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归巢率低怎么回事 信鸽各种归巢现象与六大因素的联系(1)

信鸽的归巢性是信鸽的生物特性之一,研究这一特性可以帮助我们在育种、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制订科学的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信鸽放飞实践和直升飞机跟踪发现,大多数信鸽从外地放出后,并不是直线飞回自己的鸽棚,而在起飞点50-100米上空先盘旋飞行一圈或数圈,然后再向自己鸽棚的大致方向飞去。

在飞行一段距离之后,又可能盘绕飞行数圈或者飞回原放飞地点,继续做圆周飞行,然后离去。总之,信鸽放飞经过的路线是一条弯曲的弧线,似乎信鸽的飞行是在寻找一种特殊的“信号”那样,且走且观察。

也有极少数的信鸽,从起飞地点开始就朝背离自己鸽棚的方向飞去。如果这些一开始就飞错方向的信鸽离家路程太远,也就很难飞回自己的鸽棚了。

信鸽在飞行中,似乎也不愿意高飞,飞行高度始终在50一100米左右,有时还贴房屋、树梢、甚至地面飞行,很少超过200米高度或翻山越岭飞行。

一、信鸽的归巢性和品种遗传的关系。

在一个地区多年培育有千公里家史的后代,一般有30-50%能从千公里归巢。但是把南方放飞千公里的信鸽引到北方,它们的子代鸽大多数在300—500公里以内放飞,可以归巢,再远一些就不见面了。

如果我们有耐心,用这些子代信鸽,继续繁殖它的下一代,也许放飞成绩就会好起来,有可能在孙代出现千公里归巢鸽。

如果仍然没有千公里归巢鸽,那就要在配对、饲养等其它方面找原因了。鸽友中至今流传的“三代出成绩”的话,就是养鸽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在实践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那些品质低劣的信鸽,由于归巢性差,无论你怎样饲养,也很难飞出成绩。有时偶尔也会出现1一2只300一500公里归巢鸽,但后代飞翔性能极不稳定。

通过放飞,被淘汰的劣质鸽子数量很大,不会象那些出自“名门”的信鸽后代淘汰较少,成绩稳定,代代有将。

笔者曾用当地土鸽做过试验,子代土鸽一岁时放60公里飞要飞3一5天才能归巢,放飞120公里就丢失了,归巢性能极差。如果用野鸽杂交,子代的放飞情况会稍微好一些,但并不理想。

信鸽归巢率低怎么回事 信鸽各种归巢现象与六大因素的联系(2)

二、信鸽的归巢性和年龄的关系。

一般来讲,年龄在一岁以下的幼鸽,不如2-8岁的成鸽归巢率高。这主要和鸽子的大脑、小脑、骨骼、肌肉、眼沙发育尚未成熟有关。

三、信鸽的归巢性和体质、精神状态的关系。

当信鸽的体质和精神状态达到最佳程度,即“颠峰”状态时,归巢性最强。

四、信鸽的归巢性受外界条件的关系。

由于天气的变化,阴、雨、风、雾等恶劣天气,信鸽的归巢率低。久旱不雨,气温偏高超过30°C或天气突然变化,信鸽归巢率低。

月相变化使大部分信鸽归巢受到影响,特别是农历14至18日和29至初三放飞鸽子归巢率偏低,但是也有少数信鸽不受其影响的现象,这就是“震荡”的影响。

雨后天晴,空气清新,空气中处于运动状态的水蒸气离子较多,这时放飞信鸽归巢率高,甚至在外迷航多天的信鸽,可在近期内归巢。

气压、气湿、地磁、地形、地物,甚至较宽的江河水域等亦影响信鸽的归巢率。

五、信鸽归巢率受本身内分泌物质的影响。

各地信鸽协会和参加过竞翔的鸽友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信鸽放出在8天之内不能归巢的,那么从第8天到20天又是一个归巢高峰期,可望信鸽归巢。

这主要是饥饿等原因,使其体内分泌物质变化刺激,迫使信鸽归巢。如果放飞的信鸽还不见归巢,那就要等到30天以后了。

有的信鸽从此再不见面,也有8一4个月甚至一年以后归巢的信鸽,但这属于极个别。这些迟归信鸽之中绝大部分是被别人捕获,死里逃生而归巢的。

六、信鸽的归巢性和眼砂结构的关系。

一般来说,眼砂结构好,层次感、立体感强、瞳孔收放灵活的信鸽,在中、短距离放飞的归巢率高些。特别是鸽眼瞳孔外边的相关圈(即眼志),上有黑色补钉和记号(立志或卧志)的信鸽飞得较好。当然这些信鸽必须是经过多代训放、竞翔优胜者的后代。

有人问归巢性是信鸽的本能吗?我们可以回答既有先天的本能,又有后天的训练。

没有人类千百年来的选育,培训,一只野生的岩鸽能从几千公里归巢吗?但是人们也不能把一只喜鹊训练成千里鸟。至于信鸽究竟是凭借什么定向导航的?在理论上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需要大家从实践中去体会。

END

文|华卫民


[狗头]感谢阅读!如喜欢本号可添加关注,鼓励请点赞 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信鸽归巢率低怎么回事 信鸽各种归巢现象与六大因素的联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