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而且其词清新自然,还勇于创新,独创了很多的词牌,这一点连一向高傲的李清照都很服气,在她的著作《词论》中,给予了周邦彦很高的评价。周邦彦的词大多描写爱情,以及个人的情感上的困惑和孤独之感,特别是后期的作品,每一首都流露出了一种悲痛之苦,这也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尽管他很有才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不太如意。
北宋时期的词人很多都受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文风的影响,但是周邦彦由于其本人精通音律,于是开始大胆创新,使得其词也是自成一派;以这首《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来说,便是其独创的词牌,这首词的来源是取自欧阳修“关河愁思望处满。”中的前两个字,也正是由于周邦彦的创新,从此形成了一首新的词牌。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周邦彦这首词创作的时间不详,全词以自身感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生活中的困境,还有一种孤独之感,所以属于是羁旅之作,而且全词情景交融,从当时的心境,再到情感上的变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突出周围的环境,这也是周邦彦词作最大的特点,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上的变化,更多的还是会从周围细小的事物着笔,从而层层推进,以此来表达出一种孤独之感。
文人自有文人的悲伤,特别是像周邦彦那样的大词人,本身有学识,同时其情感也比较细腻,这也使得个人内心很敏感,而周邦彦当时又是独自在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在那样的环境下,自然而然生出了许多的忧愁,所以这首词尽管没有写一个“愁”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道尽了人生的无奈,还有骨子里的感伤之怀。
上片起句便是描写了淅淅沥沥的雨,由于到了秋天,天空时常是阴晴不定,但是偶尔也会放晴,周邦彦正是以景入情,用一种极为悲伤的口吻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样的一种描写,尽管并不是很新鲜,不过还是写出了新意;秋日阴雨绵绵,偶尔放晴,可是已经是到了傍晚时分,庭院里变得很凄凉。我独自伫立在庭院中听秋声,茫茫云深处没有鸿雁的踪影。
下片还是由景入情,同样是以环境为切入点,然后再重点刻画心境的变化;夜已经很深了,所有的客人都散去了,只留下了我一个人,陪伴我的只有墙上的孤影和孤灯,两者之间形成对应。原本是喝醉了酒,可此时浓浓的酒意已经醒了,在这长夜漫漫里,如何才能够熬到天明呢?最后一句反问,立马让这首词,有了一种孤独之感,同时也说明当时词人内心很伤感,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忧愁。
周邦彦,字美成,公元1056年生于钱塘(浙江杭州),其在词坛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其中有很多的词都是脍炙人口,而这首《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冷门,但是不可否认,周邦彦写得很妙,每一句都很切题,并且只用了三言两语,便是把当时个人情感上的变化,还有一种孤独之感,全部写进了这首词中,从而使得整首词,有着一种无奈和悲痛之感。正是独自在外漂泊,让词人感受到了那种孤独,还有独自在外时的悲痛之苦,让他非常的伤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