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世纪下半叶,当清军入关,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南北分治后的局面,为何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被打破?

只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地域上的不平衡,决定了南明和满清,绝无任何可能形成类似南北朝、南宋与金国那样的长期对峙局面。注定只能是一场零和博弈

清朝灭亡后清兵到底去哪了(竟连续三次差点逃回老家)(1)

如果南明抗清势力,只要能确保控制或是收复苏南徽南、浙江、江西地区,那么稳固占据这个当时中国甚至可能是整个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由此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和经济实力,不止是南方的福建、两广、湖广之地都会传檄而下,更足以直接平推全国。

从元明以后南方的空前发展,彻底成为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就已经断绝了中国再如后汉三国、南北朝、金宋对峙那样南北分裂的可能。一个能稳固占据东南地区的政权,几乎必然就是逐鹿天下的最终胜利者。

这是刚打完鄱阳湖大战、攻灭陈友谅的朱元璋之西吴政权的版图,看似只有江山一隅,湖广、江西、江南、浙西数省之地,然而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人会怀疑,朱元璋必将建立新朝,一统天下了。

清朝灭亡后清兵到底去哪了(竟连续三次差点逃回老家)(2)

而且,满清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北朝鲜卑人、金国女真人,甚至还远不如元朝末年的蒙古人,都是数百万人口级的庞大族群。满清的核心人口实在太少了!

根据《中国军事》通史,努尔哈赤的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满洲八旗有牛录231个,总丁口只有6.9万人

后金大汗:努尔哈赤

清朝灭亡后清兵到底去哪了(竟连续三次差点逃回老家)(3)

皇太极在位末期,满洲八旗310牛录,蒙古八旗120牛录,汉军八旗164牛录,按满洲、蒙古八旗每牛录300人,汉军每牛录200人计算,共有9.3万满洲八旗,3.54万蒙古八旗,3.28万汉军八旗,男丁总人数合计16.12万人

清太宗:皇太极

清朝灭亡后清兵到底去哪了(竟连续三次差点逃回老家)(4)

又经过入关后的长期战争的损耗,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满洲八旗男丁总数只剩下4.96万人,蒙古八旗男丁2.6万人,汉军八旗男丁7.87万人,包衣汉人男丁23.7万,总人数合计39.19万。(《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

所以,满清政权的真正核心武力,能承受的伤害损失非常小。他们只不过是利用冠绝明末的超强组织力和动员力,裹挟了一盘散沙的蒙古人,将敢于抵抗的辽东和北方汉人杀尽,然后再驱使数十万计的降伏汉人,组成汉军八旗和绿营汉军,完成了对上亿人口的整个中国的征服。

然而,满清治下为数众多的汉军汉将,他们同样也只是因为在满清麾下,可以大肆抢掠和屠杀汉人民众,才会效忠于胡族王朝,一群连华夏和祖宗都背弃的逆臣贼子,又怎么可能当真死忠于胡族皇帝?

当满清的封赏一旦不合其意时,当局部战争区域的势力对比一旦不利于满清时,当在辽东战场磨砺出来的第一代、第二代满清宗室名将逐渐老病死去时,这些汉军将领一旦洞悉骑在他们头上的八旗军,只是一帮虚张声势的黔中之驴时,又怎会不纷纷别生异志?

这就是历史上李成栋、金声恒、姜鑲等人纷纷举兵反清,让南明政权得到喘息机会的根本原因。也是吴三桂这种名声臭不可闻的弑君之徒,一但起兵反清,也能从云贵偏域之地,瞬间席卷半壁江山的根本原因。

吴三桂:

清朝灭亡后清兵到底去哪了(竟连续三次差点逃回老家)(5)

所以,郑成功镇江-南京之战,虽然先胜后败,但是全歼了满洲江宁左翼四旗2000人和汉军八旗2000人,就让满清当局肉痛得不行,战后江宁巡抚蒋国柱和江南提督管效忠这两个清军主帅,非但不曾因为奇迹般地击退郑成功被升赏,反而被满清秋后算账,革职抄家,贬为旗下奴和辛者库奴。更有多名满人中级军官,受到绞死或者鞭一百家,贬为奴隶,并抄没家产的严惩。

兵部以海寇(郑成功)失陷镇江、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等、败绩遁走。分别定议奏上。得上旨日:

【蒋国柱免死。革职。与本王下为奴。管效忠免死。革提督。并世职。鞭一百。发包衣下辛者库为奴。俱籍没家产。协领费雅住巴图鲁、扎尔布巴图鲁、俱革世职。立绞籍没。牛录章京当都、巴龙、布达什、俱革职。立绞。籍没牛录章京喀福纳、查都、拖辉、布颜、希佛讷、俱革职。免死鞭一百籍没为奴。】

所以,李定国磨盘山之战,虽然因为叛徒出卖部署,惨胜如败,完全没达到战略目的,打光了明军最后的数千精锐,

南明晋王:李定国

清朝灭亡后清兵到底去哪了(竟连续三次差点逃回老家)(6)

但同时斩杀清军满汉八旗近万人,更让满清当局大发雷霆,将参战的两个郡王多尼、罗可铎和贝勒杜兰都罚银数千两为惩处。

所以,郑成功在南京失利次年的厦门之战,全歼其福建水师,斩杀数十名满洲八旗高级将官,数百八旗军被成建制俘虏。

南明延平王:郑成功

清朝灭亡后清兵到底去哪了(竟连续三次差点逃回老家)(7)

战后满清当局竟不惜放弃万里海疆,搞出臭名昭著的“迁海令”,只为遏止当时只有厦门、金门、南澳三岛之地的郑军发展。

因此,历史上的李定国反攻湖广、郑成功远征南京,甚至是后来的吴三桂反正,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只是抗拒历史大势的无力抗争,

而恰恰相反,确实每一次都直接将满清王朝推到了生死边缘。

因为此刻满清八旗军战力已废,被中原抢掠而得的醇酒妇人消磨了意气,远不是入关前那支对明军百战百胜的无敌劲旅了。

所以,李定国反攻湖广时,满清一度打算让出西南七省议和。

郑成功远征南京时,顺治帝为安抚人心,一度打算御驾亲征江南。

吴三桂举兵反清时,众多满洲亲贵第一反应就是赶快放弃中原,逃跑回辽东老家。

这与其是说满清权贵们胆小如鼠,以天下之大而畏惧反清势力的一军一隅,而就是太清楚他们自己的真正家底,其实是如何外强中干!

此刻,维系满清政权的核心武力,就剩那么几万真满洲男丁,在战场上打死一千人就少一千人,对长城以北数以百万计的蒙古部族,对长城以南数以亿万计的汉人民众的压制力量,自然就少了一分——八旗军根本死不起人!

因此,如果南明抗清势力,只要能确保控制或是收复苏南、徽州、浙江、江西地区,就意味着至少歼灭了上万的满洲八旗兵,和更多的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军。而这就将直接敲响满清政权的丧钟,直接宣告他们最终覆亡的结局。

所以,满清一样绝不可能和女真金国容忍南宋那样,容忍南明政权的长期存在,而势必会竭尽全力将其剿杀!

事实上,历史上南明抗清势力的最终覆亡,根本原因就是汉人群豪的疯狂内斗,让满清得以依靠占据的华北各省和江南地区,形成巨大政治和经济优势,有充足时间和空间整合军政力量,从容部置,依次扫灭各地反清力量。

清康熙帝:玄烨

清朝灭亡后清兵到底去哪了(竟连续三次差点逃回老家)(8)

从1644年一直到1683年明郑灭亡,整整四十年时间,几乎每个抗清团体都勾心斗角、内讧不断,互相不断扯皮和拖后腿。

至于他们为何明明大敌当前,哪怕只有一省一府之地时,还要疯狂内斗,比如那个只有云贵两省就大发皇帝梦、和南明彻底决裂的孙可望。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都洞悉满清核心武力不足的虚弱本质,都知道只要能连续砍下几万颗八旗军的脑袋,就意味着满清政权灭亡。

所以呢,人人都生怕别人当朱元璋,而自己做了陈友谅的结果,就是华夏大地,遍地腥膻,再无桃源!就是“天父杀天兄,依旧姓咸丰”,生生让满清破了“胡人无百年运”魔咒,仅凭那么区区几十万的人口,奴役天下上亿汉人二百余年。讽刺之极,沉痛之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