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把有限资源、弱鸡团队进行有效组合,降低目标对资源和能力的要求

文 / 寸进社-潘伟涛

优化团队资源配置(让弱鸡团队用有限资源做出牛逼业绩)(1)

代理商王超的故事

“王哥,我开单啦!”

“太好了,兄弟,赶紧回来,晚上给你庆祝一下。”

小兄弟跟着自己快四个月,终于独立签下了第一个单子,算是上道了。放下电话,王超还是高兴不起来。这是王超的第一次创业,本以为在地方上做个代理商,赚点钱应该很容易,没想到也这么难。代理的产品是个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看起来市场前景不错,有着不错的技术门槛,总部给的提成比例也挺高。当时急于创业,没怎么想就交了代理费,成为本地区的独家代理商,正式踏上创业之路。

王超销售出身,谈单子没问题。为了快速打开市场,又招了两个销售,三个人分头跑。 但三个人都不懂技术,遇到技术问题说不清楚,只好又招了两个技术人员,送去总部培训半个月,负责售前技术咨询和售后技术支持。谈下来单子还要上门安装设备,请专人不太值得,就找了个做网络工程的老同学帮忙,按单结算。

加上自己五个人,没舍得请行政、财务,能自己干的杂活就自己干。三个销售,真正能把单子谈下来的其实只有自己,相当于一个人养活五个人。创业半年,离当月持平还有点距离,不仅没给自己发过工资,还把上班时攒下的那点积蓄都搭进去了。王超自己也经常盘算,当初只算了销售成本,没想到还要请技术人员,如果不算这俩技术人员的工资,其实第二个月就能持平了。没办法,谁让自己不懂技术呢,只好努力苦干,多签单子,争取早日持平吧。

下周就又要发工资了,有笔款子这两天应该能收回来,但还不够,怎么办呢?王超在手机上下载了几个贷款 APP,反复对比着哪个利率更划算一点。正在这时,接到了总部渠道总监张闯的电话……

优化团队资源配置(让弱鸡团队用有限资源做出牛逼业绩)(2)

总监张闯的故事

张闯来公司之前,是竞争对手公司的销冠,架不住老板曹伟的软磨硬泡,过来做了销售总监。曹老板格局不小,直接就给了股份,还当众宣布张闯为合伙人,让张闯心里颇为感动。

加入公司没多久,张闯给曹老板建议:“现在市场上这几家竞品,都在跑马圈地,谁抢到的市场份额大,将来就是一家独大。现在大家都是自己做销售,太慢,如果咱们率先采用代理商模式,把市场给占上,就能成为行业领跑者。”曹老板从善如流,高层讨论了几次,果断停掉了直销,转做代理商模式,张闯也就自动转职成了渠道总监。

从直销模式到代理商模式,公司的转型幅度不小;从销冠到销售总监,再到渠道总监,张闯的上升幅度和转型幅度都不小。公司这次转型已经快一年了,代理商模式发展得并不顺利,好不容易发展的代理商,有些做了几个月就跑了。还在做的,多数也只是在坚持而已,惨淡经营,赚不到钱。

张闯很着急,曹老板也很着急。曹老板提醒张闯:“做渠道和做销售其实是一样的,你得把代理商看成你的客户,想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道理没错,但具体怎么做,张闯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大的起色。

思来想去,张闯决定挑个典型的代理商出来,自己亲自跟代理商做业务去,深入一线,了解一手信息,看能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

优化团队资源配置(让弱鸡团队用有限资源做出牛逼业绩)(3)

酒桌上的收获

认识半年了,王超这还是第一次和张闯喝酒。张闯说过来帮忙做业务,自己当然乐意,边喝酒边介绍当地的情况,也介绍了公司的境遇。以前双方也多次交流过,但都没有这次聊得这么透。

王超:“其实你们这个产品还是不错的,卖起来并不难,但就是技术上太复杂,产品可能也不太稳定。我得养活俩技术,售前售后都离不开,有时遇到问题,我们做销售的还得跟着。”

张闯:“技术上确实是个问题,我们也给技术部门反馈过很多次。”

王超:“对,如果你们能在技术上优化一下,搞得简单一些,我们代理商也就有更多精力做销售,对咱们大家都好。哪怕你们能远程做点技术支持,我也能少养活个技术人员。”

张闯听到这句话,突然就有了灵感:“兄弟,你让我想想……我感觉有办法了,我也不用帮你做业务了……今天这酒没白喝,兄弟你等我的消息。”

优化团队资源配置(让弱鸡团队用有限资源做出牛逼业绩)(4)

张闯的新方案

两天后的公司管理层例会上,张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的代理商,要做销售,要做技术咨询,要做技术服务,要做设备安装……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专注于销售,是影响他们做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人力总监王姐:“代理商不就应该是干这些活的吗?”

曹老板拦住了王姐的问题:“张总你接着说,你是不是有什么办法了?”

“不难怪代理商素质不高,是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太高了。我有个建议,把技术支持工作这块放到总部,尽量减少代理商的工作复杂度,让代理商专注于做业务。”

王姐:“那可就增加咱们总部的人力成本了。”

张闯:“总部做技术支持,成本会增加,但如果代理商业绩能够提升,我们赚的钱并不会少。另外,我们自己担着这块成本,也会实实在在地督促自己在产品和技术上进行优化。”

曹老板频频点头:“嗯,这个方向不错,大家讨论一下。我还有个提议,有些代理商可能销售能力也不行,我们是不是可以派人过去做销售?只要他们能把潜在客户找到,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做,提成还是他们的。”

一周之后,新的代理商方案出炉了,核心内容就是三条:

1. 保持原有的提成机制不变;

2. 总部做技术支持,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远程协助客户解决问题;

3. 中小客户,代理商组织销售会,总部派人去做会销;大客户,总部直接派人上门做销售。

优化团队资源配置(让弱鸡团队用有限资源做出牛逼业绩)(5)

张闯的新问题

新的代理方案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王超在当地做得不错,趁势把旁边地区的代理权也买了下来,准备大干一场。最高兴的当然还是曹老板,总部看似承担了更多的成本,但业务量上来了,市场占有率也上来了。跟客户的联系紧密了,也获得了更多的产品改进建议,产品也在不断优化迭代。

但张闯却遇到了新的问题——渠道部骨干被竞争对手接连挖走了几个,事先却没有一点预知。张闯对下属的“背叛”很愤怒,在内部会议上当众发飚,事后悄悄地加强了对核心员工的“监控”,一时渠道部人心浮动。

人力总监王姐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就和曹老板讨论。两人觉得原因应该是团队扩大了,而张闯的管理能力没有跟上,精力上也顾不过来。但肯定不能换掉张闯,毕竟张闯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对公司有贡献,也很忠诚。

王姐:“要不给张闯报个 EMBA 课程?或者请个管理顾问?”

曹老板:“这些有必要,但都太慢……对了,我听说阿里巴巴有政委这个职位,具体你了吗?”

王姐:“了解一些,这个在人力资源上叫 HRBP(HR Business Partner),相当于给业务总监配一个专门负责内部管理的 HR,但与 HR 不同的是,HRBP 也要为业务指标负责。简单地说,就是总监抓业务,政委抓团队。把总监从团队管理中解放出来一部分,专心做业务,但两人的目标都是做好业务。”

曹老板:“要不把你下面那个小梁调到张闯这里?张闯抓业务,小梁管人,你看怎么分工、配合比较合理。”

王姐:“可以,这个分工配合得做好,否则两个人容易打起来。”

曹老板:“是啊,《亮剑》里的李云龙,最初不接受政委,后来变得离不开政委,甚至和政委结为生死至交。政委很重要,但也不容易施行啊。先好好研究,研究透了再施行。”

优化团队资源配置(让弱鸡团队用有限资源做出牛逼业绩)(6)

偷笑的曹老板

一年之后,嫌了钱的曹老板已经上了 EMBA,和几个同学喝酒,酒至半酣,说起这个故事,忍不住吹牛:“你们知道我顺道解决了什么问题吗?”

同学们急切地附和:“曹老板说说呗。”

“第一,代理商离不开我了。他们高高兴兴地把技术支持,甚至销售都交给了我,他们还有什么价值?他们能得到什么成长?我让他们能赚钱,但只能跟着我赚钱。”

“第二,我的渠道总监也离不开我了。他的个人能力都在业务上,管理能力没有提升,换别的地方哪有在这舒服?我把这种方式实施到公司各个关键岗位上,团队绩效和稳定度都大大提高。”

EMBA 的同学个个都是人精,一点就透……大家继续喝着酒,拍着彼此的肩膀,说着言不由衷的知心话,真是个美好的夜晚。

优化团队资源配置(让弱鸡团队用有限资源做出牛逼业绩)(7)

不是结局,是总结

故事没有结局,但必须有总结。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还是来源于实际案例,是我在做咨询服务过程中为客户提出的真实解决方案,只是在故事情节上进行了“艺术”加工。

经济学、管理学都会讲到分工与协作,分工有什么好处?一是降低了对参与者的能力要求;二是参与者可以不断提升对单一模块的熟练程度;三是前两者的结果——降本增效。故事中不管是代理商模式的变革,还是部门管理方式的改进,其实都是基于分工理论,想办法降低对参与者的能力要求,从而提升整体效率。我把这种方式称之为“能力弱化”,并不是直接降低标准,而是把“弱化”掉的能力用更强的能力去代替,从而使组织的整体能力更强。

很多人走上管理岗位,并不是因为管理能力,而是因为业务能力。下车伊始,很容易在管理上犯错误,不管是忽略管理还是管理不当。对于公司来说,不能期望新管理者快速提升自己,而是从组织结构上保证顺利过渡,或者是老带新,或者是配政委,尽量减少新管理者在适应期间带来的摩擦。同样,很多创业者刚开始创业时,其实也不具备作为创业者的能力,也要通过请员工、请合伙人、请顾问、请外包等方式,达到“能力弱化”的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通过“能力弱化”,用团队协作代替一职多能,也能够增强团队的稳定性。多个专业的协作者,共同协作、无法分割、互相依赖、彼此制衡,才是最稳定的组织结构,没有谁能够尾大不掉,少了谁都不会伤筋动骨。有公司喜欢从名企挖明星高管,但挖来后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就是因为名企高管之前是工作在一个“能力弱化”过的组织结构里,你不把组织结构复制过来,他就是一条离开水的鱼,很快就会变成死鱼。

不管是世界500强还是胡同500强,所有管理者都面临资源有限、团队能力有限这样的问题。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完成目标,把有限资源、弱鸡团队进行高效组合,以达到目标对资源和能力的要求。当然,企业还是要尽量提升任职者的能力,使其尽可能满足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出色的业绩可以来自良好的分工协作,但卓越的成果,往往来自综合能力最强的少数人。

后记

很少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写作,自我感觉还是很稚嫩,算是一次尝试吧,欢迎 寸进社 的朋友们指点。

本文为 寸进社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有深度思考、独立思考精神的小伙伴,搜索 寸进社 并关注,日有寸进,得寸进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