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昨天马说短视频的节目组给了一条娱乐新闻,让我点评,然后拿去做节目。倒是十分有趣。前阵子宣布离开微博的苗阜,最近几天,又重新回归微博,也没闲着,直接发了一条微博状态,说青曲社的域名有点意思。网友们根据这个域名点击进入之后,竟然跳转到了德云相声的域名中,而且这家网站赫然挂着德云社和郭德纲的照片。

苗阜对郭德纲的评论(苗阜神怼郭德纲)(1)

有网友留言为苗阜鸣不平,德云社这种抢先注册他人域名并且往自己网站跳转的做法,实在过分了。苗阜在回答这位网友留言的时候调侃到,你的你的都是你的。一时间,老郭这边抢注人家青曲社的网络域名,并且往自己平台跳转的事情,被传的沸沸扬扬。郭德纲遭遇了藏密神油需要代言广告以来的最大信任危机。

然而,这件事情其实能够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歧视意义,作为观众,我们要不要支持苗阜、郭德纲这些说相声的演员互相在无伤大雅的前提下怼一怼?当然,无论大家支持与否,两家存在竞争关系的相声曲艺社,都已经多次隔空喊话,互相调侃更成了家常便饭。

在网友的舆论呼声中,显然老郭的口碑更胜一筹,尤其相声基本功方面,网友们普遍认为苗阜离郭德纲还有一定距离。然而,在《笑傲江湖》第三季的舞台上,苗阜青曲社的成员卢鑫玉浩力压郭德纲的德云社,最终拿到这一季决赛的冠军。青曲社对德云社的明争暗斗,苗阜这边也不是从来没有赢过。

与此同时,是德云社的郭麒麟等一干德云弟子参加新一季的《欢乐喜剧人》比赛,因为节目质量不佳,笑果也不好,除了老郭之外的所有德云弟子都面对了负面差评——德云社后继无人的论调更是满网传播。搞得老郭很被动,这或许也是德云社在2017年开春以来不再大规模参加综艺节目的缘由。这些弟子们确实尚需小剧场修炼,离登当一面,还差得远。

苗阜对郭德纲的评论(苗阜神怼郭德纲)(2)

相声圈的明争暗斗,不仅让德云社卯足了劲头儿培养新人,更给了其他相声团体以崛起的机会。尤其不少青年相声演员,大有超越德云社年轻弟子们的意思。这种百花齐放的态势,对于整个的喜剧圈子,未尝不是好事情。

另一个较为反面的例子,则是当年的小品市场。演小品,必是赵本山。本山大叔的艺术水平倒是没必要质疑,早期的成名作品中,他表演了不少质朴的农民形象,堪称经典。随着赵本山《卖拐》的播出,他的成名之路俨然走到了顶峰。可这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赵本山成了一档晚会的唯一收视率,其它小品节目均被大家无情忽视。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接近全部的小品演员和小品团体,都没有自立门户的可能性,只有投靠本山大叔旗下,才能得到上台的机会,才能被观众知道并且认可。网间一度抱怨,本山要是一直演小品,那中国就没有人能演小品了。这就是一家独大的后果。

苗阜对郭德纲的评论(苗阜神怼郭德纲)(3)

本山慢慢退居二线,中国才兴起了其它的小品团体,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开心麻花和贾玲她们的大碗娱乐。这两个团队最近几年稳步发展,大有可以跟本山弟子们一较高下的能力了。中国的小品市场也因为这种竞争关系的出现,而重新活跃起来。再也不是以前看小品,只能去二人转剧场的时代。

小品市场的过去,对相声市场的当下有很好的启示意义。相声团体之间的这种互相调侃,甚至在法律范畴之内的小打小闹,都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应该支持一下。如果中国的相声市场只剩下德云社一家的,德云社也就离没落不远了。正是因为还有青曲社这些后起之秀要来抢饭碗,德云社的弟子们才知道,学好本事,比有个好爹好师傅强太多。

苗阜对郭德纲的评论(苗阜神怼郭德纲)(4)

而往大了说,相声、小品甚至喜剧艺术,是最具备中国化特点的,是很难被外来文化侵袭的。让各家充分竞争,努力做大的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才能创作更好的市场价值。在没有外来文化形式干扰的领域里边,我们自己没了竞争关系,自己把自己养死了,就十足可耻了。老郭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相声领域是一潭死水,没有竞争关系,只有固化的师徒辈分,长幼尊卑,最后搞得观众都不听相声了。

基于以上推导,我认为,苗阜和郭德纲这两个相声力量,没事儿多互相怼怼,不是坏事情,怼怼更健康,苗好郭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