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來源于莎(SUO)草科莎草的干燥根 (须根上面膨大的地方),古代正名叫"莎草根",本草纲目叫"莎草香附子",现在正名就叫“香附”,不写香附子,以免与附子混淆。

香附是补气还是行气(在肝郁气滞方面大多离不开它)(1)

性味归经:辛(通行),微苦(疏泄),微甘(缓急),平(寒热都可以用),归肝,脾,三焦经。

入肝,脾经,主要入肝经,善疏肝,女性的月经是否正常和肝脏密切相关,肝气舒,气血和順,則月经自调,疼痛可除,故又为"调经止痛之要药",也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帅"。在入三焦经中利三焦,善理气,解六郁,六郁是指:气滯,血瘀,痰阻,火郁,湿郁,食滯,比如有个越菊丸,就是治这个六郁证的,越是指山栀子。前人也把香附称为“气中血药”,以行气为主,兼有微弱的活血作用。关于肝瘀气滞,大多时我们自己可以好好地预防,就是不要生气,少生气,遇到任何事情不要钻牛角尖,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放一放,这样亚健康或者疾病就会少一些。

香附是补气还是行气(在肝郁气滞方面大多离不开它)(2)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6-10克,水煎服,也有的人做成饼来敷,有的也泡水喝。

使用注意:虽药性平和,不过也是辛香之品,故气虚无滯,阴虚血热者慎服。

香附是补气还是行气(在肝郁气滞方面大多离不开它)(3)

生品香附:上行胸膈,外达皮肤,故多用于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

醋制香附:取香附,入定量米醋拌匀(香附100KG,用米醋20KG),稍闷润,直到醋被吸尽之后,放在炒制容器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晾涼,筛去碎屑即可.醋制后专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并能消积化滞。醋香附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微有焦斑,角质样,略有醋气。

四制香附丸:取香附,加入定量的生姜,米醋,黄酒,盐水拌匀,稍闷润,待汁液被吸尽后,置炒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出碎屑即可。每100KG的香附,加生姜5KG(取汁),米醋和黄酒各10KG,食盐2KG(清水溶化)。四制香附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多用胁痛,痛经,月经不调等证。

"莎"这个字在植物中读SUO;在人名和地名中读SHA,比如莎士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