

我们都知道,陶器在制作的时候,需要进行塑形整修,更要保持表面的平滑和整洁,因此工匠们需要极强的耐心进行制作。陶器外侧不平整或者产生形变,均可用手进行操作,可是一旦陶器的内部产生粗糙感,器内狭小的空间便再也不容双手进入,如此一来,就需要陶里手进行维护修整。具体的方法就是将陶里手塞入陶器之内,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回滚动,便可令其内部光滑无比。与此同时,当陶器产生形变后,工匠也能在外面进行拍打,因为此时陶里手已经对陶壁进行了支撑,所以无需考虑拍打力度过大造成的变形后果。

“术业有专攻”,凡事都讲究专业,所以,一旦我们产生某些问题,就必须要找到专业人士进行答疑解惑,如此,才能大量汲取知识,不至于闹出南辕北辙与缘木求鱼的笑话。

参考资料:《古董故事》 李伟峰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