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个关于煤化工的标志性事件值得关注,一是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阶段工程正式建成投产,这是由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承建的;二是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这是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实现的这意味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不仅在规模化方面再上台阶,在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上也更进一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煤化工技术的前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煤化工技术的前景
近期两个关于煤化工的标志性事件值得关注,一是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阶段工程正式建成投产,这是由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承建的;二是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这是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实现的。这意味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不仅在规模化方面再上台阶,在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上也更进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从战略高度重视煤化工发展意义重大。我国能情以煤为主,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比90%以上,是稳定经济、自主保障能力最强的能源品种。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不仅关乎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事关“双碳”承诺能否如期达成。煤化工将煤炭作为原料进行工业转化,过程中除了用能环节外,二氧化碳大多被固定在最终的化学产品中,现代煤化工已成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
与大规模发展的石油化工相比,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较为滞后。在早期传统煤化工时代,主要以煤焦化、煤焦油加工和生产合成氨并副产甲醇等,项目具有规模小、能耗大、加工深度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缺陷。长期以来,人们固有印象中煤化工还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两高”产业,再加上日趋严格的环保约束,煤化工项目上马困难,产业发展缓慢。
实际上,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装备大型化取得突破,高效催化技术不断进步,先进领先首创不断出现,相继攻克了煤制油(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一批现代煤化工技术,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今煤炭深加工产品,每年已可替代3000多万吨石油当量,这个数字占国内石油产量的15%,占进口原油量的4.5%。与此同时,通过废水处理循环利用和超低排放改造,现代煤化工在耗水、减排方面已出现质的飞跃。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新的考核机制下,煤化工的能耗水平还将大幅下降。
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这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双碳”目标下,站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需要摘下“有色眼镜”,抛开对煤化工的成见,明确煤化工战略定位,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科学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积极构建现代煤化工生态化产业体系。
推进现代煤化工发展,环境制约仍是首要因素。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下,节水和减碳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据测算,2020年现代煤化工产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3.2亿吨,占石化化工排碳量的22.5%。应积极探索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新路径,鼓励发展煤炭、煤制油、煤化工、新能源结合的一体化、规模化发展的综合能源项目,优先配置煤炭和新能源资源,提升抗风险能力,打造能效高、碳排少、水耗低、效益好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样板工程,尤其在节水和减碳上要持续发力。
推进现代煤化工发展,差异化竞争是突破口。与石油化工项目相比,煤化工尚不具备规模化、基地化的优势,产品深加工不足、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且同类产品单位产能投资目前明显高于炼化项目投资,在国际油价较低时不具备成本优势。应积极推动煤化一体化发展,通过大基地建设,推进现代煤化工补链延链强链,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并根据煤炭结构组成特性,开发特色高端产品,比如煤基特种油品、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煤基高等级碳素材料等。(王轶辰)
来源: 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