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祸、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耻、丙午之耻,是指中国宋朝的1127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陷北宋京师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几乎全部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万首都平民的重大战争及灾难。事件发生于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

金国灭亡比靖康之耻更惨(金国攻陷开封俘虏宋朝钦宗徽宗二帝)(1)

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秋,金军借张觉事变,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斡离不(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粘没喝(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攻占河北,河南等地,渡过黄河,南下宋京师开封府。宋徽宗见势危,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完颜宗望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包围北宋首都,因京城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宗望胁逼宋议和后撤军,即宣和和议,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并割让中山、河间(今属河北)、太原三镇。同年秋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西路军破太原,此前钦宗早已将李纲罢相;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兵临汴京,围城一个月后,城破。1127年春,金军俘宋二帝及大批皇族北去,北宋灭亡。

宋徽宗赵佶

靖康之变后,宋朝仍控制关中。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庚寅朔日,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即皇帝位于南京应天府(今商丘),是为宋高宗,即年改元建炎。1128年金国完颜兀术攻宋,“搜山检海捉赵构”,一度逼到宋高宗出海避难。1129年,金攻宋陕州。1131年,战于和尚原。1138年,天眷议和以黄河为界。1142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以秦岭淮河线为边界。

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深深刺痛宋人内心,岳飞在《满江红#岳飞》写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不过在宋高宗巩固皇权之后,南宋朝廷一直希望议和,以维持半壁江山的统治,最后宋金百余年维持南北分治的局面。

金国灭亡比靖康之耻更惨(金国攻陷开封俘虏宋朝钦宗徽宗二帝)(2)

1142年绍兴和议后宋和金对峙的状态

明朝的皇帝、士大夫及武将鉴于南宋的教训,皆耻于议和,早期直接攻击及北伐,后修建明长城加强边防,防范北方蒙古等部族的威胁。因此,崇祯帝以与满人和谈为耻。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亦未有迁都南京的打算。卢象昇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崇祯帝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卢象昇最后战死沙场。明末就在和战两难之间,最终走入灭亡之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