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公司网站(江南布衣挺进20亿元俱乐部背后)(1)

新京报讯(记者 张泽炎)2月27日,中国内地首家在港上市的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有限公司(03306.HK,以下简称“江南布衣”)发布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6个月的业绩公告。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至20.27亿元,首次挺进20亿元俱乐部;2019上半财年的纯利为人民币3.8亿元,同比增长22.1%;归属母公司所有人的净利润达3.9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月26日晚间,江南布衣发布公告称,集团在中国推出一个新的男装设计师服饰品牌, 以配合集团多品牌扩展的策略。新品牌推出后,江南布衣旗下独立的设计师品牌将达到10个。

“掘金”新品牌,去年起加速扩张

江南布衣官网显示,该公司是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旗下著名本土设计师女装品牌, 于2016年在港交所上市。

在财报中,江南布衣表示,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新品牌的推出、集团零售网络和电商业务的拓展。截至2018年12月31日,江南布衣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994家独立实体零售店和161个海外销售点。

公开资料显示,江南布衣最初以经营女装品牌JNBY为主,后来陆续发布品牌女装less、男装速写等9个品牌。去年开始,江南布衣开始加速扩充旗下品牌组合,先是推出受众为职业男性的SAMO,此后又推出环保品牌REVERB、童装jnby by JNBY等。

今年2月26日,江南布衣发布公告称,集团在中国推出一个新的男装设计师服饰品牌“A PERSONAL NOTE 73”,以配合集团多品牌扩展的策略,并透过品牌及品类组合多元化横向扩张业务。

公告称,“A PERSONAL NOTE 73”目标客户定为年轻群体,设计更突出“我行我素、别致、时髦”特点。同时,江南布衣高层将新品牌视为扩展细分男装市场的重要举措,希望增加市场份额和提升影响力。 在该品牌发布后,目前江南布衣旗下拥有10个品牌,几乎覆盖各个年龄段的受众。

为了方便管理,在财报中,江南布衣表示,目前集团已经将品牌分为三个分部,包括城市品牌JNBY,成长品牌速写、jnby by JNBY和less、新兴品牌包括Pomme de terre(蓬马)、JNBYHOME、SAMO、REVERB及LASU MIN SOLA。 、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江南布衣的成熟品牌(JNBY)收入同比增长19%至11.55亿元,成长品牌收入同比增长27%至8.38亿元,新兴品牌收入同比增长44%至3351万元。

具体来看,成长品牌中,速写销售额同比增长23.5%至4.02亿元,jnby by JNBY录得33%的增长至2.85亿元,less销售额同比增长24.9%至1.5亿元;新兴品牌中,JNBYHOME销售额同比增长43.9%至494.4万元,蓬马销售额同比增长21.1%至2396万元。 、

目前,JNBY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71家零售店铺,去年同期则为832家;成长品牌拥有1022家零售店铺,去年同期为919家;新生品牌为101家零售店铺,去年同期为80家。

值得注意的是,江南布衣最近发布的4个新牌子中,有两个是男装品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男装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国男装行业的销售收入逐年递增,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8年中国男装行业销售收入或达7500亿元。

发力“粉丝经济”,线上渠道成收入增长主动力

除了在服饰上不断扩大品牌矩阵,江南布衣也在进行跨界经营,加码生活方式领域。

2018年,JNBYHOME与青年酒店品牌瓦当瓦舍合作,在西湖边开了一家跨界新酒店,并于2019年1月正式对外营业。酒店建筑面积2500平米,设有49间客房,瓦当瓦舍负责投资和运营,JNBYHOME负责公共空间和主题房间的设计。

在财报中,江南布衣特别提到了“粉丝经济”。去年8月,江南布衣推出“不止盒子”的微信小程序,为用户提供“先试后买”的订阅服务,费用为199元年费,可享受6次专属搭配。用户可以从每次收到的搭配中买下心仪的款式,并在5天内将剩余衣物寄回。

在财报中,江南布衣提到,2018年,该集团的活跃会员账户数逾310万人,其中微信会员总数超过260万;2018年购买额超过5000元的会员账户数逾18.2万人,其消费零售额达到人民币21.7亿元,贡献了超过四成线下渠道零售总额。

相较于2018上半财年,2019上半财年江南布衣集团来自线上渠道的新品零售额占总零售额的20%,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也从2018上半财年的8.5%增加至10.9%,同比增幅达50%,已成为集团整体收入的主要增长动力。

财报中,江南布衣对下一季度进行了展望:通过进一步增加对设计及研发能力的投入,扩充及多元化设计师品牌组合,不断培养新的江南布衣粉丝;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进一步增强国内外的零售网络及优化全渠道互动平台,打造在各细分市场中建立合理规模的运营能力;坚持以粉丝经济为核心,鼓励运营创新,持续不断地为粉丝创造及提供增值服务的场景以提升粉丝体验。

新京报记者 张泽炎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何燕

记者邮箱:zhangzeyan@xjb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