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杨少华近照骨瘦如柴(杨少华半生作艺生活坎坷)(1)

天津话系列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从2004年至今一下子拍了九部,目前第十部已经完成拍摄。演第一集《杨光》时,杨少华老先生71岁,到今年他已经是84岁高龄。杨少华杨议父子也成为继陈强陈佩斯父子档之后,中国影视圈又一对优秀的喜剧父子搭档。

在71岁出演《杨光的快乐生活》之前,杨少华其实一直是一名相声演员。1932年,杨少华出生于北京一户贫苦人家,排行老四,为了生计小时候和母亲一起拣废纸、捡煤硷儿。家里没钱供他上学,13岁时杨少华到西单鞋厂当学徒,学做皮鞋。鞋厂旁边就是西单商场,西单商场里面有一家启明茶社,被誉为“相声大本营”,前台经理侯宝宸,后台经理常连安。张寿臣、马桂元、郭荣启、常连安、侯一尘等京津两地相声名家轮流献艺。启明茶社不卖门票,每段节目演毕有人走到观众中敛钱。杨少华常去启明茶社,躲在角落里偷着听相声。后来干脆辞了鞋厂的工作,到启明茶社打杂,学着敛钱,也学了点现挂的本事。杨少华喜欢相声,有人笑说让郭荣启收杨做徒弟,郭荣启答应了,之后杨少华归入郭荣启门下。

88岁杨少华近照骨瘦如柴(杨少华半生作艺生活坎坷)(2)

1951年,19岁的杨少华来到天津,进了轧钢一厂当钳工。因为酷爱文艺曲艺,他成了厂工会的文艺积极分子,经常参加职工文艺演出。他后来调到二线,看澡堂子、看大门,工作轻松了不少,但工资也低了。为了养家糊口,他靠业余说相声挣点儿外快,到天津的人民公园、水上公园撂地儿。多年在启明茶社耳濡目染,他的相声功底不低,现挂更是信手拈来,颇有观众缘,先把大伙说乐了,说乐了之后敛钱。

相声艺人撂地儿,敛钱至关重要。该向观众要钱了,行话叫“杵门子”。张寿臣曾说:“没有杵门子,说得再好,也只能算是半个说相声的。”杨少华杵门子没问题,因为从小在启明茶社就干这个。该打钱了,有时观众会一哄而散,为防止这种情况,艺人一般会说:“我们说的事兴许是假的,理儿不歪,笑不来,您可千万别较真儿。您要是带着零钱,费心您给掏点儿。您若身上不方便,没带钱,那您就白听。”打上来的钱太少,艺人会说:“这个整儿怎么凑不足呢?您呀,就自当少抽一盒烟,我们也就有买贴饼子的钱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撂地儿要钱的滋味实在不好受,那个年代人都穷,给钱的不多,有时候杨少华不光收不到钱,还会被警察当盲流带到派出所去讯问。但也有运气好的时候。有一次他辗转到塘沽,下火车时身上只有五毛钱,又赶上下小雨,哪还有人在路边听相声?晚上住哪儿都没着落,他边走边犯愁,不经意经过一家电影院门口,赶上电影散场,他赶紧一头扎到人堆儿里,张口就说起了相声,那次他赚了100多块。

88岁杨少华近照骨瘦如柴(杨少华半生作艺生活坎坷)(3)

70年代末,杨少华不再撂地儿,他和高英培、刘文亨、魏文亮、赵心敏、田立禾这拨演员聚在一起,常年在全市各大企业的礼堂演出。台上只有两个话筒架,台下放着几个音箱,十来个演员,俩人一对,就能让观众乐两三小时。四新纱厂、棉纺二厂、轧钢一厂、天拖、动力机床厂……当时天津的大厂他们几乎都去过。

杨少华天性幽默机灵,虽然给人的印象总是慢条斯理,但其实非常机智,脑瓜反应特别快,好诙谐。记得十几年以前,作为记者,我给杨先生打电话约采访,电话接通了,我问:“是杨少华先生吗?”杨先生就在电话里面很干脆地说了俩字:“不是!”这两个字,声音分明就是杨先生,谁听不出他的声音呢。其实杨先生也不知道我是谁,就是爱开玩笑,平时说话也很说相声一样。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杨少华从天津去北京探望侯宝林先生,到了侯家,侯先生正睡午觉。侯夫人王雅兰不认识杨少华,请他坐下,给他沏茶,并说:“宝林上岁数了,身体不比从前,医生让他定时休息,定时吃饭,定时午睡,定时吃药。”杨少华马上接了一句:“有定时炸弹吗?”这个现挂给王雅兰逗乐了,侯宝林在卧室听见,就知道来的准是相声演员。

88岁杨少华近照骨瘦如柴(杨少华半生作艺生活坎坷)(4)

(刘文亨、侯宝林、杨少华、马三立)

杨少华给马三立和马志明都捧过哏。

杨少华调入天津市曲艺团,一开始就是给马志明捧哏。后来两人裂穴,杨少华没谈过这段往事,但马志明公开谈起过。在马志明的叙述中,马志明和谢天顺合作之前,没有固定捧哏的,在轧钢一厂当工人的杨少华找到马家,提出要给马志明捧哏。马志明觉得可以,就跟曲艺团的领导谈,把杨少华调入了曲艺团。两个人合作说的第一段相声是《戒烟》,第二段是《地理图》。《地理图》参加“津门曲荟”,马志明爱说“一头沉”的活,逗哏这边重,捧哏那边轻,杨少华在台上总想自己让观众乐,吸引注意力,马志明就觉着心里别扭。

有一次天津曲艺团在沧州演出,北京曲艺团也在那儿演。北京曲艺团的王世臣、王长友到天津曲艺团后台串门。王世臣说:“志明,你这个量儿(捧哏的)可不能丢,他保着你效果呢。”马志明性子倔,立马回答王世臣:“师哥,我跟您说,冲您这句话,回去适当的机会我得跟他裂。我既然是逗哏的,我让他保着?他得先死我得后死,他岁数大呀。他死了以后我就没人保着了,我不就完了么?”

回天津以后,刘俊杰调入曲艺团,和杨少华走得比较近,常一起溜活。马志明正好借这个机会跟杨少华说:“既然你愿意跟他,干脆就跟他吧。”两个人彻底分手。

二人分手的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触动少马爷的只是年龄岁数吗?网上一直有网友不停地抬杠,而如今马杨两位先生年事已高,也都有各自的发展,不会再为过去的事倒后账了。

88岁杨少华近照骨瘦如柴(杨少华半生作艺生活坎坷)(5)

(马志明,杨少华)

给马老捧哏是临时组合。有一年马三立先生去北京,临时演出,正巧杨少华在,就找杨少华量活,两人说了一段《开粥厂》。杨少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登台,连大褂都是跟侯耀文借的。第一次给马老量活,他紧张得要命。

马三立声音沙哑:逛过花园吗?杨少华慢吞吞:逛过。马三立:逛过哪啊?杨少华:嗯……嗯……逛过北海公园(本来原词还有一句中山公园)。马三立追问:还有呐?杨少华更紧张了:还有……第二工人文化宫。

后面马老干脆把捧哏的词也一块说了。实际上在那种情况下,没演砸就算不错了。侯耀华后来开玩笑说,杨先生等于站台上听了一段相声。

88岁杨少华近照骨瘦如柴(杨少华半生作艺生活坎坷)(6)

88岁杨少华近照骨瘦如柴(杨少华半生作艺生活坎坷)(7)

88岁杨少华近照骨瘦如柴(杨少华半生作艺生活坎坷)(8)

(杨少华,杨议)

在天津市曲艺团,杨少华后来还和赵伟洲合作过,1991年退休后回了北京,算是叶落归根。2002年,央视办“首届全国相声大赛”。杨少华杨议父子两个都报名了,其实杨少华是想用自己的参赛来激励儿子。在那次大赛上,杨议不负众望获得冠军,杨少华也获得了最佳荣誉奖。从那之后父子俩开始合作,他们表演的相声《有这么一个人》一亮相立即引得一片叫好声。2004年央视春晚,杨少华杨议父子精心创作了新相声《贺岁片》,两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作品中。然而,几次排练后,到了最后一审,还是被拿下,杨少华流着泪走出了央视“影视之家”。这件事也坚定了杨议回天津投身影视圈的决心。2004年6月,《杨光的快乐生活》终于正式开机,父子俩再度联手。《杨光》一下子拍了九部,杨少华成了这部长篇电视剧中的戏骨,借用他自己的一句相声台词,这棵老树终于“开花儿”了。(文:何玉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