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暗语是古代商贾在行帮内部通用的商业隐语,又称行业秘密语、“暗码”、“贩白”、“切口”、“哨语”等。古代民间商品交易中,许多行帮为了商业信息保密,保护行业竞争力,或因行帮禁忌、避讳,不直接说出商品交易价钱数目,而是拐弯抹角用另外的词语或方法替代。时代、地域、行业不同,替代方法也千变万化,从一到十,十个简单的数字,却有几百种专业商业语言,并逐渐习俗化,形成一种利用“暗语”商谈价格的奇特文化现象。
我国民间商业暗语习俗历史悠久,唐代用“暗语”商谈价格方式已大为盛行。唐元澄《秦京杂记》曰:唐代长安西市的太衣行“记言反说,不可解释”。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续集》所辑《绮谈市语》记载:商业暗语“丁不勾、示不小、王不立、罪不非、吾不口、交不叉、皂不白、分不刀、馗不首、针不金”,来指代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清代翟灏《通俗篇·识余》则以平头、空工、眠川、睡目、缺丑、断大、皂底、分头、未丸、田心作为一到十的数词。其实,这是用会意拆字法隐指数字,如“平”字的头是“一”,“川”字横眠成“三”,这些数字暗语,外行人确实很难弄懂。
行业不同,商业暗语也不尽相同。古代,苏南当铺业通常用“由、中、人、工、大、王、夫、井、羊、非”,以每字上下左右露出字头笔画的多少表示一到十的数字。清代,福州药业通用“幼、色、铜、钟、盘、台、才、别、见、开”十字隐指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温州南北货业常用“正、竺、春、罗、语、交、皂、穴、旭、针”十字指代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杭州旧衣铺业则用“大、土、田、東、裏、春、軒、書、藉”,以各字中横的笔画数来隐指从一到十的数字,从藏数于字形到藏数于笔画,来得更加隐蔽。火贩业的数目隐字为:“吉、徐、甘、利、古、足、申、法、由、吉”;理发业常用“刘、月、弯、则、中、成、新、张、艾、足”十字;闽剧界数目隐字为:“丑、乃、半、碎、戊、笼、血、歹、巧、加”;清末,湖南长沙金融业通用的数目隐字是“么、浪、参、沙、毋、闹、叉、敲、弯、少”;南通粮行以一为担,二为断,三为汩,四为长,五为丑,六为谷,七为毛,八为开,九为丸。有的行业取《三字经》中天、地、人、日、月、星、群、臣、义九个字隐指数字;有的行业用人的五官肢体来指代数字,如“眉毛”指八,“大弯”指九,“小弯”指七;还有的行业则采用断取歇后语或典故的方式,如“桃园”为三,“竹林”为七,“魁首”为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方法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商业暗语除了在汉字字体上琢磨外,许多行帮还在汉字读音上下工夫,利用谐音来隐指数目。明代田汝成辑纂的《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五《委巷丛谈》云:“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也。有曰四平市语者,以一为忆多娇,二为耳边风,三为散秋香,四为思乡马,五为误佳期,六为柳摇金,七为砌花台,八为霸陵桥,九为救情郎,十为舍利子。”清末,扬州钱庄业也采用数词谐音办法隐指从一到十的数字,它们分别是:夜明珠、耳朵边、散花、狮子猫、乌梅果、隆冬、棋盘、斑毛、舅子、省油灯。古代,茶行常用的代码暗语,将一叫列,二叫丑,三叫斜,四叫察,五叫碾,六叫涉,七叫跳,八叫靠,九叫落,十叫强,十一叫甘兰,十五叫枯林等。比如,卖方要价落强靠,即九十八元,买方还价跳强斜,即七十三元,最后以跳强靠,即七十八元成交。古代的五金业则十分特殊,普遍采用十种颜色表示数字:棕色隐指一,红色隐指二,橙色隐指三,黄色隐指四,绿色隐指五,蓝色隐指六,紫色隐指七,灰色隐指八,白色隐指九,黑色隐指十。如果要表示十以上的数字,则以十种颜色随意组合。如十六用黑蓝表示,二十用红黑表示,四十五用黄黑绿表示等。
古代直至近代,从事商品贸易中介的牙行谈生意讲价钱,一般不直白,有约定俗成的牙行暗语,各种数字均有隐语。如闽西等地牙人交易时,称一为尖,二为么,三为斩,四为飞,五为仁,六为天,七为线,八为赖,九为脚,十亦为尖。有些地方的牙行还采用在袖筒里或在帽子底下,通过买卖双方捏手指头的方式进行交易,俗称牙行手语,局外人是看不出破绽的。表示数字的方法,一般是:食指表示一,食指和中指表示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表示三,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表示四,一只手五个指头表示五,大拇指和小指表示六,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表示七,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九是弯曲的食指,五个手指翻转一次表示十。因而有“五把满,六两头,七捏捏,八撇撇,九弯弯,十翻转”的说法。
除了谈生意讲价钱而外,各地行帮商贾在民间商业经营中也习惯使用行话或暗语。如福州钱庄业:黄金称“存仔”,白银称“明仔”,黄铜称“城仔”,纸币称“符仔”,硬币称“荠仔”,给现钞称“摸页子”,富人称“阔佬”,姨太称“鳊鱼”等。南通米业:大米称“八木子”,小麦称“破肚”,元麦称“滚子”,大麦称“带枪”,黄豆称“云儿”,蚕豆称“天虫”,芦稷称“珍儿”等。南通服务业:头称“枣木榔”,眼睛称“荔枝圆”,耳朵称“金针木”,手称“香圆佛”,脚称“蛇神百”,肚子称“鸡鱼蹄”,嘴称“樱桃小”,刮胡须称“脱口面”,扒耳屎称“挖井”,理发称“戗”,洗眼晴称“点召子”等。温州南北货业:顾客称“来宝”,掮客称“网儿”,意思为顾客是游鱼,掮客是鱼网,兜揽生意如捕鱼入网。单包(水客)称“走水”,价格称“西贝”,现货称“王见”,赊销称“见余”,赚钱称“油水”,亏钱称“赔本”,秤叫做“横儿”,多叫做“双夕”,少叫做“点卜”,折叠叫做“蒲扇”,暗中拿佣金叫做“割胡须”,暗中抬价叫做“戴帽”等。南货店货物也有暗语:红枣叫做“红面”,黑枣叫做“黑面”,莲子叫做“擂盘儿”,木耳叫做“耳朵”,香菇叫做“雨伞”,白糖叫做“两点”,红糖叫做“单个字”,冰糖叫做“单点”,火腿叫做“琵琶琴”,发菜叫做“头发”,瓜子叫做“开爿”,柿饼叫做“帽头”,花生叫做“麻脸”,海参叫做“戒方”等。
古代民间商业暗语行话交织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凝聚多种文化现象,是考察传统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经济水平、市俗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及社会风尚的一般概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进步,传统行帮垄断商业的方式已被冲破,民间商业暗语行话也已逐渐衰弱,虽渐行渐远,但仍记忆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