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是一部36年前的电影,但《刀马旦》仍是徐克导演最经典的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集戏剧、动作和文艺于一身,讲述了三位女性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的故事。尽管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混战时期,但政治上的说明只是作为这部轻电影的背景,电影更侧重于风格描写,而没有传达太多严肃的信息。
故事由著名编剧杜国威精心打造,演员出色的演技和徐克精彩的动作编排是这部电影的亮点。所有的感官元素似乎都设计得很完美,各方面都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这是林青霞第一次饰演“性转”角色,饰演风流成性的曹都督的女儿曹云。曹都督正在为推翻现政权并让袁世凯成为新皇帝的阴谋筹备款项,而身着男性服装的她却是一个忠贞爱国者,试图截获文件,使父亲的计划失败。
为此,林青霞在机缘巧合下与叶倩文饰演的白妞、钟楚红饰演的歌姬一起,计划智胜父亲,拯救国家。但与此同时,戏班的的种种事情也搅乱了曹云的计划,一场正义和邪恶的殊死搏斗正式开始。
虽然这部电影是在徐克的《打工皇帝》之后上映的,但他更希望把这部电影称为他1984年的《上海之夜》三部曲的一部分。
《刀马旦》延续了《上海之夜》的风格技巧,采用了更有活力跳脱的色彩、更复杂的故事情节,以及由创新动作指导程小东设计的一些精彩的动作场面。有了这次合作,程小东后来成为了徐克在《倩女幽魂》和《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等电影中的合作伙伴。
徐克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在拍完《上海之夜》之后又拍了《刀马旦》,我打算拍第三部,形成三部曲。这部电影的想法是,通过在中间放置第三部电影,把来自不同时代的人联系在一起,但遗憾的是另一部电影没有拍摄。”
两部电影中都有叶倩文的身影,她在《上海之夜》中饰演的也是一名歌女,两部电影的英文片名中都有“Blues(蓝调)”一词的,使两者保持了关联。这个词与音乐术语有关,意在表达人物的新姿态。但《刀马旦》的中文片名更具有描述性,“刀马旦”这是京剧中用来表示巾帼英雄,提刀骑马、武艺高强的女性的身份名词。
在《刀马旦》中,林青霞穿着男装,包括一套极具时代特色的军装。对于这个角色一般的解释是说,这让她能够融入一个当时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并且不受约束地行动。
徐克自己的解释更有趣,他指出,男扮女装是减少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冲突的一种方式。如果是女孩,在当时的社会她的父亲就会要求她结婚生子,不要涉足政治问题。正因为如此,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中性的人。
徐克说,男扮女装的想法源于京剧,在京剧中,女性角色过去只由男性扮演。徐克说,他觉得对京剧的关注有很多戏剧冲突的可能性,其中一个突出的次要情节是,叶倩文饰演的白妞试图说服身为戏班班主的父亲(午马 饰)让她唱戏,但因戏班不能有女人的规矩而被反对。
徐克对戏曲场景的兴趣是由《上海之夜》中在屋顶唱歌的场景激发的。“那时候京剧还没有女人,”徐克说。“传统的道德观念是,女性不应该太外向,她们不应该在舞台上表演,因为那被认为是不体面的。”
“如果你把一个女人放在京剧的背景中,特别的事情自然会发生。这就是我们专注于此的原因。”
如今,影评人倾向于把焦点放在林青霞的表演上,但在电影上映时,叶倩文和钟楚红是旗开相当的,三人的戏份平分秋色。叶倩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泰然自若地处理着她幽默的京剧表演,而钟楚红虽然表演过度,但谁让她是一代女神呢?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叶倩文曾在京剧方面接受了七个月的训练,学习京剧的手势和使用兵器的技巧。在一次采访中她说:“白妞和我很像,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说什么就说什么。她有点男性化,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徐克给我看了很多电影供我参考,他真的知道如何训练一个演员。”
徐克决定让女性出演主要角色,因为他厌倦了在本地影片中看到同样的男性面孔,而将女性置于背景之下。“每个人都觉得当时的香港电影需要改变,”他说。
不过,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个更悠久传统的一部分。一本关于这部电影的书中指出,《刀马旦》是上世纪20至30年代在中国流行的“三女”文学和电影类型的晚期作品。这类电影的特点是三个女主角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她们通常都有情感、恋爱的问题。
徐克创新了这种角色,以反映上世纪80年代香港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他有时说《刀马旦》是对中国民主的一种评价,但这并没有从内容上得到证实,剧中的人物没有表达任何政治观点,政治意识形态也根本没有被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