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人相处最大的问题(一个七十岁老人的愧疚)(1)

Chapter 1

都说,父母之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可以付出所有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可是,如果面对两个孩子,父母真的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吗?若是一儿一女,父母就真的能够做到同等的对待女儿和儿子吗?

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总想着养儿防老,所以,大多数父母都会更偏心自己的儿子,总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养的再好也是别家的。

于是,在生活里,就对儿子和女儿区别对待。可是,儿子也好,女儿也罢,他们来自于同一个地方,手心手背都是肉,理应受到同等的对待。

佛说:“有因必有果”,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必须得承受什么样子的果。对待儿女的偏心,就要承受余生将会得到的苦果。

跟老人相处最大的问题(一个七十岁老人的愧疚)(2)

Chapter 2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村里的张婶儿是个寡妇,丈夫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工地上出事儿走了,留下了她和一儿一女。

儿子叫林川,女儿叫林佳,两个小小的孩子,生的天真可爱,却那么小就失去了父亲。

当时周围的人都劝她改嫁,毕竟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实在是很困难,可是张婶儿是个倔强的女人,她觉得嫁了人就该忠贞到底,于是最终她也没改嫁,而是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

也许是因为家里的主心骨不在了,只留下儿子一根独苗,所以张婶儿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有些天壤之别。

从小林佳就被要求干各种脏活累活,也被要求要让着弟弟林川,林川稍微有一点不高兴,她对待林佳都非打即骂。

她永远把那句话放在嘴巴上:“如今你爸不在了,你弟弟就是全家的希望,你不能不让着你弟弟,你必须帮着你弟弟。”

后来,林佳因为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可是张婶儿却觉得女孩子上大学浪费钱,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帮扶着弟弟。

于是,她硬生生地让林佳离开了校园,进入社会工作。

跟老人相处最大的问题(一个七十岁老人的愧疚)(3)

不能念书的林佳所幸还是争气,即便没读过大学,但肯动脑,能吃苦,很快就闯出了名堂。

可是即便是这样,她也没存下来一分钱,因为钱全被张婶儿拿走,转头就给了林川。

张婶儿和林佳闹翻,是因为张婶儿差点毁了她的婚姻。

当时林川已经快要和恋爱三年的男朋友办婚礼了,男方把所有钱都存在林佳这里。

可是张婶儿却没经过林佳的同意,偷偷地把钱全部拿走了,只因为林川想要去北京闯荡要钱。

她拿走了林佳全部的积蓄,女婿自然不依,吵到最后,林佳还是和张婶儿断了来往。

可是张婶儿并不伤心,女儿还是没有儿子重要,她以后靠儿子就行了。

跟老人相处最大的问题(一个七十岁老人的愧疚)(4)

Chapter 3

张婶儿抱着这样的想法,送林川去了北京,她以为最后林川会接自己去北京享福。

没想到,林川去了北京根本没混出个什么名堂,每天混混沌沌的过日子,还伸手找张婶儿要钱。

张婶儿一说自己没钱,林川就对她多加指责,说她吝啬,最后竟然不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后来,张婶儿的年纪越来越大,毛病也越来越多。可是无论她怎么给林川打电话,林川都不接,接了也不听。

他直白地对张婶儿说,现在他连自己都管不了,才没有精力来管张婶儿。

张婶儿好像有点醒悟,本以为是后半生依靠的儿子,已经被宠的自私无比,他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后来,林佳还是会来看看张婶儿,虽然说是闹翻了,可是她还是不忍心,想要照顾她。

张婶儿看着女儿忙前忙后的身影,七十岁的她,幡然醒悟:和女儿闹翻以后,晚年真的很凄苦。

她愧疚无比,这些年她真的错的太离谱了,她太对不起自己的女儿,可是现在的她,也做不了什么去弥补了。

跟老人相处最大的问题(一个七十岁老人的愧疚)(5)

时光说:

张婶儿的悲剧不是个例,相信生活中,有很多重男轻女的父母,可是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最后有几个是家庭幸福的呢?

重男轻女不论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儿子女儿,都平等的对待。区别对待的后果,是有一个人对父母和亲情彻底的失望,这样带来的苦果,只有自己尝。

惟愿这是人世间的所有父母,都能够明白,子女皆是福报,你在她们年少时种下什么样子的因,在你的晚年,你就会承受什么样的果。

善待子女,不管是男是女,你的余生,你的晚年,才能过得幸福而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