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文字说话】之“老汉有话要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汉字最初形态是刻划符号 汉文字是意象文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汉字最初形态是刻划符号 汉文字是意象文字

汉字最初形态是刻划符号 汉文字是意象文字

【让汉文字说话】之“老汉有话要说”

汉文字是意象文字

汉文字与拼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在于拼音文字纯粹是工具,纯粹为了传达信息,跟什么摩斯密码没有什么两样。汉文字则不然,不仅只是工具,还是艺术品,如书法;甚至是图腾,如家里挂个“福”“寿”中堂。

因此西方的语言学家把拼音文字叫做约定俗成的文字,叫做符号,并由此衍生了一门学问叫“符号学”。

符号学的诞生就是语言学家索绪尔干的事。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近现代西方人的学问是越做越活络,越做越顺手,越做越像模像样,他们的人文专家(科学我不懂不掺和)真的是甩我们的专家几条街。一点涵义也没有,一种无脑的语言,纯粹记号的语言,他们能做出语言哲学。为了阻击中国崛起,他们能根据一本神神叨叨的日记抛出什么“修昔底德陷阱”,又根据什么世贸组织统计数字抛出什么“中等收入陷阱”。害得中国人拼命解释中国不会掉进去。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话语权!中国的人文专家们要想拿到话语权,首先要改变站位。我说的站位,估计他们也不明白。

汉文字可不是约定俗成的,不是无含义的,不是无脑的,而是充满着意义,充满着智慧。

西方人与世界交流沟通,并试图解释世界,必须要等到它的语言成熟以后,也就是说它的拼音文字系统化并与语言完美结合,形成语言链语言文字才有意义,西方人才能做到去指点江山,否则,它只能口口相传,比如它的神话。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人所谓的典籍是在文艺复兴以后集中发掘出来的。问题就出在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在没有成熟形成语言链之前,字母无意义,单词或少量的词汇也无意义,它拿什么去写去记载?

文字的差别就构成解释世界方式的差别。拼音文字必须通过语言链才能形成有效的意义,即系统赋予它意义。否则,字母和单词它形成不了有效意义。杠精们肯定说:不对,我说Why?你怎么知道是问你哟?那是因为语言系统已经赋予了它的意义,不懂的看系统论。

汉文字呢?刻一个字都能记载。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语言文字结合体了,一句才几个字?为什么?因为汉文字单个字有意义,汉文字是寓意义于文字图形之中的。文字本身能说话,比如:疑,甲骨文的文字图形是:一个人拄着拐杖在彷徨。不就是文字在说话吗?我把这叫做“文字言说”。这就意味着,中国人是把对世界的解释权给了汉文字,而拼音文字则把对世界的解释权给了语言系统。

由于汉文字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创造,其文字意义在不断沉淀、演化、补充、创新的过程中,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结构,意义始终是动态的、发展的,文字的象意结合也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象意的重组;二是意象一体逐渐变成象意的疏远。

再举例“疑”,金文在甲骨文图形的基础上,加了十字路口和迎面行人,表示在十字路口迷路问路;篆文的图形简化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疑”字就是在篆文的基础上定形的。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商人安子介先生写了一本《解开汉字之谜》,自己印刷免费赠送。安子介先生根据楷书“疑”,解释“疑”的字形由"匕" "矢" “子” “止”构成,表达的意思是:疑,就是年轻人拿着匕首和弓箭上战场,在犹豫是战是逃?“止”,甲骨文的图形是人的足趾,所以“止”有行走和停止两个意思。安先生这种“我注六经”的破译方法,令人印象深刻,反正我是拍案叫绝。

“民科”就是这样,合理的就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