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在临危受命的征途上,就是在斩妖除魔的岗位上,不是在向死而生的刀尖上,就是在擦肩而过的平凡中。他们身穿一袭白衣,总是出现在生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就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白衣天使,也是守护生命至暗时刻“最亮的星”。国庆假期,记者走近这些仍旧忙碌的一线医护人员,看他们如何尽自己最大的力发出最亮的光,温暖和照亮病人的黑夜。
在临危受命的征途上,哪里需要去哪里
“您好,我是流调员,请问您……”10月1日上午,在西藏拉萨,高原的天空拢着些薄云,阳光时不时穿透出来。江苏省援藏抗疫医疗队流调队队员秦思早早拿起电话,在沙哑的流调问询声和一叠叠越积越厚的流调报告中又开始了新的一天,这也是他们支援拉萨的第54天。
秦思
8月8日,秦思和部分队员与拉萨市疾控中心人员混编进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戴上N95口罩,穿好二级防护服,在高原地区负压实验室中每轮4小时的工作让很多队员出现心慌、出虚汗、头晕恶心等症状。“由于整个核酸收样、检测工作流程不顺畅,人手不足,我们几乎不眠不休,轮班进入负压核心区开展检测工作。”秦思告诉记者,完成检测任务之余,队员还为规范实验室收样、检测流程提出建议20余条,设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记录表》等表格,方便检测人员进行过程质量监督及结果记录。
由于拉萨流调人员配备不足,此后秦思和队员又投入到流调工作中。如何用最简单易懂的话语唤起患者的回忆?如何把患者脑海中的活动轨迹像回放视频一样一帧帧串联起来并复原在流调报告中?队员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对当地刚刚接触流调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待当日必须结清的电话流调、报告撰写和审核等工作结束后,往往已是第二天清晨。“我们只有趁下一批任务到来前,才能短暂休息一下。”
经过交流与磨合,虽无法实地合署办公,但流调队摸索出一套高效沟通形式——不同分工人员分编混组、通过钉钉及微信为主电话辅助的方式,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细致入微、报告撰写合乎规范。排查对象电话停机了?不要紧,有当地民警迅速协查出其他联系方式;排查对象只说藏语?没关系,有藏族老师做翻译……秦思说,电话那头放下心中不解和焦虑后的一声声“谢谢”让她感到无比满足。
“这是我第一次在高原过国庆。和前些天一样,我忙碌在一个个电话流调和一份份报告撰写中,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又觉得意义非凡。作为一名公卫人员,可以在危急关头发挥专业特长为祖国做贡献,我深知使命所在并感到十分自豪。”秦思说,“这个国庆,我们以江苏疾控人的敬业与奉献为新中国庆生,会用拉萨战疫的最终胜利为祖国献礼。”
当青藏高原已进入寒冬时,地中海温暖的阳光正洒在古老的建筑和碧蓝的海面上,这是马耳他保拉市宁静美好的一天。援马耳他中国医疗队运营的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就坐落在这里。10月2日,中国(江苏)第17期援马耳他医疗队队长、来自常州市中医医院的陈伟峰接待了任期最后一位病人——之前治疗过的患者米凯拉。
陈伟峰
33岁的米凯拉穿着碎花连衣裙,像少女一样容光焕发,一个人独自来到陈伟峰的诊室,和5个月前初次见面时萎靡的状态迥然不同。原来,听闻中国医疗队即将返程,一直接受医疗队治疗的米凯拉十分不舍,专程来道别。“我患有抑郁症和肌痛性脑脊髓炎,过去9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法,直到遇见你们……中医针灸、神经疗法、智力游戏让我在短短几周就获得了很大改善。你们的关怀、耐心和专业,我会永远铭记。”
这5个月里,陈伟峰用常州孟河医派的“非遗”技术——程氏针灸疗法来调和米凯拉的阴阳平衡,并配合孟河医派朱氏伤科的特色“正骨调督整脊”手法,调整督脉经络,又教会她练习孟河医派的呼吸吐纳窍门,以固本培元。如今,“孟河医派”“朱氏伤科”“江苏常州”这几个中文字眼已经深深印在米凯拉和家人心中。“她说等痊愈了一定会去江苏系统学习中医,回来帮助更多的马耳他人。”陈伟峰告诉记者,米凯拉不仅在学习中文,更表达出学习和传播中医文化的强烈意愿,这一刻他为身为“中医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大家发现中医可以缓解或治愈有些症状,解决一些西医很难解决的问题,又是一种绿色疗法,自然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喜欢中医了。”陈伟峰说。
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成立于1994年,中国医疗队已经在这里运营了28年,接诊患者30多万人次,积累了很好的口碑。“现在马耳他老百姓对中医很认可。”陈伟峰发来一张张他和患者朋友的合影,照片中被治愈的患者微笑着,竖着大拇指。在援马耳他的一年时间内,医疗队诊疗量超过5000人次,很多当地居民都和中国医生成了好朋友。
在斩妖除魔的岗位上,手术刀是最坚韧的利器
“不要有负担,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的不用手术。咱们不能过度治疗,对你也有伤害。”“抬手我看看。恢复得很好,都能去跳舞了,半年后再来复查。”……10月2日,即便是在国庆长假期间,患者们还是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甲乳外科主任王建华的诊室外排起长队。
王建华
“每次节假日都想休息,但一想到很多病人是从外地赶来的,又不忍休息。”为了患者,王建华临时加开了门诊,和平日差不多,他一般上午要看90多位病人,结束时往往都要到下午一两点,用3分钟“扒”完冷掉的盒饭,再匆匆赶去病房看术后的病人。
记者注意到,王建华随身带着两个小本子,一个本子记着将要收治入院的患者情况,另一个记录手术安排情况。“有的病人比较特殊,如果病情发展比较快或职业特殊性需要加急安排手术,我会特殊标记,方便查看和定好手术时间。”
“王主任这确实更专业一些,听他说完我的心放下了一半。”李女士网上查询了解到王建华是省内治疗甲状腺肿瘤最有名的专家,她便利用假期带着患病的姐姐从镇江赶来。王建华在诊疗时向她们详细解释了这一手术的情况,帮她们预约了手术日期,并宽慰这一家人,一定尽最大努力把肿瘤清除。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尽管其中多数为甲状腺微小癌,但疑难或者晚期甲状腺癌比例也越来越高,由于肿瘤生在颈部“咽喉”要道,容易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严重者可侵犯皮肤、大血管、纵膈,有时伴有肺、骨转移,处理极为棘手,甚至危及生命。
“外科医生特别有成就感,能帮病人解除痛苦,切除肿瘤的过程就像是斩妖除魔。”王建华告诉记者,由于甲状腺手术在颈部,万一留疤影响美观也是很多患者的担忧,手术刀既要用来斩断病痛,也要像“绣花针”一样能“精工出细活”。为了患者,他潜心钻研局部晚期、复发甲状腺癌手术和颈部无疤痕腔镜甲状腺手术,现在可以经口腔、颏下、乳晕、腋窝等方式开展手术,还在国内率先运用基因检测提高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诊断准确率。
2020年,王建华荣膺“江苏工匠”称号,在医疗系统内非常少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精进自己的技术,以‘工匠’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多帮助一个病人、再多帮助一个病人,这就是我最朴素的心愿。”当被问及国庆期间除了上门诊外其他的计划时,王建华细数:要到南通去看一下工作室的建设情况,接着把手头上的专家共识写完,再看几个会诊,到基层医院指导手术……日程安排里几乎没有休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每一位医生的常态,这也是我们能为新中国生日献礼做的小事。”他笑着补充道。
在向死而生的刀尖上,要永远甘之如饴
见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静媛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过去30多个小时里,她几乎没合眼。在前一天全天值班后,又和当值同事早交班,一直忙到了快中午,有点散乱的头发泄露了她的疲惫。
徐静媛
“和别的科室不一样,重症医学科越到放假越忙。”徐静媛说,查房、抢救、会诊,医生轮班休假人手减少,要做的事却一点不少,节假日也往往是科室最忙最累的时候。
6床就是放假前刚从心内科收治到ICU的患者,徐静媛下班前不放心,又亲自给他做了心脏彩超。“这个患者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休克后心脏供血不足又导致了肾衰,每天都要做心脏彩超和视神经鞘监测,看心脏恢复程度及判断后期他意识的恢复程度。”徐静媛一边帮6床活动手臂一边颇为痛心地讲,直言这位80多岁的老爷子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她告诉记者,老人之前就有反复晕厥的情况,心内科发现老人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必须放置起搏器,不然随时会引发心脏骤停,没想到老人无论如何不同意,结果当晚就心脏停跳,医护人员轮番做了10分钟心肺复苏才把老人“拉回来”。
“吸痰了没?痰什么情况?”“有肠鸣音了,一会给他胃里加200毫升糖水。”对床边护士嘱咐了两句,徐静媛又拉来管床医生交代注意事项。“要注意患者电解质和血糖变化”“明天白天要慢慢减掉镇痛镇静,看看有没有指令性动作”“如果今天不发烧了,明天记得抽血培养来判断什么时候停抗生素”……她语气温柔,但语速飞快条理清晰,管床医生一边记笔记,一边略带紧张地回应着徐静媛偶尔蹦出来的问题。
“查房和病例讨论是非常好的教学过程,希望一线医生能慢慢成长。”徐静媛说,每天早交班集体查房就要花费一上午时间,有时大家甚至会讨论到快下午1点才想起没吃午饭。2点一过还要再看看各床病人,仔细观察早晨调整过治疗方案的病人有没有变化。这是因为和其他科室普通病人不同,ICU病人病情变化大,随时都可能要调整方案,所以每天查4次房是常态,哪怕后半夜也不太可能稍微打个盹。
对徐静媛来说,做重症医生最重要的是长期待在病人床边,只有这样才能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尽早给予处理,“大多数时候病人都是在‘死亡边缘’的状态下进来的,但经过我们的治疗能看到好的趋势,哪怕让我在病人床边站一夜,回家时候腿打颤也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虽然国庆假期只有这一天排班,但实际上她一点都没能休息。“平时都是白天在临床,晚上做科研或备课,国庆好不容易有整块时间,都用来准备一些讲课的内容。”她还要随时保持手机畅通,接听值班同事的电话。“我们重症科医护就仿佛行走在向死而生的刀尖上,但能够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做好百姓生命的‘守门人’,我永远甘之如饴!”徐静媛说。
在擦肩而过的平凡中,品味一袭白衣的苦与乐
“喂,请问是马医生吗,我家孩子晕倒了,现在该怎么办……”这是家庭医生马子孝在国庆期间接到的第3通电话咨询。“别急,先观察一下,如果晕厥发生得比较频繁,就带孩子来做CT,排查一下脑部有没有问题……”马子孝安抚着患者家属,一一讲解观察、照顾孩子的要点。
马子孝
邳州市铁富镇中心卫生院的全科医生马子孝,是当地居民熟悉的“签约家庭医生”。“镇上有不少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可能我们医生都会比子女更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老人有什么病痛,就会想起我们这些‘医生朋友’。繁忙的时候,一天能接到三五通电话。”马子孝的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就算是深夜,他也随时做好拎着药箱出门的准备。
去年2月,“子孝家医服务工作室”成立,这是邳州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子孝家医服务工作室”是有着8人的小团队,辐射辖区内2个行政村近6000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重点服务人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签约覆盖率达到80%。每天下午,工作室都会安排至少一名全科医生和一名护士,为居民提供健康促进宣教、用药指导、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医生常带队深入乡村,用随行携带的彩超、心电图机器,为镇上老人做免费的健康体检。
“12年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就开始做类似于现在‘家庭医生’的工作了。”马子孝回忆,“当时发现有的孤寡老人行动不便,无法来医院就诊,我们就在业余时间主动去他们家里为他们看病,我们都把患者当作亲戚朋友一样。”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及的过程中,有的老年人不了解情况,担心诊断要花钱,马子孝就会耐心和他们解释:“您是咱们的签约患者,每年一次的体检都是免费的……”有的居民听不懂专业术语,马子孝就用生活现象打比方:“为什么高血压会引发脑出血?一个水管的水压太大了就会爆管,你把‘水压’控制下来后,压力小了,风险不就小了很多?”长此以往,居民学会了不少常见病的知识,健康管理的观念也慢慢形成。“在基层工作,提高老百姓对健康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任重而道远,我们基层医生还需要不断努力。”马子孝说。
“今年国庆节,我也是和同事、病人一起度过的。对医生而言,从来没有节假日,毕竟疾病从不休息。”马子孝坦言,“如果把医生这个职业群体看作一个金字塔,我们基层医生就是金字塔最下层的基底,为百姓做一些最基本的诊疗,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蒋明睿 仲崇山 杨易臻/文 许丰乔/视频
编辑: 宗祺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