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母亲去菜市场买了一堆我第一次才见的食材,说是广东产的叫白慈菇,可以消包块,平时吃了对身体好。所以母亲买来它和猪肉一起红烧。
母亲说这是一个得子宫肌瘤的同事推荐的菜品,同事已经摘除了子宫,但是经常用白慈菇下面吃,感觉效果不错。
母亲说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身体难免长各种包块,所以有病得治病,无病得预防。一个邻居也讲自己手上长了脂肪瘤,也是到菜市场买白慈菇,天天炖,连续一个月,包块消失了(邻居不只吃白慈菇,但白慈菇应该也发挥了作用)。
说完,母亲就用清水洗去白慈菇的泥土污渍,并用指甲和小刀去除它薄薄的外皮,再一个一个地对半切好泡进水里防氧化。这个时候,我转身去查资料,想认识一下这个名不见经传又药食同源的东西,仿佛想造访一个籍籍无名的赤脚医生。
原来,慈菇是水生的草本植物,须根系,匍匐茎末端积累养分,肥大形成球茎,大者如杏,小者如粟。优良品种的是生于广东的"白肉慈菇"。它的优点在于含丰富的淀粉质,适于长期贮存,故曾被称为"救荒本草"。
白慈菇是广州的土特产和春节必备的美食,还是半塘“五秀”之一,在当地小有名气。随着交通的便利发展,其他省市和北方地区也有上市,但不常见,只能偶遇。即便是市场上有卖,但因为大多数人不识货,而错过购买时机。久而久之,其他省市和北方地区的白慈菇库存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
白慈菇冬季采收上市,在他乡怀才不遇,有些凄凉。但作为诗歌意象,却成为了冬季的代名词。唐代诗人张潮的《江南行》写道:“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这首诗颇有民歌风味,茨菰叶烂于冬季,莲子花开于夏日,两种植物点明了时间。张潮借莲子花和慈菇暗示情人相别之久的思恋。诗人站在美学的角度,用慈菇暗指冬季。他可知道慈菇站在美学的角度,本身是药食两用的美味佳肴。
张潮是否能像我一样通过耳听、眼见、口尝、亲测,查阅资料等方法,很准确地很负责地告诉读者朋友们:“一般的白肉慈菇外形和大小像大蒜一样(有的人叫它“假大蒜”),扁圆丰腴的,较为光滑,高大约三厘米,横径大约5厘米,外皮、球茎和肉都是象牙白色,比较坚实。它顶上那长长的一根由粗变细,末端收拢的“小辫子”也是茎,颇像清朝满族男人的发式。”张潮应该不会,他是为写情人才写慈菇,不会为了写慈菇而写人。我与之相反,我会为了写慈菇而写因慈菇而起的故事和事故。
那就说说母亲购买白慈菇过程和白慈菇药食同源之美吧。母亲觉得白慈菇的“小辫子”看上去有点碍眼,有点累赘,购买的时候,特别看不惯“小辫子”,准备将其剔除,再让菜贩子称量圆球部分的重量。菜贩子说千万不要剔除,不是怕少赚钱而是白慈菇的营养价值和药效主要集中在“小辫子”上。
后来,我翻阅资料才知道菜贩子没有撒谎。白慈菇的“小辫子”比圆球部分含更多的淀粉质、蛋白质、粗纤维、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钾、锌、磷等微量元素。但从营养物质来看,这一点蛮像土豆、芋头和莲藕,但“格”比它们高。因为白慈菇有自己的特质,才不至于沦为凡夫俗子。它性味甘、苦、凉,护肝护脾,可内服外用。外用就是净制后捣烂敷患处,可抑菌消炎,治疗诸多疮肿,小儿丹毒,蛇虫咬伤。若加入生姜汁搅匀(姜能去白慈菇的寒性),敷患处,一日换两次,可治皮肤红肿热痛,无名肿痛;内服可以解毒凉血、生津润肺、补中益气、败火消炎、治疗痨伤咳喘。调蚌粉,可去痱消痒。白慈菇主治百毒,产后血瘀,尿路结石,攻心欲死,难产胎盘不出,但不可多食,多食会引发虚热及肠胀痛,痔漏,白带多等。
《本草纲目》说:“慈姑一株多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燕尾,其叶之象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本草纲目》称其"达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润皮毛",是无公害绿色保健食品中的上等珍品。
白慈菇为什么有此等殊荣?主要因为它含有的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强心作用;含有的丰富的钾离子可促进钠离子代谢、改善水肿,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含有的胰蛋白酶可促进消化;含有的维生素B1和B2能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增强肠胃的蠕动,增进食欲,可助消化;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可提高CAMP水平,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既然白慈菇对身体有那么多好处,那么得烹调着吃起来呢!
于是,我又回到厨房,守在灶台边,看母亲怎么做红烧白慈菇,偷师学艺。母亲说白慈菇是个嫌贫爱富的主儿,跟肉在一起就相得益彰,跟素菜在一起就味道很苦。因为白慈菇带有苦味,可以压制肉类的腥味。白慈菇可以吸收油脂以中和苦味;肉类的腥味可以掩饰白慈菇的苦味,再加上香料,就很完美。
案板上放着约莫一斤的五花肉,七两的白慈菇,适量的大葱,生姜片,冰糖、料酒、生抽、老抽。当然,调味的豆瓣酱(豆瓣酱含盐多,可不放盐)和八角、山奈、茴香为色香味出力不少,也得提前取出适量,装在盘子里。
我帮着打下手,就把五花肉洗干净,以垂直五花肉经络纹路的方向把它切成小方块,装在盘子里待用。
母亲往锅中倒油,再加入冰糖(上色和调味),熬化之后,倒入切好的五花肉翻炒,再放入葱段、姜片、豆瓣酱、八角、山奈、茴香翻炒,直到肉类的血色烧干,颜色发白时,再倒入老抽、生抽、料酒翻炒。半分钟之后,加入适量水没过食材,煮到七八分熟的程度再加入白慈菇。直到将水煮得差不多要干的时候,就可以把菜舀出来装盘。就这样,一道香喷喷的红烧白慈菇新鲜出锅了。
我把这道美味端上餐桌,仔细咀嚼,白慈菇略微苦涩,绵实粉糯,口感独特,不逊于土豆。单从药食价值看,远远大于土豆,是冬季养生极佳的保健品。也难怪汪曾祺说白慈菇格比土豆高。
那么,冬季吃起来呀!过了这个村过了这个季就更罕见了。
但是白慈菇好是好,一般人适量吃了没问题,便秘的人和孕妇需要绕道。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杂志,文章配图纯属科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