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最早叫《叶问传》,结果在王家卫漫长的筹拍中,叶伟信携甄子丹抢了先,王家卫只好随之改变而这一变化,就是使得后出的片子,不再局限于叶问的故事,而是更宏大,讲整个武林从成片看,反倒像《宫二传》,叶问的故事线索倒成了配角,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香港的历史和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香港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香港的历史和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香港的故事

关于香港的历史和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香港的故事

《一代宗师》最早叫《叶问传》,结果在王家卫漫长的筹拍中,叶伟信携甄子丹抢了先,王家卫只好随之改变。而这一变化,就是使得后出的片子,不再局限于叶问的故事,而是更宏大,讲整个武林。从成片看,反倒像《宫二传》,叶问的故事线索倒成了配角。

王家卫说,武林不等于江湖。被金庸、古龙美化后的江湖,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成了衣衫飘飘不食人间烟火的侠客,快意恩仇,行侠仗义,使荧屏之外的热血青年看得热血沸腾。其实,真实的江湖,不过是充满了杂耍一般的社会底层人而已,走方郎中、狗皮膏药、吹拉弹唱卖小曲、乃至货郎、算命先生等等,这些人的天地才是真正的江湖。至于杀人越货,江洋大盗主流组成的社会结构叫绿林。而由武馆、镖局、护卫以及卖艺等人组成的社会结构则叫武林。江湖、武林、绿林是三个分别很大的群体,尽管其边界有少部门的重合,但区别更明显,而目前常说的江湖,其实把三者的关系混淆了,

《一代宗师》里呈现是民国的武林生态,而且主要聚焦于武师,以及武术的传承。相比组织散乱的江湖,游方小贩们大都是不能安守祖业,整的旁门左道,挣点小钱的不入流之辈,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人,且不为传统道德观所容纳。而武林,则比江湖正规的多,有着教规严谨的门派,也有严谨的师门传承。武林,在清末民初大兴,出现过一批名流如北方董海川、陈长兴、杨露禅、孙禄堂、杜心五、韩幕侠等,南方则有洪熙官、陆阿采、黄麒英、梁赞等,南北拱立,兴盛一时。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战事延绵,时局混乱,武术跟随世事变迁,衰落迅速。至于今,门派尚有一些遗存,但武林却已消失不见了。而微末一点的遗迹,也就是香港还能看到相对完备的形态,大陆就更只在极小的范围内传承,近乎泯灭。即便是香港,也因为李小龙的存在,其后的刘家良、洪金宝们的存在,因影视的需要,才蔚为壮观,延绵而下。而王家卫则因为对李小龙的兴趣,进而进行追溯,经过数年的走访,将已经淹没了的武林旧事进行了搜罗,因叶问而串联出一个不再是《叶问传》的“叶问传”。

中国的拳术,自来存在南拳与北拳的分野,北方拳术与北方的气候山野类似,大开大合,讲究力量与劲道,威猛有余,比如八卦掌、八极拳、长拳、形意拳等,而南方拳术则犹如南方的环境,温婉柔顺,也较为阴柔一些,代表拳术即咏春,更讲究技巧而非硬碰硬。中国的拳术流派诸多,不一而足,可惜的是,旧时习拳之人,多为乡村野夫,识字之人不多,文武也自古分家,因为缺少文人,所以真正为人举世所知的流派及拳师,并不甚多,大多只在门阀之内勃兴。古时候,文化也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普通农人也支付不起学习成本,以至于文化人就成为社会稀缺品,一个秀才,就可以通杀乡里,成为一方人尊敬的对象。但农民不习字,不代表他们就笨,那些有专研肯沉下心去的人,练起拳术来,自然可以成为身手厉害的拳师,威震几个村子,也是很正常的事。只是这样的故事,因为太过于民间,也因为文人太少,没有被广泛流传下来。少数流传下来的,就成了大师。

以至于,当今广为人知的黄飞鸿、霍元甲、大刀王五、方世玉、叶问等人,就占了便宜,恰好因了有文人去记载他们的故事而已。像黄飞鸿爆得大名,就是因为他的徒孙,猪肉荣的一个徒弟为了纪念自己的师爷而进行了追记,故事本身写的也很烂,但凑巧这个故事被香港的演艺界发掘出来并被拍成了文艺作品,于是,黄飞鸿就活了。而真正的黄飞鸿,当时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卖跌打膏药的汉子而已,虽然也是一派名流,但水平与他比肩的,决不再少数。同样,霍元甲与大刀王五,也是被人记载了下来,大抵如燕子李三及神跤甄三一样,充满了诸多演绎。而叶问近年间突然红火起来,也是因为沾了徒弟李小龙的光。不过,叶问是真有传承的,但同样有传承的武林门派,多不胜数,可惜都湮没无闻。

于是,叶问蔚为宗师,被后世演绎,已经不是本真的面目了。甄子丹的“叶问”就是走的这一路线,将叶问演绎成了民族英雄,成为了新的神话。而王家卫则不同,他的故事也是演绎,但他以叶问为线索,尽可能将武林的传承接续下来。

其次,对于江湖与武林的分野,从袁和平、洪金宝、成龙等人的身上,也能体现一点,那就是袁和平其父袁小田本身是戏院的武生,洪金宝、成龙小时候也是戏班里的武生,唱戏的自然是走江湖的,而非武林中人,唱戏图的是热闹,于是袁洪等人的动作就多杂耍,更趋于玩乐。相对刘家良一派则属于硬桥硬马,刘家良因为秉持正统而在很长时间里对袁洪等人很瞧不起,但因为真正懂得人少,于是袁和平、洪金宝、成龙也成为宗师了,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武林没落的一种表现。

前戏过多,说回电影上,在《一代宗师》里,王庆祥代表的是北方的宗师宫羽田,他将北拳南传,然后又想要南拳北传,可惜自己年岁已高。到达南方,宫以退休的方式专心寻找南派宗师,叶问被选中。其实这恰好是一个南北拳术糅合的好时机,但世事不容,宫羽田在不幸输给了叶问,而随之而来的女儿宫二则以八卦六十四手胜出叶问。

宫羽田可谓是北派拳术集大成者,将北方的形意拳及八卦掌揉为一体,但分别传授给了马三与宫二,不料习得了形意拳的马三气势过剩,摔门而出,脱离山门,并投靠了日本人,进而反戈一击杀死了宫羽田。宫二先生比之宫羽田,以难堪大师,她所要做的,只是复仇,要将宫家外传的拳术收回来而已。而宫门规矩,门内相争,须受无女无子之罚。宫二为了报仇,逢道而行,终身不嫁,不传授武功于外人。结果就是,宫二从马三身上拿回了属于宫家的拳术,但随之因为宫二自我添加的枷锁,使得宫家的拳术直接扑灭,北方宗师随之消失。

而南方的叶问,则因为有了与北方宗师的较量,名声大盛。并在进入香港之后,将南派的拳法流传了下来。宫二虽然也到了香港,可惜信奉诺言。没有传承。

之外,还有赵本山饰演的丁连山,也是北方拳术代表,但也自我收敛,没有将自己的拳术传出。北方拳法,只有曾参与革命的一线天,后因为对革命失望而最终进入香港,以开理发店苟活,顺便在小范围内传授八极拳,幸而有所传承。但总体而言,今日的香港,风云际会,曾经接待过一批宗师,但后来云开星散,有传承也有湮没。而传承之中,最大的就是咏春拳。那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叶问。

香港的拳法,其他流传的还有像蔡李佛、铁线拳等,周星驰在《功夫》里已经有过致敬。在《功夫》里,除了蛤蟆功、如来神掌、狮子吼、天残地阙的魔音过于夸张,从而显得荒诞不经之外,其他像十二谭腿、铁线拳、八卦棍、太极拳,都是真实存在的。《一代宗师》就是像讲述这些拳法怎么来的香港,还有那些拳术本来可以来,却又擦肩而过,除了咏春,还有形意拳、八卦掌等北派拳法没有被发扬光大。而八极掌这种小的拳术,却因为了一线天等人的存在,却被传承了下来。历史的误会,正是于此。所以,当在看到《一代宗师》里那些似是而非的名言时,那种无奈与苍凉,王家卫是真有体会的。

其实,轮到叶问以及咏春拳,在旧时并没有那么招人喜欢。咏春在叶问的师爷梁赞身上开始发扬光大,有了正式的传承,因为梁赞不愿意多教人,抬高门槛,以专门教习少爷们学习为主,所以也被人成为了“少爷拳”,还有更损的称呼是“娘们拳”,因为一些贵妇人也会练一些以防身。梁赞传于“找钱华”陈华顺,所谓找钱就是替人要钱索债,这门生意现在都是黑社会的营生,在清时实际上也差不多,陈华顺被人称为找钱,说明社会地位也不甚高。而找钱华传于叶问,叶问在佛山时也是贵公子,收徒极少。后因日本侵略而移民到了香港,又因生活窘迫,才被迫开武馆广受门徒,并且最大的成就就是收了一个李小龙,从而名闻天下。这个成名的过程其实存在了很多偶然性。

而《一代宗师》想要追踪的,其实更多,只是展现的,并没有那么多罢了。比如张震,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苦练八极掌三年,直到把自己炼成了全国八极掌武术冠军,但在电影里,他的那条故事线,却寥寥几笔就没有了。王家卫说,以后可能会出四个小时的版本,希望尽快出吧。现在的电影,的确更像是《宫二传》,即便是叶问,故事也不是完整的,只宫二的那条线索,相对完满,而章子怡很会抢戏,将所有的精彩都吸纳到了自己的身上。

话说,这就是一个讲述大陆的拳术包括北派、南派的拳术如何流入香港,并在此过程中存在与消亡的故事,看起来涵盖了大半个民国,但主要还是在为香港自己背书。说到底,还是一个很香港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