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总是很喜欢将“三观”这个词挂在嘴边,具体表现在不论是电影、电视,还是一款游戏、一幅画,首先被讨论的不是它的背景、内容、质量等等,反而是它的三观正不正。而“三观不正”,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烂大街的词汇。

所谓三观,我们都很清楚,无非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的来说就是我们对世界、人生的种种看法与选择。而“三观不正”,它是2007年8月被教育局所承认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在百度百科上的释义是指“在社会中带来的腐败现象严重”。

但具体到了互联网上,含义可就多了。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不难发现,关于“三观”,网上大致可翻译为以下几种情况--

“三观正”:你的观点/想法和我一样(好)哎。

“毁三观”:这也太扯了吧哈哈哈哈哈哈······简直是要闪瞎我的24K钛合金狗眼。

“三观不正”: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而我就是看不惯。

(如果还有别的,欢迎补充······)

3月时,一位母亲对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的一番质疑引发了网友的讨论。在博文中,这位母亲将《海的女儿》这篇本意是讲述勇于追求真、善、美,追求一个永恒不灭的灵魂的童话贬斥为了“矮化海洋女性物种,跪舔人类男性”的一个“毁三观、狗血”故事。

一个星期前的七夕,也有网友对叶圣陶老先生版本的《牛郎织女》提出了质疑,当然,这种质疑先前已有。而网友质疑的点也无非是认为牛郎在织女洗澡的时候偷取她的衣服,而后归还,令织女感动下嫁于他,这种做法荒唐猥琐,实属调戏女性。

这类人,就是时下网络无处不在的“三观党”。他们数量庞大,却又难以追查,口中尽说着一些所有人都认同的世俗常识,高高在上,以为世间真理尽握手中。

不只是文学作品,各大影视作品,也到处充斥着这类人的身影。

琼瑶男主们被集体冠上了“渣男”的名号;电视剧《奋斗》变成了富二代劈腿的故事;《流星花园》被批三观不正遭网友惨骂,逼得“杉菜”的饰演者大S发博回应;年代纪实剧《娘道》也因表现了旧社会妇女的真实现状被批三观不正,遭网友惨骂;电影《摔跤吧!爸爸》被批作品代言父权权威,激化性别偏见。······

也就更别提各影视作品在网络平台播放时出现的弹幕了。

看电视、看电影,甚至是读书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看电视、看电影、读书本身,俨然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审判现场。他们站在道德高地,手执道德大棒,肆意对故事中的角色 (尤其是男女主角)进行审判、定罪。

人生路上遇三观不正的的人 那些整日将三观挂在嘴边的人(1)

“三观党”表现出来的特征,大致有三:

1.穿透能力强。即无视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情境,仅以某个单一、破碎的情节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诸如电影《摔跤吧!爸爸》。

2.情商低,共情能力极差。他们看待问题仅仅是浮于表面,根本没能透过故事的表面深入发掘到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核与真意。所以,不论故事有多么优秀,哪怕是如《牛郎织女》这种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一旦触碰到了他们的伦理禁区,不好意思,这个故事就是三观不正,只配挨骂。

3.懒于思考,爱贴标签。简单来说,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在“三观党”的眼中根本就不是人,没有情感,只是一堆符号。

男人不是舔狗、屌丝、猥琐男、心机Boy,就是霸道总裁、高富帅,女人不是傻白甜、白莲花,就是心机绿茶婊。还有什么大奶与小三、直男和女权等等,无论人性再怎么复杂多样,在“三观党”的口中,都可以用一堆的网络词汇一一概括之。

于是,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成为了“一部集合了海天盛筵、逆袭、肇事逃逸、喜当爹的神奇大片”;《英国病人》是“一部给婚外情立牌坊的电影”;《甜蜜蜜》是“大时代大背景下的渣男与小三的故事”。······

他们随手给各类作品贴上了一堆看似正确实则简单粗暴的标签后,大手一挥,盖戳认证,“三观不正”。

老实说,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只让我感到悲哀,也令我感到害怕。

悲哀什么?因为一昧地追求所谓的“正确”,不仅与诸多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擦身错过,也丧失了看书、看电视剧、看电影所带来的种种乐趣;害怕什么?当好人就必须一直“好”,坏人就必须一直“坏”,那真正的“人”,就会从文学作品里、电视屏幕以及大银幕上消失。

可人是什么?

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电影《烈日灼心》

也就是说,行为有对错之分,但人,就不能轻易地用简单的“对错好坏”评判。

但偏偏在某些人的眼中,人似乎就是一个简单的非好即坏的二元生物。

于是,在这套“简单二元论”的指导下,大量的“三观党”涌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生路上遇三观不正的的人 那些整日将三观挂在嘴边的人(2)

假如说《牛郎织女》仅仅是因为牛郎偷走织女的衣服,令织女下嫁于他就被批“三观不正”,那我想,还好这些人没有去看古希腊神话,否则一定会被里面各种大尺度、“毁三观”的故事情节气得当场吐血身亡。

在古希腊神话中,男生偷看女神洗澡、与别国公主移情别恋这些在“三观党”眼中“毁三观”的情节多不胜数,哪怕是神,也是如此。就连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维纳斯的诞生》这一章节,也可以说是妥妥地“毁三观”。

我们都知道,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阿芙洛狄忒)诞生于大海(蓬托斯)的泡沫之中。但是,那泡沫,真的只是泡沫吗?其实不然。

大地之母盖娅与儿子—天神乌拉诺斯生下泰坦十二神之后,就厌倦了这无休止的生育(在此之前盖娅与乌拉诺斯已经生育了3个独眼巨人和3个百臂巨人)。一日,她把一把弯刀交给泰坦十二神中最小却也是最阴险的克洛诺斯,并吩咐他夜晚自己与乌拉诺斯办事的时候见“鸡”行事。当晚,克洛诺斯果然照做了。

之后,天与地彻底分离,永远固定在宇宙的最高处,克洛诺斯也成为了第二代神王。乌拉诺斯的阳具遭阉割后被克洛诺斯从空中拋落,一部分精液洒到了地上(盖娅),生出了复仇三姐妹厄里倪厄斯、白橡树三姐妹墨利埃以及巨人族癸干特斯。阳具掉落大海(蓬托斯)后,就迅速与海水发生反应,生出诸多泡沫。于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阿芙洛狄忒)就从中诞生了。

人生路上遇三观不正的的人 那些整日将三观挂在嘴边的人(3)

另外,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熟稔于心。它讲述了由于爱神厄洛斯(丘比特)的捉弄,中了能够燃起爱情火焰的金箭的太阳神阿波罗(其实阿波罗并非真正的太阳神,只是后世将他与赫利俄斯混同)爱上了河神皮里奥斯的女儿达芙妮,可是达芙妮因为中了厄洛斯那能够熄灭爱情的铅箭,因此并不爱阿波罗。阿波罗利用音乐示爱,却都没有得到回应。于是,他不断追逐达芙妮,想要向她诉说自己的心声。为了拒绝这份爱情,达芙妮就向父亲求救。最后,达芙妮永永远远化作了一棵月桂树,成为月桂女神,也成为了阿波罗最钟爱的圣树,拥有着阿波罗赋予的永恒的青春与生命。

如果用今天“三观党”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故事,那我想,这个故事就完全成了一个“男神为追妹子自愿化身舔狗,最后舔而不得的狗血、毁三观的故事”。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嘛?

要知道,在古希腊时期(约公元前800年-前146年),同性恋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恋爱观念,异性恋居于次流。所以,在诸多描写男人或是男神的爱恋纠葛的故事中,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故事,连同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的故事以及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都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描写男女恋爱的优秀杰作。

诗人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元17/18年,古罗马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一故事谱写成诗歌,使得故事能够流传至今。有人说,这个故事完全算不得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已经是我所读过的所有的古希腊神话中最浪漫的故事了,其浪漫程度完全超过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月神塞勒涅和牧羊人恩底弥翁的故事。故事表面的背后,讲的却是爱情与自由的较量、对爱情永恒不变的执着与追求。

爱情与自由,孰轻孰重?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答案。正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所言,“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爱情面前,达芙妮无疑是勇敢的,她竟然拒绝了古希腊十二主神中最为俊美、无人不爱的阿波罗的爱情,坚持了自我,选择了自由。哪怕是在今天,面对男神的求爱,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拒绝呢?

阿波罗无疑也是勇敢的。尽管他并不知道达芙妮中了厄洛斯的铅箭,此生都不可能爱上自己,但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达芙妮敞开自己的心扉,向她示爱。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变幻,这份真挚的爱也会如月桂树的四季常青一般依然如故,由始至终,从未改变。

这就是古希腊神话。尽管它集暴力、血腥、同性恋、乱伦等诸多“狗血、毁三观”的内容于一体,却丝毫也不妨碍它为我们带来的诸多趣味以及各种艺术上的享受,更不妨碍它成为西方文明的一大源流。无道德、无伦理、无三观,这也正是古希腊神话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倘若它真的被今日一昧追求所谓“三观正确”的人所来书写,那无疑就会变得平平无奇,也根本无法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让处于现代的我们依然能够欣赏得到这一个个优美而有趣的故事。

人生路上遇三观不正的的人 那些整日将三观挂在嘴边的人(4)

古希腊神话如此,我们国家的神话故事同样如此。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反映的不就是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嘛。所以,究竟是世风日下,还是人心不古?我想,已经不言而喻了。

时间,是检验一切事物的终极法则,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摆脱时间的考验。牛郎织女的故事能够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就已经足够说明了这个故事的优秀,而这份优秀,则是某些人无论如何找茬、抬杠,也无法泯灭的事实。

正如,很多人吐槽北京烤鸭不好吃,可是别忘了,北京烤鸭已经流传上千年了(北京烤鸭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哪怕是全聚德,也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全聚德创建于清朝同治三年,即1864年)。所以,倘若北京烤鸭真的不好吃,那它又如何能够承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与符号?这不是一个大笑话嘛!

承认吧,食物也好,文学、影视作品也好,能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就足以证明了它们的优秀,只是,你与它们无缘,它们也不适合与你 ,仅此而已。无关三观,无关其它。

人生路上遇三观不正的的人 那些整日将三观挂在嘴边的人(5)

说到底,文学作品也好,影视作品也好,从来也不是用来指导人性与生活的,它们只是将各种真实存在的人性以及生活状态展示出来,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理解生活而已。这,才是这些作品存在的真正的意义。

因为理解,所以宽容了;因为宽容,所以悲悯了。

因为悲悯了,所以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再轻易地用对错去界定,用是非去评判,用自以为是的主流三观去碾碎那些少数的、不起眼的,甚至是可怜的、矛盾的情感。

如是,一个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世界、人生就会为你敞开。

三观,人人都有,但又人人不同。而三观不同的背后,反映的则是每个人真实又各不相同的立场。

所谓的“三观正”,在我看来,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追求,没有统一的路径,更没有唯一的标准与答案。

你相信你所相信的,我笃定我所笃定的。

一个真正良善的社会,应该多谈规则,少谈三观,多一些包容与倾听;多谈丰富个体性,少说绝对正确性。

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更需要包容与倾听。

一部真正经久的杰作,就应该是冲击你原有的认知、情感,公开种种阴暗的秘密,让你一直隐匿于心底的不耻的欲望得到精神上的告解。

人生路上遇三观不正的的人 那些整日将三观挂在嘴边的人(6)

真的,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毁三观”。

正如芥川龙之介所说——

诸君害怕青年为艺术而堕落。但请暂且放心好了,他们并不像诸君那么容易堕落。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故事、一部电视剧、电影就能“毁三观”,教坏一个人,那这个人要么就是根本没有自己的三观,要么就是自己的三观如同玻璃杯一般,一摔就碎。

如果是前者,那还请你少说空话,多读书;而如果是后者,那这种一碰即碎的玩意儿,你还留着干嘛?


看完文章,好看的你

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朋友,听说会更好看哟

萌言物语

ID:mengyanwuyu

微博:@萌萌Kheano

感谢你长这么好看

还来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