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网】

醴陵市中翰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浏阳孔蒲中家庭农场)(1)

老孔在自家农场的稻田里捉甲鱼。自任场长的他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别小看了这两只甲鱼,能卖五六百块钱呢。”16日上午,浏阳达浒镇金石村,61岁的孔蒲中正在自家农场的稻田里捉甲鱼。田岸上,从浏阳市区赶过来等着买甲鱼的客人早己迫不及待。

认识孔蒲中的人,都喊他“老孔”。老孔一家经营着一个家庭农场,农场总面积260多亩,是一家以种养共生的立体、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为主的新型家庭农场。“农场今年稻米、甲鱼、水果、蔬菜等加在一起,预计收入能达到260万元。”

醴陵市中翰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浏阳孔蒲中家庭农场)(2)

老孔农场自育的甲鱼苗,每苗可卖到15元。

“今年与去年相比,农场收入预计增长两成多。”老孔介绍,今夏虽然遭遇连续高温无雨天气,但抗旱做到位今年仍是一个丰收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丰收节来临之际谈丰收,老孔说自己只是喜迎丰收的亿万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

老孔家祖祖辈辈务农。2014年,老孔成立了浏阳市孔蒲中家庭农场,农场由他和妻子以及儿子、儿媳、女儿各司其职、共同经营。记者在老孔家的农场挂图上看到,老孔自任场长,对农场负总责,妻子负责蔬菜、水果种养,儿子负责农机操作及物流,儿媳负责甲鱼育苗及养殖,女儿负责产品推广、营销。“每人每月发工资3000元,年终再分红,提留大部分收益搞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技术开发,促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说起搞农场的事,老孔一套一套的。

醴陵市中翰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浏阳孔蒲中家庭农场)(3)

老孔的儿媳张紫灵在向稻田投放甲鱼苗。她负责甲鱼育苗及养殖。

在家庭农场运作中,老孔充分听取儿子、儿媳、女儿们的建议,采用“水稻 生态养殖”的生产模式,水稻与甲鱼、淡水鱼、泥鳅、黄鳝、鸡鸭等相互依存,淡水鱼吃稻花和枯叶,青蛙和鸡鸭吃害虫,甲鱼吃稻田里的昆虫。“我虽是场长,也是一家之主,但我从不搞一言堂,毕竟年轻人思路活、懂技术、懂市场。”

“这种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的农产品更安全、品质更好。”老孔告诉记者,负责产品推广、销售的女儿在长沙、上海开辟了市场,建起了销售平台,自家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从来没愁过销路。

醴陵市中翰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浏阳孔蒲中家庭农场)(4)

老孔的妻子周媛珍在采摘丝瓜。

老孔介绍,今年农场260多亩水稻亩产可达到400公斤,养殖了甲鱼的200亩稻田,可亩产甲鱼25公斤左右。 “目前,农场的主打产品有两个,一是稻米,一是甲鱼。在市场上我家农场生产的稻米卖到了20块钱一公斤,甲鱼则卖到了300块钱一公斤。”老孔说,他计划用三五年时间,带着全家人一起将家庭农场打造成一个展示新型农业产业的“稻田公园”。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