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界有五巨子:他们分别是知名的爱国企业家,享誉世界的“猪鬃大王”古耕虞,“钢铁大王”胡子昂、上海机械大王胡厥文、纺织大王荣毅仁、天津水泥大王周叔弢。

今天主要介绍的是“猪鬃大王”古耕虞,古耕虞年少接管父亲的基业,几年时间就让自家基业异军突起,拥有重庆山货业天下之半,随后又垄断美国的主要市场,被称为“山货出口大王”,抗日战争时期猪鬃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古耕虞通过多种渠道,使战乱中的猪鬃出口,为国家换取外汇和军用物资。

马鬃描述(又无偿上交给国家)(1)

古耕虞在商场沉浮一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主动提出将整个公司都上交国家,直到2000年过世以前,都为中国的猪鬃出口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古耕虞这一生,兢兢业业,身体力行完美的践行了这八个字。

01 虎父无犬子

20世纪初,古耕虞出身于重庆一商贾世家。

他的叔祖父古绥之,当时已在重庆开设了正顺德、同茂丰两家山货店,除了日常山货之外,经营的牛牌猪鬃已经小有名气。

其父古槐青是前清秀才,辛亥革命后弃学从商,在1922年开办“吉亨”号商行,主要经营山货皮毛生意。1925年古槐青将山货行更名为“古青记”,主要做猪鬃出口生意,同时启用"虎"牌作猪鬃的商标,表现出他"占山为王"的雄心。

“虎父”古槐青做生意的时候,中国商人出口猪鬃,都要受到英国商人的盘剥,不仅如此,英国洋行利用中国商人缺少外贸知识,不懂外语的缺陷,往往联合起来坑害中国商人,使得很多商家苦不堪言。

马鬃描述(又无偿上交给国家)(2)

古槐青在这种状况下,同样吃了很多英国洋行的暗亏,自知学识不如人的古槐青认识到,生意要想做得大,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下决心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学英文,后来又将儿子送去张謇办的纺织学堂学技术。

好在虎父无犬子,古耕虞在求学期间,不仅专注于自己本身的学习,还研究了做生意必备的各类法律、税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后来的商业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求学期间学业突出,深得学友拥戴。

02青年古耕虞新官上任一把火

1925年,古耕虞结束学业回到家乡,正式接手了父亲手里的古青记。

新手上路,年纪轻轻的古耕虞自然受到了各方排挤,同行们甚至戏称他为"娃娃班"。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古耕虞急需燃烧一把火,来树立作为自己新东家的威信。

好在机会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同行有家叫裕厚仁山货店的,掌柜的虽然说差不多是古耕虞爷爷辈儿的老人了,对于新手上路,打击起同行来仍然丝毫不手软。

当时古耕虞研究了市场行情之后看准羊皮的价格在日益上涨,打算囤一批货,于是用稍高于同行的价格大量收购。

马鬃描述(又无偿上交给国家)(3)

结果收购了没多久,就发现收购不动了,居然没有人送羊皮来了。古耕虞一看这场面不对,急忙派店里伙计出门一打听,嚯,原来是裕厚仁山货店串通了恒祥钱庄在外面散布古青记的谣言,说古青记负债累累,资不抵债,自然没有人敢往店里送羊皮了。

古耕虞一方面恼火于裕厚仁山货店的不厚道,另外一方面马上开始构思对策,最后他让自己的父亲从上海汇回20万两白银,分别存到重庆各大钱庄,到结算时,凡欠对方的钱,都立即付清,对方欠“古青记”的钱,暂不收回。并邀请了信誉好的钱庄为自己做担保,等到将自己的信誉稳住后,古耕虞马上出手将市场上的羊皮一网打尽。

随后国际市场果然羊皮价格猛涨,在前辈们不可思议的目光下,古耕虞带领古青记大赚一笔,新官上任这第一把火算是烧出了大名堂,随后几年古耕虞丝毫没有懈怠,成了重庆山货行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03和英国洋行斗智斗勇

当时重庆开埠后,整个四川的猪鬃等皮毛出口其实主要把握在英国洋行的手里,而美国是中国猪鬃最大的需求国。

马鬃描述(又无偿上交给国家)(4)

古耕虞通过计算发现,如果去掉英国洋行作为中间商,直接出口到美国,就可以给自己的公司增加30%左右的利润。然而,英国洋行当时在中国已经形成了猪鬃经营的垄断地位,稍微不注意,可能会受到打击报复,连原有的利益都守不住。

还好机会又来了,1927年,两个美国人来到中国想和古耕虞谈直接出口的合作,这和古耕虞的想法不谋而合,双方签订了一份秘密合同,约定了猪鬃直接出口的一系列事宜,只不过想法有点冒险。

古耕虞随后按计划一方面仍然提供部分猪鬃黑英国公司,另外一方面将发运美国的猪鬃,通通改用其他标志,装船人也用了别的化名,以掩盖他与美国公司的秘密交易。

等到有一天,古耕虞发现自己公司生产的虎牌猪鬃垄断了美国的主要猪鬃市场,古耕虞料定英国洋行对此已经无能为力,果断终止了和英国洋行的合作,等到英国洋行反应过来之后,这只大老虎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了。

之后与美国最大的猪鬃出口商——孔公司合作,产品直接出口,古青记彻底垄断了美国市场,“虎牌”猪鬃驰名欧美市场,古耕虞一举成了名副其实的出口大王。

04山货出口大王的爱国情怀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古青记”的猪鬃作为军事必需品成了各同盟国的抢手货。

国民政府为统一管理猪鬃的出口在抗战期间出台了《全国猪鬃统销办法》,同时成立了四川畜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对猪鬃实行统购统销。古耕虞在当时任职四川畜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马鬃描述(又无偿上交给国家)(5)

在担任总经理期间,古耕虞号召这么一批民间企业家,一方面服从大局,低价上缴自己手里的猪鬃,让利政府,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人脉,打造猪鬃出口的多种渠道,为国家换来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根据数据统计,从1938年到1945年,中国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1公担 = 100公斤),出口创汇约3000多万美元,以黄金折价估算,这笔钱价值现在的10亿多美元,为战争胜利争取了巨大的物资支持。

就连周恩来总理也多次夸赞古耕虞:为抗战立了功, 是一个出色的爱国者。

古耕虞兢兢业业的守护着自己的猪鬃事业,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主动提出将所有家产以及“虎牌”商标无偿交给国家使用。

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天,周总理在中南海的家里接见了古耕虞。见面时,朱总理直接提出希望他能全权主宰中国猪鬃公司,为新中国的猪鬃事业添砖加瓦。

后来谈到为什么要将家产无偿交给国家,古耕虞说:周总理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

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仍然借助古耕虞的影响力,继续出口猪鬃到欧美,换取了宝贵的外汇,有力的支持了新中国的建设。

之后,古耕虞又出任了中国畜产公司总经理、中国土畜产公司顾问等职位,直到2000年过世。

古耕虞这一生,年少颇具经商头脑,兢兢业业工作一辈子,和各路人马斗智斗勇,创办了自己的猪鬃王国,成就了一代山货出口大王的雅称。后来国家危难时期,又能临危受命,为战争胜利攒下大量物资,新中国成立之后,积极任劳任怨,为民服务,商人身上的所谓民族大义可以说体现的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