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诵却被人误解的宋诗(唐诗宋词宋之问的)(1)

经典诗词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千古传诵却被人误解的宋诗(唐诗宋词宋之问的)(2)

内容简析

首先,写了一个故事:

一个久别故乡的人回归故乡的故事:诗中人物客居岭外,“经冬历春”,与家乡音信全无。我们不知道他远离家乡到岭外那样荒芜之地的原因,但我们可以想像到那个人一年又一年与家乡音信隔绝的生活中的痛苦,想象到他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令人庆幸的是,今天,他终于跋山涉水,回到了故乡的身边了。

接着,诗人重点突出了一个心理活动的特写:

临近朝思暮想的故乡之际,他突然觉得“情更怯”,面对迎面走来的故乡人,他却不敢发问。

千古传诵却被人误解的宋诗(唐诗宋词宋之问的)(3)

延伸拓展

从常理来看,久别故乡之人,怕的是不能早早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之时,内心应该充满激动和喜悦,但宋之问的诗中却不是这样,而是强调了来到故乡身边的时候,却是更加的胆怯,更加的害怕。这种一反常规的心理,当然会引起我们许多许多的思考,他,怕什么呢?

也许,他怕来人告诉他:他眼前的这个村庄,不是他要寻找的故乡,因为久别故乡,眼前的故乡早已面目全非;

也许,他怕来人根本不知道他询问的人和事,否定的回答会让他充满希望的心灵疼痛不已,因为,时间可能已经湮没了一切;

也许,他怕来人告诉他,他那日夜牵挂的亲人,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早已不在了,这对他,该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也许……

就这样,久别故乡的他,徘徊在故乡的村口。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故事!

优秀的诗词往往只写故事的“一斑”,正因为这“一斑”选得好,写得好,往往能让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能让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

正因为如此,“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成为千古佳句,打动许多人的心。

千古传诵却被人误解的宋诗(唐诗宋词宋之问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