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从事记者工作,后来去了印尼专门写作华侨人物传记。2014年10月,应河北省保定市文联邀请,要我为一位保定籍的抗日英雄、开国少将、已故原河北省委书记刘秉彦同志撰写一部记述其生平的文学传记。这样,我就从印尼万隆回国匆匆前往保定,在这座古城采访写作了半年时间,从此对保定念念不忘,满怀深情。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1)

在汉语数不清的方言中,我这个南方人特别喜欢听保定人说话。

保定人说话不像山东话那么直,那么硬,总是 慢条斯理,慢慢悠悠,那叫稳当。当然,这可不是情人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平时说话都是这个味,就连生气吵架时,也不会改变。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有一句台词:“我就站这儿咧,你说怎么周(着)吧?个儿高总么着咧?我拿砖排(拍)不死你(我就站在这儿了,你说怎么着吧?个儿高怎么啦?我拿砖拍不死你)!”

你看,跟人吵架也是 抑扬顿挫、慢慢悠悠的,让人真没脾气。豪气直爽的山东人,生气时绝不会这么沉得住气。

保定人说话也不像 天津话那么简洁利索,仨字变成俩字说,俩字变一字,保定人说话有韧性,就像用上好的面粉做出的面条儿,筋道,粘乎,有抻劲。常说 保定府有三宝:铁球,酱菜,春不老。保定话跟这也有关系,“甜面酱味儿”。保定人爱把“ 儿化音”抻开了说,譬如,面条—儿,小勺—儿,老头—儿,大枣—儿,小刀—儿……听听两个老保定人对话:“早清儿吃得顺么饭喃?(早晨吃得什么饭)”“没省(什)么,吃咧一碗面条—儿。”怎么样哎?这味道筋道呗!但是,保定人并不都这样说,对那些体积大的物体,一般不这么说,谁也没听保定人说过高楼—儿,大树—儿。

下面再说说保定的古往今来,以及她曾作为省会几度变幻,最终迁出的命运多舛的历史。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2)

保定直隶总督署。

翻开中国版图,我们就能看到,辽阔的华北平原的北部是我国的首都北京,以及天津这两大直辖市所在地。此外还有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这四座河北省的主要城市,从北往南,分布在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而在四大历史名城中,保定的地理位置尤为特殊,因为保定距离北京太近了。咱们都知道蜀汉先主刘备是涿郡涿县人,这个涿郡就是保定市代管的涿州市,距离北京不过一步之遥。

有历史学者指出:“清朝从关外定鼎北京后,保定的得失就显得非常重要。站在清朝的角度,从北京往南看,清朝控制住保定,就能控制华北平原,同时又可以以保定为跳板进入山西。清朝统治者在京师向全国发号施令,保定可以说是第一站,地位非同寻常。清朝设直隶,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河北省以及北京、天津二市,以及内蒙古中部一些地区。设直隶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给京城打一堵战略围墙。在这种战略考虑之下,直隶省会放在哪就有讲究了。当时还没有石家庄,但有正定府(今河北正定)。不过正定和邢台、邯郸距离北京有点远,朝廷有什么事,直隶总督需要第一时间得知并及时处理,保定无疑是最合适的。”

现在的保定市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市辖区5个,县15个,县级市4个。保定的下辖县市出名的很多,如易县、涞水、高碑店、涿州、徐水、高阳、安国、满城、望都、定州、阜平,以及现在大名鼎鼎的雄县和安新。保定在全国的名气非常大,大约与两件事有关,其中一件是吃的。河北有两个地方的驴肉火烧名闻全国,一个是河间(隶属沧州市)驴肉火烧,一个就是保定驴肉火烧。河间驴肉火烧一般是长方形的,皮稍薄,保定驴肉火烧一般是圆形的,皮稍厚。

另外一件事是一句与保定有关的顺口溜,就是那句大名鼎鼎的“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是说北京和天津出油嘴滑舌的人,保定则出崇洋媚外的狗腿子,这样的说法对保定是非常不公平的。保定有狗腿子?哪座城市还没有几个狗腿子?不管哪座城市有狗腿子,那都是少数,凭什么让保定背这口黑锅?保定很多热血儿女于国难之际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他们都是英雄。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3)

保定军校广场浮雕墙。

太过久远历史,咱先不谈了,下面就从1930年代的保定说起吧。

谁都知道,近三百年大清王朝,有182年在保定设立了直隶总督署,其衙门级别之高,总督权利之大,名列全国八督之首,可以说除了北京的朝廷天子,就数保定这地方的位置吃重了。所以,保定这座冀中平原上的古城,称得上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曾几何时的繁华热闹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都说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但也可能是轮到了别人家,起码对保定来说就是这样。曾经显赫的政治地位在民国之初就被大大降格了。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4)

保定老照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允许英、法、俄各国设立租界。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设立“三口通商大臣”,驻节天津,兼管辽东牛庄、山东登州两处通商口岸,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拥有“遇有要是,准其会同三省督抚府尹商同办理”的权力。

天津自开埠之后,逐渐成为华北经济中心,“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远胜闭塞的内陆城市保定。李鸿章时代,直隶总督署尚留在保定,天津的办公地点称之为“行馆”。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5)

直隶总督李鸿章。

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索性上奏朝廷,将总督衙门正式迁到了天津。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无论作为军事首长的直隶督军、督办,还是作为民事首长的直隶巡按使、省长,都长驻于天津。

1913年,保定长达244年的直隶省会历史悄然结束,这个“冀北干城,都南屏翰”的第一省会的光荣历史悲情落幕。省会迁移天津,大员们携带家眷仆从车辚辚,马萧萧地扬尘南下,或顺水漂流,直接奔了天津卫的五里洋场。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6)

一群西方人聚集在保定府火车站站牌下,拍摄时间在1915年到1920年之间。图源:凤凰周刊

1930年中原大战,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占领平津,于10月间下令将河北省会迁回了天津。到了1936年6月,为因应前一年“华北事变”带来的国民政府中央军南撤,保定终于再度成为了河北省会,西北军将领冯治安担任省主席。

尽管恢复了省会的级别,但是此时的保定早已衰落,沦为一座破旧的小城。其首县清苑的县志中哀叹:“昔日大都会遂为寻常县治矣,政变以来,省属移津,布、按各署一切罢废,仅保定道尹旋亦废之,仅留县署及公安局,几与外县等夷,或尚不及繁盛一镇。商贾亦因之凋敝。”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7)

保定城关老照片。

而在同一时期,一向被保定人不屑地说成“就是个农村小庄子”的石家庄,却因得京汉、正太铁路枢纽之便利,人口猛增至9万人,此时规模已超过保定。直到1935年,河北省府再次移驻保定时,保定城的人口才回升到8万多人。城市人气不旺,工商业便少了支撑。据资料记载,保定老城区在1930年代初的面积仅为:“周长12里又330步,城内只有西大街最为繁盛。”

抗战时期,河北省政府在省外流浪,保定作为省会变成有名无实。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在1934年讨论河北省会驻地时,认为虽然北平是文化古都,天津商业发达,但是比起保定位居全省中心、交通便利的优势,仍然有所不逮,因此决定将河北省会迁回保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当初的判断成了先见之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保定设立行营,使保定在省会地位之上,又多了一重华北抗战军事中枢的身份。

好景不长,1937年9月24日,防守保定的中国军队第2师、第47师撤离,河北省会落入日本军队之手。在此之前,河北省政府已经随着省主席冯治安的队伍撤走。此后八年间,河北省先后五任省主席都由军人兼任,且都出自冯玉祥国民军系统,他们或回到河北省内游击,或者在河北省外抗战,而省政府也随着他们在省内外流浪。省会保定成了一个遥远的符号。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8)

1938年6月,冯治安将省主席交卸给了老上级鹿钟麟,后者同时兼任河北游击总司令,担负着开辟敌后游击区的重任。鹿钟麟在湖北武汉搭起军政班子,到河南洛阳接收了冯治安省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运出省外的1000万元河北省银行纸币,以此为基础开始征程。

鹿钟麟率领省政府从洛阳出发北渡黄河,绕过晋城、长治、辽县,向东翻越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又趁夜潜过平汉铁路,在1938年9月抵达河北南宫,在北杜村开府办公。一时间,南宫成为河北敌后的中心,不仅得到八路军的支持,连另一位在敌后坚持的国府大员、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也曾赶到南宫开会,共商敌后抗日事宜。

团结维持的时间不长,鹿钟麟与民政厅长张荫梧、冀南行政公署主任杨秀峰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三方不仅各自办理学校,招收学员培养干部,还分别向各县派遣县长,加上伪政权的官员,冀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县有4个县长的奇观。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9)

日军也不会放任鹿钟麟的省政府在河北坐大,连续发动扫荡予以打击。鹿钟麟虽然有“冀察战区总司令”的名头,但却没有多少能切实掌握的兵力。日军围剿之初,鹿钟麟尚能在南宫、冀县一带周旋,后来只能向西撤退,经过22天艰苦跋涉,又回到了太行山区。途中大小官员纷纷离队,最后整个省政府只剩下一个秘书梁霭然,立即被鹿钟麟提升为主任秘书。

随着国共摩擦日益白热化,国民党军敌后部队陆续被挤出河北,鹿钟麟也只能离开太行山返回洛阳,将省主席和省政府交给了庞炳勋接管。后者身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省党部主任,在河南林县、山西涉县与河北磁县之间的山区打游击。

据省政府秘书长胡梦华回忆,当时国民党军在河北省仍有实力,“占领7区正定县、8区冀县、9区吴桥等几个零落的村庄及濮阳等几个县的一小部分”,但已经相当衰微,“张荩臣、邵鸿基、张国基、丁树本4个行政专员都只带领有限的保安部队,东奔西窜,朝不保夕”。因此他向庞炳勋建议,“如果现在省府就随军行动,帮不了你的忙,反而增加你的累赘”,不如将省政府留在洛阳。庞炳勋欣然同意,直到他于1943年5月兵败被俘。

此后,接任庞炳勋第40军军长一职的马法五,也代理了他的河北省主席职务。河北省政府仍然留在洛阳,一直延续到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攻占许昌,威胁洛阳,河北省政府迁往陕西西安,继而疏散到眉县。

1945年7月,继任省主席孙连仲在眉县就任。一个月后,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河北省政府先回到西安,又抵达郑州,但最终没能顺利衣锦还乡,国共冲突的白热化打破了他们的希望。1945年10月,准备接收河北的国民党军在邯郸被八路军击败,前代理省主席马法五率部起义。

集中在新乡的河北省政府人员无法通过陆路回省,只能等待飞机陆续空运北平,在城内铁狮子坟临时办公。直到1946年7月,河北省政府才再度在保定挂牌,结束了在省会外长达9年的流浪时光。但仅仅15个月后,随着国共战争局势的变化,河北省政府再度离开省会,转移到北平,最终跟随傅作义将军一道接受了解放军的和平改编。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10)

位于总督署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坊式“辕门”。

工业与历史的抉择

2019年9月,王戡先生在香港《凤凰周刊》发表的《河北省会漂流记》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保定在与石家庄的省会城市“比选”中落败的来龙去脉。

1947年11月,解放军华北军区野战军攻占石家庄,总司令朱德称赞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并称此战“敌人动摇了防守大城市的信心……我们自己却更有了打大城市的信心”。

1948年9月,解放军占领保定之后,人民日报社论称赞“收复华北一大名城……不独人民的石家庄更加安如磐石,保定亦永远为人民所有的”。由此可见,保定与石家庄在当时便有相提并论的资格,石家庄的特点是“大城市”,保定则只是“大名城”而已。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1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保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省会是一省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选择什么样的城市作为省会,与一个省如何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直接相关。1950年代河北省委就认为拥有10万人口的保定“建设工业的条件缺乏,将来很少可能成为工业城市”,“省会设于保定,实难适应新的领导任务”,从1952年起,接连请示华北局,希望将省会迁移到有27万人口的“典型近代工业化城市”石家庄,充分体现了河北省委对自身的期盼。

1954年,中央批准河北省会调整到石家庄,省内立即启动了新省会的建设规划。但一年后的1955年8月,中央因为经济困难,提出“厉行全面节约,反对一切浪费”的指示,营建新省会和搬迁省级机关也在其中,河北省会在1949年之后的第一次搬迁企图至此告终。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12)

石家庄老照片。

但是,河北省对工业省会的追求不但没有结束,甚至更上一层楼。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省会张家口划归河北省。1955年,热河省撤销,省会承德划归河北省。但这两座省会地处边陲,论经济发展还不如保定,自然不是河北省迁移省会的目标。这一波行政区划调整的浪潮,却启迪了河北省。

1956年4月,河北省委向中央提交《建议中央将天津市与河北省合并为一个建制,并以天津市为河北省省会的报告》,将目光瞄向比石家庄更大的工业城市天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河北省委的努力下,1958年2月,全国人大同意将天津市由直辖市改为河北省辖市,4月河北省人大就通过了将省会迁往天津的决议。各种工程随之展开,左家新回忆道:“我院是工程的先行者,马不停蹄地到津后即接受了省会会堂、会议楼、宾馆等多项工程建设项目。”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13)

1970年代建设的石家庄火车站。

河北省会设在天津9年,终于在1966年发生变化,天津再度成为直辖市,河北省会调整回保定。但在当时的政治局面下,省各机关能够回到保定办公,全看自身实力。省委、省人委进驻了保定市区,其他单位则星散于保定周边,河北省档案局原局长冯世斌举例“如省卫生厅,驻涿县;省粮食厅,驻望都县;省教育厅,驻定兴县;省林业局,驻易县。有的单位规模大、人员多,只好分散几个县办公”,省机械工业厅直接去了石家庄,省基本建设局无处可去,索性留在了天津继续办公。

这样的局面显然难以维持,终于有了1968年再次将省会迁往石家庄之举。

细算起来,河北省会在20世纪内居然迁移了11次,省政府迁移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这一切终于在1968年尘埃落定,石家庄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省会。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14)

如今的石家庄市区一撇。

虽然此后省会再无变化,但仍有未成的波折。1972年,河北忽然动起了念头,要求将省会再度搬回保定,最终因周恩来总理批示“省会不要再搬”而告罢,成为20世纪河北省会漂流记的最后一幕。至今已经有53年没有发生变化。

河北省内名城众多,清代省会保定、战国赵都邯郸、工业重镇唐山……个个享誉全国,省会最终落在年轻的石家庄,虽有机缘巧合,却也是大势所趋,其间因果耐人寻味。

被低估的河北古城(咋就在省会PK中败给了石家庄)(15)

2016年的保定市区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