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集

这一期呢,我们继续讲天文系列的内容,天文系列是按照太阳系的顺序进行的。

我们之前已经聊过太阳水星金星后就应该轮到我们地球了,只不过除了去了天文系列之外,探秘的内容都是在地球上,所以地球不单独地去占天文的篇幅了吧。

不过毕竟轮到了地球。我们不聊点儿什么,直接跳到火星也不合适。在整个太阳系处在地球位置的天体,还有一个就是地球的卫星月球。那么我们这一期来聊一聊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代文学巨匠苏轼曾经有一句话关于月亮的诗句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在我们将这句诗理解为诗人在期待明月的到来。

在传统文化中,满月就是圆月,代表着团圆。于是,诗人在看到满月之后,因为思念远方的弟弟,所以有感而发。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诗人期待的是满月,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元月几时,或者满月几时有呢?为什么泛指月亮的明月呢?这里我们暂且埋下一个伏笔。

庄子作为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曾给后人留下无数思想的经典,濠梁之辩,就是其中经典中的经典。

月球九大未解之谜(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1)

有一日,庄子和惠子在豪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鱼,说,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鱼真快乐呀。惠子却说,你又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很快乐呢。惠子却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知道什么,但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无法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

庄子继续说道,你之前不是这么问的。你不是问我在哪知道鱼快乐的?那我告诉你,我是在这座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这里其实庄子偷换了一个概念,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安字,在古文中既可以解释为怎么、为何也可以解释为哪里。

所以当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时,试问庄子怎么知道的?

而庄子则偷换了概念,将怎么知道的疑问变成了在哪里知道跟大家说起濠州之辩这个故事主要想强调古汉语中的汉字有很多种解释。也能解读为有很多种内容。

那么现在我们再回到那句明月几时有这句诗,那么我们大概就可以按照背景解读成,诗人以满月为象征,期待合家团圆。但我们也可以将之直接理解,成为最直白的意思,那就是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这个问题,就只有苍天才能知道了。

也就是说,苏轼在写下这句诗句的时候,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文人角色,而是带有探索精神的自然科学学者的身份来发出疑问的。如果这样的理解成立的话。

那么,说明关于月球的来历,至少在宋朝甚至更早之前都存在着疑问和争议,而且这个争议似乎广泛地存在着。

月球九大未解之谜(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2)

在尧族的神话中,就有一个关于月亮的古老传说,相传在更加远古的时候,天空只有星辰和太阳,每到夜晚之时,星光不足已照亮大地。于是很多妖魔鬼怪就趁着夜晚出来威胁人类,不得已人类便自己挖掘洞穴。躲在里面,以此来躲避外部的威胁,不过没有洞穴的庇护,但依旧有强大的怪兽可以突破洞穴的防御,威胁到人类。

直到一天夜里,天空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类似石头一样的东西,上面有东西,并放射着独特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夜晚,还驱散了妖魔鬼怪。后来这个巨大的石头一样的东西渐渐升高,就变成了今天的月亮。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传说的内容。况且,如果你不相信传说的内容话,作为华夏正史的24史之一的金史也曾经记录过关于月亮的反常现象。

以华夏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很早就进入到农业社会,所以需要制定详细的天文立法,以指导农业生产。

于是从汉代起就设置了专门观测天象变化的机构,叫思天台或者思天监。以后历朝历代都把这个机构保留了下来。思天监的官员都是精通天文的科学家,/日的工作都是负责观测星象,并且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录。然后定期上交国家封存。

而且,在古人对天空和神灵的敬畏之下,即便其他的事件可以歪曲历史,但对于星象的记载,则绝不会有故意歪曲的。可能有这样的背景,我们再来看看金史的记载。

金太宗天会11年,5月已丑日,也就是公元33年6月15日。月亮突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急速运动。但是不一会儿,月亮又回到了天空中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记载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

受儒家思想不讲鬼神的影响,华夏的史籍中一般不会讲都市传说,更别说这样的证实。

所以金史天文志中记载的这条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条记载很可能就是当时负责观察星象的官员亲眼所见的事实。月亮如此大幅度的偏离运行轨道,还能快速返回自己原来的运行轨道。这种现象在人类已知的自然天体中从来没有过。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天空中看似平淡无奇的月亮,其实并非是自然形成了天体。而是高等文明故意放在那里的呢?

月球九大未解之谜(探秘档案世界未解之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