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峰,◆1.山脈的正峰一般為最高峰○[宋][郭熙]《林泉高致》:“[嵩山]多好溪,[華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別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楊朔]《萬古青春》:“戰士們沖上山包,奔着主峰打上去”◆2.主山○[元][黃公望]《畫訣》:“山水先理會大山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大者、遠者小者,以其一境主之於此,故曰主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剑客下山阵容推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剑客下山阵容推荐(逢峰092)

剑客下山阵容推荐

主峰,◆1.山脈的正峰。一般為最高峰。○[宋][郭熙]《林泉高致》:“[嵩山]多好溪,[華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別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楊朔]《萬古青春》:“戰士們沖上山包,奔着主峰打上去。”◆2.主山。○[元][黃公望]《畫訣》:“山水先理會大山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大者、遠者小者,以其一境主之於此,故曰主峰。”

珠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簡稱。○[李瑛]《一月的哀思》詩:“對你如此偉大、光輝、戰鬥的一生,[珠峰]--顯得太輕!五洲--顯得太小!”[李學鰲]《里程碑前唱頌歌》詩:“[珠峰]萬丈放聲笑,此刻正說‘選得好’!”

眾峰(众峰),◆許多山峰。○[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宋][蘇軾]《過廬山下》詩引:“未午,眾峰凜然,故作是詩。”

中峰,◆1.半山;山腰。○[北周][王褒]《雲居寺高嶺》詩:“中峰雲已合,絕頂日猶晴。”○[唐][權德輿]《戲贈天竺靈隱二寺寺主》詩:“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巒與白雲。”◆2.主峰。○[唐][沈佺期]《辛丑歲十月上幸長安時扈從出西岳作》詩:“諸嶺皆峻秀,中峰特美好。”○[唐][李白]《望黃鶴山》詩:“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這座[能仁]古剎正對着[黑風崗]的中峰。”◆3.群峰之中,猶言山中。○[唐][皎然]《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詩:“偶來中峰宿,閒坐見真境。”○[前蜀][張蠙]《宿山寺》詩:“中峰半夜起,忽覺有青冥。”◆4.山名。○[終南山]。○[北周][庾信]《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內史》:“黿橋浮少海,鵠蓋上[中峰]。”○[倪瓚]注:“[中峰]即《關中記》的[中南山]。”◆5.山名。○[杭州][雷峰]。○[宋林逋]《中峰》詩:“[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

丈人峰,◆1.亦作“丈人山”。山峰名。在[四川省][青城山]。○[唐][杜甫]有《丈人山》詩,[仇兆鰲]題解引《寰宇記》:“山在[青城縣]西北三十二里。”○[宋][范成大]《玉華樓夜醮》詩:“[丈人峰]前山四周,中有五城十二樓。”◆2.山峰名。在[山東省][泰山]。○[清]《泰山道里記》:“﹝[泰山]﹞絕巔西裏許為[丈人峰],妝如老人偃僂。”

造極登峰(造极登峰),◆登峰造極。喻達到極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登峰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攢峰(攒峰),◆1.[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於是南岳獻嘲,北壟騰笑,列壑爭譏,攢峰竦誚。”○[唐][盧仝]《喜逢鄭三游山》詩:“相逢之處花茸茸,石壁攢峰千萬重。”◆2.密集的山峰。○[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於是南岳獻嘲,北壟騰笑,列壑爭譏,攢峰竦誚。”○[唐][盧仝]《喜逢鄭三游山》詩:“相逢之處花茸茸,石壁攢峰千萬重。”

雲峰(云峰),◆1.高聳入雲的山峰。○[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寢瘵謝人徒,滅跡入雲峰。”○[宋][毛滂]《河滿子‧夏曲》詞:“急雨初收珠點,雲峰巉絕天半。”○[清][厲鶚]《游菁山常照寺》詩:“閱世如浮囊,誓願棲雲峰。”◆2.狀如山峰的雲。○[唐太宗]《餞中書侍郎來濟》詩:“雲峰衣結千重葉,雪岫花開幾樹妝。”○[唐][杜甫]《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詩:“東嶽雲峰起,溶溶滿太虛。”○[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渤海]北岸,海水平靜,直與天接,天上雲峰怒涌。”◆3.山名。在今[山東省][黃縣]。○[北魏][鄭道昭]《與道俗□人出萊城東南九里登雲峰山論經書》詩:“槃桓竟何為,[雲峰]聊可息。”

玉霄峰,◆山峰名。在[浙江][天台山]。傳說為仙人所居。○《太平廣記》卷二一引《仙傳拾遺‧司馬承禎》:“吾([司馬承禎])自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常有真靈降駕。”○[宋][陳與義]《南柯子‧塔院僧閣》詞:“此間何似[玉霄峰]。遙望[蓬萊],依約曉雲東。”

玉女峰,◆1.山峰名。西岳[華山]中峰(一說指東峰)的別稱。○[唐][李白]《江上答謝宣城》詩:“[太華]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明][袁宏道]《華山後記》:“東峰即[玉女峰]也。祠玉女者,乃峰之一臂。”◆2.山峰名。在[福建][武夷山]。○[宋][朱熹]《武夷棹歌》之三:“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

玉峰,◆1.道家謂仙人所居之山峰。○[唐][于鵠]《送宮人入道歸山》詩:“自傷白髮辭金屋,許著黃衣向玉峰。”○[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七‧瓊花》:“玉蕊者,[長安]唐昌觀中之物,仙女來遊,折花以赴玉峰之期者也。”◆2.積雪的山峰。○[唐][陳陶]《渡浙江》詩:“曙光金海近,晴雪玉峰高。”○[宋][歐陽修]《懷嵩樓新開南軒與群僚小飲》寺:“會須乘醉攜嘉客,踏雪來看群玉峰。”○[金][段成己]《首陽晴雪》詩:“望斷空巖人不見,光搖銀海玉峰寒。”◆3.猶玉山。喻俊美的儀容。○[宋][劉克莊]《水調歌頭‧十三夜同官載酒相別不見月作》詞:“待得銀盤擎出,只怕玉峰醉倒,衰病不禁寒。”○[元][麻革]《王子壽鄉友生朝》詩:“講學詩書義,論交里社情。須髯如戟在,長對玉峰明。”

逸峰,◆猶高峰。○[晉][陶潛]《和郭主簿》之二:“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明][文徵明]《十日游治平寺再疊前韻》:“回視平湖東,逸峰聳晴霄。”

瑤峰(瑶峰),◆指積雪的山峰。○[宋][曾覿]《傾杯樂‧席上賞雪》詞:“望空際、瑤峰微吐,瓊花初綻,江山如畫。”

雁回峰,◆[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在今[湖南省][衡陽市]南。相傳雁至[衡陽]而止,遇春而回。也叫[回雁峰]。○[宋][盧炳]《踏莎行》詞:“白雲低處[雁回峰],明朝便踏[瀟湘]路。”

雁峰,◆即[雁回峰]。在[湖南省][衡陽市]南,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唐][錢起]《送李判官赴桂州幕》詩:“[雁峰]侵瘴遠,[桂水]出雲流。”參見“雁回峰”。

煙峰(烟峰),◆煙霧迷漫的山峰。○[唐太宗]《春日登陝州城樓》詩:“煙峰高下翠,日浪淺深明。”○[元][揭傒斯]《山水卷》詩:“稍稍雲木動,靄靄煙峰亂。”

雪峰,◆積雪的山峰。○[唐][杜甫]《出郭》詩:“遠煙鹽井上,斜景雪峰西。”○[元][袁桷]《上京雜詠》之六:“天錫清涼國,晴霞綻雪峰。”○[權寬浮]《牧場雪蓮花》:“我跟他們一道走到外面,望着那燦爛的雪峰和羊群。”

懸峰(悬峰),◆陡峭的山峰。○[晉][郭璞]《蜜蜂賦》:“吮瓊液於懸峰,吸赮津乎晨景。”○[唐][宋之問]《高山引》:“攀雲窈窕兮上躋懸峰,長路浩浩兮此去何從。”

秀峰,◆高峻秀美的山峰。○[北魏][張淵]《觀象賦》:“陟秀峰以遐眺,望靈象于九霄。”

霄峰,◆高入雲霄的山峰。○《雲笈七籤》卷九六:“靈山造太霞,豎巖絕霄峰。”

香爐峰(香炉峰,◆亦作“香鑪峰”。◆1.[唐][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之一:“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唐][白居易]《登香爐峰頂》詩:“迢迢[香爐峰],心存耳目想。終年牽物役,今日方一往。”○[宋][辛棄疾]《玉樓春》詞:“[琵琶亭]畔多芳草,時對[香爐峰]一笑。”◆2.[江西省][廬山]北部名峰。奇峰突起,狀似香爐,峰頂水氣郁結,雲霧瀰漫,如香煙繚繞,故名。有數峰。○[北香爐峰]下有[白居易]草堂遺址。附近多瀑布,為[廬山]勝景之一。○[唐][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之一:“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唐][白居易]《登香爐峰頂》詩:“迢迢[香爐峰],心存耳目想。終年牽物役,今日方一往。”○[宋][辛棄疾]《玉樓春》詞:“[琵琶亭]畔多芳草,時對[香爐峰]一笑。”

險峰(险峰),◆高峻的山峰。○[毛澤東]《題廬山仙人洞照》詩:“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碧野]《富春江畔》:“不登險峰,不識天地的遼闊。”

仙峰寺,◆寺名。在[四川省][峨眉縣][峨眉山]。古名[慈延寺],一名[仙峰禪院]。創建於[明][萬曆]間,[清]代曾重修。背負危巖,面[華嚴峰],林木蔥蘢,遠離塵寰,深邃幽寂,盛夏如秋,有[九老洞]、[三皇台]等名勝。

霞峰,◆高峰。○[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滱水》:“岫鄣高深,霞峰隱日。”

喜峰口,◆地名。在[河北省][遷西縣]。○[明]代為[薊]北重地,曾設兵駐守。向為[長城]內外交通要沖之一。原名[喜逢口],相傳古有久戍不歸者,其父求之,喜逢於此,故名。○[明][永樂]間改今名。

五老峰,◆[江西省][廬山]東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並肩聳立,故稱。峰下[九疊屏]為[李白]讀書處;東南有白鹿洞書院遺址,為[朱熹]講學處。○[唐][李白]《登廬山五老峰》詩:“[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游廬山日記》:“遍歷[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陰,一岡連屬。”○[清][趙翼]《新春小集》詩:“一笑[五老峰],突起樽俎地。”亦省作“五老”。○[唐][李端]《寄廬山真上人》詩:“[青草湖]中看[五老],[白雲山]上宿雙林。”○[康有為]《廬山謠》:“[五老]拄杖碧雲中,子孫諸峰咸侍叢。”

五峰先生,◆[宋]代理學流派之一的創始人[胡宏],學者稱為[五峰先生]。○[宏]為[安國]季子,傳父學,著有《知言》等。參閱[清][黃宗羲]《宋元學案‧五峰學案》。

五峰,◆指五個手指。○《全唐詩》卷八七九載《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資治通鑒‧後漢隱帝乾祐三年》“為手勢令”[元][胡三省]注:“五峰,通呼五指也。”

危峰,◆高峻的山峰。○[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傍危峰,立禪室,臨浚流,列僧房。”○[唐][白行簡]《貢院樓北新栽小松》詩:“移根依厚地,委質別危峰。”○[清][曹寅]《赴淮舟行雜詩》之十二:“危峰如卓繖,百里望龍潭。”

望峰息心,◆遙望山巒巍峨而塵念隨之平息。多指遁世隱居。亦喻知難而止息。○[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亦作“望岫息心”。○《南史‧何點傳》:“[豫章王][嶷]命駕造[點],[點]從後門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聞之,曰:‘[豫章王]尚望塵不及,吾當望岫息心。’”[明][袁宏道]《與管東溟書》:“猜嫌忽至,謗議遂成,足下深居避影,不肖亦望岫息心。”

條峰(条峰),◆指[中條山]。○[唐][賈島]《鹽池院觀鹿》詩:“[條峰五老]勢相連,此鹿來從若箇邊。”

霜峰,◆猶雪峰。○[南朝][齊][王寂]《第五兄揖到太傅竟陵王屬奉詩》之五:“寒林泛月,霜峰淡煙。”○[唐太宗]《入潼關》詩:“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成。”

勢峰(势峰),◆陰莖;男子和某些雄性哺乳動物的生殖器。○《瑜伽師地論》卷四九:“十者勢峰藏密。”○[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二:“勢峰,謂陰莖也;舊言馬陰藏相是也。”

石峰,◆石山的尖頂。○[南朝][梁簡文帝]《和湘東王後園回文詩》:“枝雲間石峰,脈水浸山岸。”

十二晚峰,◆指夕照中的[巫山]十二峰。○[前蜀][皇甫松]《天仙子》詞之一:“[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十二晚峰高歷歷。”○[前蜀][毛文錫]《巫山一段雲》詞:“雨霽[巫山]上,雲輕映碧天。遠峰吹散又相連,十二晚峰前。”

十二峰,◆1.指[川]、[鄂]邊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別為: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唐][李涉]《竹枝詞》:“十二峰頭月欲低,空聆灘上子規啼。”○[前蜀][李珣]《河傳》詞:“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明][何景明]《竹枝詞》:“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巫山]的十二峰名亦有异說。參閱[元][劉燻]《隱居通議‧十二峰名》。2.曲牌總名的一種。屬南曲南呂宮,以由《三仙橋》、《白練序》、《醉太平》、《普天樂》、《征胡兵》、《香遍滿》、《瑣窗寒》、《劉潑帽》、《三換頭》、《賀新郎》、《節節高》、《東甌令》十二隻曲牌組成,故名。○[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更有以十數曲串為一曲,而標以總名,如《六犯清音》、《七賢過關》、《九迴腸》、《十二峰》之類,更覺渾雅。”

十二碧峰,◆指[巫山]十二峰。因其四時常碧,故稱。○[唐][劉禹錫]《松滋渡望硤中》詩:“[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回。十二碧峰何處所?[永安宮]外是荒臺。”參見“十二巫峰”。

神女峰,◆山峰名。又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之最。相傳[巫山]神女居此。○[唐][杜甫]《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有詩凡四十韻》:“[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無。”○[宋][陸游]《入蜀記》卷六:“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託。”

神峰,◆謂氣概,風標。有風度俊邁之意。峰,鋒,喻秀拔。○《晉書‧王澄傳》:“[澄]嘗謂[衍]曰:‘兄形似道,而神峰太雋。’”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上》條作“神鋒”。○《南史‧王規傳》:“[王威明]風韻遒上,神峰標映,千里絕跡,百尺無枝,實俊人也。”

上峰,◆1.高峰。○[南朝][梁][沈約]《八詠‧霜來悲落桐》:“上峰百丈絕,下趾萬尋縣。”○[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貶誤》:“遂隨入[中岳],上峰險絕。”◆2.舊稱上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一回:“除了上峰到任,循例道喜之外,朔望也不去上衙門。”○[梁斌]《紅旗譜》三五:“你是包商,我是縣長。你為的是賺錢,我為了執行上峰的公事。”

山峰,◆高而尖的山頂。○[晉][左思]《蜀都賦》:“梗柟幽藹於谷底,松柏蓊鬱於山峰。”○[唐][元稹]《開元觀閑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松笠新偏翠,山峰遠更尖。”○[蕭乾]《初冬過三峽》:“山峰有的作蝙蝠展翅狀,有的如尖刀倒插。”

三十六峰,◆1.在[河南省][登封縣][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唐][李白]《贈嵩山焦煉師》詩序:“余訪道[少室],盡登三十六峰。”○[唐][高適]《別楊山人》詩:“不到[嵩陽]動十年,舊時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見,三十六峰猶眼前。”◆2.指[福建省][崇安縣]的[武夷山]。○[郁達夫]《閩游滴瀝之二》:“仿佛[福建]的景致,只限在[閩]西[崇安]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嶺而外,別的就不足道似的。”

三峰,◆1.三山峰。指[華山]之[蓮花]、[毛女]、[松檜]三山峰。○[唐][陶翰]《望太華贈盧司倉》詩:“行吏到[西華],乃觀三峰壯。”○[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摺:“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2.三山峰。指[江蘇][三茅山]之[大茅]、[中茅]、[小茅]三山峰。○[唐][陸龜蒙]《寄茅山何威儀》詩之二:“大小三峰次[九華],靈蹤今盡屬[何]家。”◆3.[華州]之代稱。○《敦煌曲子詞‧菩薩蠻》:“鑾駕在三峰,天同地不同。”○[前蜀][韋莊]《秦婦吟》:“明朝曉至三峰路,百萬人家無一戶。”

乳峰,◆指乳房。○[茅盾]《曇》:“她的勻整地一起一伏的胸部顯出高聳的乳峰。”

瓊峰(琼峰),◆1.石峰的美稱。○[唐][武則天]《游九龍潭》詩:“山窗遊玉女,澗戶對瓊峰。”○[唐][王維]《游化感寺》詩:“瓊峰當戶拆,金澗透林明。”◆2.喻積雪的山峰。○[唐][皎然]《晨登樂游原望終南積雪》詩:“瓊峰埋積翠,玉嶂掩飛流。”

青峰,◆蒼翠的山峰。○[唐][沈佺期]《陪幸韋嗣立山莊》詩:“台階好赤松,別業對青峰。”○[唐][李德裕]《西嶺望鳴皋山》詩:“青峰原上出,晨興採薇蕨。”○[清][譚嗣同]《莽蒼蒼》詩:“夕陽戀高樹,薄暮入青峰。”

尼峰,◆[尼山],[尼丘]。○[李大釗]《國民之薪膽》:“從茲[尼峰]、[鄒]、[嶧]之鄉,泱泱表海之國,又為木屐兒安樂之天府,而山左之同胞苦矣。”

眉峰碧,◆詞牌名。因起句“蹙損眉峰碧”,故名。○《古今詞話‧詞辨上》:“[宋]無名氏‘眉峰碧’詞云:‘蹙損眉峰碧,纖手還重執……’[宋徽宗]手書此詞以問[曹組],[組]亦未詳。○[徽宗]曰:‘朕粘於屏以悟作法。’[真州][柳永]少讀書時,遂以此詞題壁,後悟作詞章法。一妓向人道之,[永]曰:‘某亦願變化多方也。’然遂成[屯田]蹊徑。”按,與《卜算子》四十六字體同,惟結句多一字,或謂即《卜算子》改立新名者。

眉峰,◆眉毛;眉頭。○[宋][柳永]《雪梅香》詞:“別後愁顏,鎮歛眉峰。”○[明][周履靖]《錦箋記‧閱錄》:“喜今日眉峰少整,無限惜花情,試向林園尋問。”○《花月痕》第四五回:“眉峰離恨鎖層層,欲斷情絲總未能。”○[艾蕪]《山峽中》:“她的兩條眉峰一豎,眼睛露出惡毒的光芒,看起來,卻是又美麗又可怕的。”

爐峰(炉峰,◆1.[唐][白居易]《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詩:“曾住[爐峰]下,書堂對藥臺。”○[宋][梅堯臣]《送余駕部江州》詩:“內史[九江]行,潦收波已清。何時鷁舟上,遠見[爐峰]迎。”○[明][王守仁]《書扇贈從吾》詩:“莫遣扁舟成久別,[爐峰]秋月望君來。”○[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爐峰],即[廬山][香爐峰]。”◆2.[江西省][廬山][香爐峰]的省稱。○[唐][白居易]《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詩:“曾住[爐峰]下,書堂對藥臺。”○[宋][梅堯臣]《送余駕部江州》詩:“內史[九江]行,潦收波已清。何時鷁舟上,遠見[爐峰]迎。”○[明][王守仁]《書扇贈從吾》詩:“莫遣扁舟成久別,[爐峰]秋月望君來。”○[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爐峰],即[廬山][香爐峰]。”

靈峰(灵峰),◆1.神仙或修道者居處的山峰。○[唐][孟郊]《尋裴處士》詩:“寒草不藏徑,靈峰知有人。”○《雲笈七籤》卷一○四:“﹝真人﹞遂隱遁[華山],盤桓靈峰,逍遙幽岫,靜念神仙。”○[明][屠隆]《曇花記‧仙伯降凡》:“靈峰高嵯峨,貝闕中天起。”◆2.指神話中的仙山。○[明][高啟]《海石為張記室賦》詩:“[媧皇]去後幾桑田,鰲背靈峰一拳小。”◆3.山名。在[廣東省]治西北。○[宋][蘇軾]《題靈峰寺壁》詩:“[靈峰山]上[寶陀寺],白髮[東坡]又到來。”○[王文誥]輯注引[查慎行]曰:“《廣州志》:‘[靈峰山],一名[靈洲山],在城西六十五里,[鬱水]出其下。○《唐志》謂[南海]名山[靈洲],名川[鬱水],以此。其上有[寶陀院]、[妙高臺],以院中有[寶陀佛],故名焉。’”◆4.山名。在[浙江省][樂清縣][雁蕩山]。山下有[靈峰寺]。○[宋][王十朋]《度雁山》詩:“[靈峰]觀石室,杖屨穿巑岏。”◆5.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郭沫若]《瓶》詩之十六:“請把我運到你[西湖]邊上,或者是葬在[靈峰],或者是[放鶴亭]旁。”◆6.山名。在[福建省][崇安縣][武夷]九曲盡處。○[宋][朱熹]《過武夷作》詩:“弄舟緣碧澗,棲集[靈峰]阿。”

連峰(连峰),◆連綿的山峰。○[南朝][宋][謝靈運]《會吟行》:“連峰競千仞,背流各百里。”○[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橫階仍鑿澗,對戶即連峰。”○[宋][蘇轍]《游太山‧四禪寺》詩:“古寺依巖根,連峰轉相揖。”○[郭沫若]《斷斷集‧青年與文化》:“這種進展,就好像連峰一樣,一個峰頭接上一個更高的峰頭。”

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每當夕陽西下時,峰影波光,互相輝映。舊時復有[雷峰塔]點綴其中,景色至為美勝。○《白雪遺音‧南詞‧西湖十景四》:“[雷峰]夕照照[蓬萊],百草青青點翠苔。”○[魯迅]《墳‧論雷峰塔的倒掉》:“但我卻見過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爛爛的映掩於湖光山色之間,落山的太陽照着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塔,◆塔名。遺址在[浙江][杭州][西湖]南[夕照山]上。○[五代][吳越王][錢俶]所建,1924年傾塌。○[元][方回]《三天竺道中》詩:“[三天竺]路漸平登,高似[雷峰塔]幾層。”○[清][陳維崧]《滿江紅‧壽武林徐世臣賢配邵孺人六十》詞:“夜雨對眠[靈隱寺],春帆競掠[雷峰塔]。”○[魯迅]有《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雷峰,◆1.山峰名。在[浙江][杭州][西湖]南[南屏山][凈慈寺]前。舊有郡人[雷氏]居此,因名。○[宋][周密]《武林舊事‧湖山勝概》:“[雷峰][顯嚴院]。郡人[雷氏]所居,故名‘雷峰’。”○[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南山勝跡一》:“[雷峰]者,[南屏山]之支脈也。”◆2.塔名。○《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轉過去便是[淨慈]、[雷峰],怎麼不好頑。”參見“雷峰塔”。

絕峰(绝峰),◆猶絕頂。山的最高峰。○[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韓愈]好奇,與客登[華山]絕峰,度不可返,乃作遺書。”

九峰,◆借喻[九疑山]。○[唐][羅隱]《湘妃廟》詩:“九峰相似堪疑處,望見[蒼梧]不見人。”

極峰(极峰),◆1.舊稱最高統治者。○[魯迅]《墳‧春末閑談》:“但知覺一失,運動也就隨之失卻主宰,不能貢獻玉食,恭請上自‘極峰’下至‘特殊知識階級’的賞收享用了。”◆2.事物發展的頂點。○[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六三章一:“散曲到了[嘉靖],已入發展、轉變的飽和期……因此,在這畸形的發達的極峰,即到了[萬曆]中葉的時候,作者們便不期然而然的發生自覺的感情的枯竭。”

迴樂峰(迴樂峰),◆即[回樂峰]。山名。○[北周]置[回樂縣],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境。○[葉楚傖]《九秋》詩:“[迴樂峰]頭雙雁落,[洞庭]波外一帆開。”一說,峰,當作“烽”。烽,烽燧,[回樂烽],烽火臺名。○[蔣禮鴻]《義府續貂‧烽》:“蓋[唐]時邊塞之地多以烽名,概以其地置有烽燧故耳……又[李益]有《軍次陽城烽舍北流泉》詩、《暮過回樂烽》詩、《上黃堆烽詩》,亦皆以烽為名。○[益]又有《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云:‘[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全唐詩》注:峰一作烽。據《暮過回樂烽》一題,足知此詩亦是烽非峰。而傳寫之本如[王士禛]《唐人萬首絕句選》、近人[高步瀛]《唐宋詩舉要》,皆作峰字,蓋失考爾。”

迴雁峰(迴雁峰),◆[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勢如雁回轉;又相傳雁至此而止,遇春而回。○[唐][盧仝]《蕭二十三趙歙州婚期》詩之一:“相思莫道無來使,[迴雁峰]前好寄書。”○[唐][元稹]《哭呂衡州》詩之五:“[迴雁峰]前雁,春迴盡卻迴。”○[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在[衡州]時,課[倪][茹]二子,對句云:人歸雁後,思發花前。○[花藥寺]前,[迴雁峰]後……蓋[迴雁峰]在[衡州]城南,而[花藥寺]則少北,且是日適人日也,天然巧合。”

回樂峰(回乐峰,◆[回樂縣]境內的一個山峰。○[回樂縣][唐]屬[靈州],為朔方節度治所,在今[甘肅][靈武]西南。○[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清][宋徵輿]《古意》詩:“[咸陽橋]上三年夢,[回樂峰]前萬里愁。”○[清][納蘭性德]《念奴嬌‧宿漢兒村》詞:“[回樂峰]寒,[受降城]遠,夢向家山擾。”

回雁峰(\迴雁峰),◆又名[雁回峰]。在[湖南][衡陽市]南,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相傳雁至[衡陽]而止,遇春而回,或說其峰勢如雁回轉,故稱。○[清][唐甄]《潛書‧兩權》:“﹝[吳三桂]﹞退守于[衡],不能悔敗自厲,乃急于稱帝,鑿平[回雁峰],上登行郊祀之禮。”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六‧長沙府》。

回峰,◆環繞的山峰。○[宋][蘇軾]《虔州八境圖》詩之八:“回峰亂嶂鬱參差,雲外高人世得知。”

洪峰,◆洪水上漲時達到最高點的水位,亦指漲達最高水位的洪水。○[碧野]《閃光的浪花》:“我們憂慮的是它要經得起十一萬秒公方流量的洪峰的考驗。”○[田漢]《洪水》第一場:“再有前天那樣大洪峰來,准擋得住嗎?”

衡峰,◆指[衡山]。○[唐][宋之問]《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詩:“[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閉。”○[宋][胡宏]《碧泉書院上梁文》詩:“拋梁南[衡]峰,雲碧淨潭潭。”

龜峰(龟峰),◆[龜山]。在[江蘇省][蘇州市][鄧尉山]北,上有[光福塔],[南朝][梁][大同]年間建。○[清][王士禛]《鄧尉竹枝詞》之四:“試上[龜峰][光福塔],白波翠巘兩邊生。”

孤峰,◆1.孤立高聳的山峰。○[南朝][梁][吳均]《與顧章書》:“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雲,深谿蓄翠。”○[唐][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詩:“[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唐][劉肅]《大唐新語‧文章》:“[富嘉謨]之文,如孤峰絕岸,壁立萬仞,叢雲鬱興,震雷俱發,誠可畏乎。”○[宋][楊萬里]《過謝家灣》詩:“近嶺已看看遠峰,連峰不愛愛孤峰。”◆2.孤高,高潔。○[清][張其淦]《明代千遺民詩詠‧陳五鼎》:“[耳臣]性狷介,薇蕨尋孤峰,不爭雞鶩食,卻喜鴻雁通。”

高峰,◆1.[南朝][宋][謝靈運]《田南樹園激流植楥》詩:“靡迤趨下田,迢遞瞰高峰。”○[元][宋旡]《鯨背吟‧乳島》:“遠望渾如兩乳同,近前方信兩高峰。”○《文匯報》1992.2.14:“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中有5座雄踞在[尼泊爾]和[中國][西藏]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腹心地帶。”◆2.高的山峰。○[南朝][宋][謝靈運]《田南樹園激流植楥》詩:“靡迤趨下田,迢遞瞰高峰。”○[元][宋旡]《鯨背吟‧乳島》:“遠望渾如兩乳同,近前方信兩高峰。”○《文匯報》1992.2.14:“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中有5座雄踞在[尼泊爾]和[中國][西藏]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腹心地帶。”◆3.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徐遲《直薄峨嵋金頂記》:“我們看到了古代藝術的高峰作品。”

峰腰,◆山腰。○[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上登峰半,其洞穹然東向,透峰腰而西,徑十餘丈,高四丈餘。”○[清][盛錦]《過灘》詩:“長篙拄峰腰,遠纜走山脊。”

峰脅(峰胁),◆山腰。○[前蜀][貫休]《避寇上唐臺山》詩:“蒼黃緣鳥道,峰脅見樓臺。”

峰頭(峰头),◆峰頂。○[唐][皮日休]《傷史拱山人》詩:“峰頭孤冢為雲穴,松下靈筵是石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由峰頭西盤,半里,復隨峽北行。”○[清][沈受宏]《武林雜感》詩:“[寶石]峰頭語塔鈴,夜深鬼火映沙汀。”○[郁達夫]《舒姑屏題壁》詩:“[桐柏]峰頭別起廬,飛升人共說[麻姑]。”

峰牛,◆即封牛。一種頸上有肉塊隆起的大牛。○《後漢書‧順帝紀》“[疏勒國]獻師子、封牛”[唐][李賢]注:“封牛,其領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

峰嶺(峰岭),◆山嶺。○《魏書‧崔挺傳》:“西北數里有[斧山],峰嶺高峻。”○[唐][陳子昂]《修竹篇》詩:“峰嶺上崇崒,煙雨下微冥。”○[宋][梅堯臣]《自峻極中院步登太室中峰》詩:“忽覺在煙霓,回看峰嶺變。”

峰林,◆石灰巖地區在水流長期溶蝕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圓筒形或圓錐形的石峰。分散或成群出現,遠望如林,故稱。以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和[陽朔]等地最為典型,風景極為優美。

峰峻,◆比喻人品高拔不凡。○《南史‧朱异傳》:“器宇弘深,神表峰峻。”

峰腳(峰脚),◆山麓。○[明][袁宏道]《憩法相》詩:“峰腳微微仄,篁稍箇箇清。”

峰迴路轉(峰迴路轉),◆亦作“峰回路轉”。◆1.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清][弇山草衣]《幽夢續影》:“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葉聖陶]《從西安到蘭州》:“我們坐在火車裏就像坐在江船裏一樣,峰回路轉,景象刻刻變換,讓你目不暇接。”◆2.今常以喻事情經歷曲折後,出現新的轉機。

峰回路轉(峰回路转,◆見“峰迴路轉”。

峰腹,◆山峰中部。○[唐][鄭棨]《開天傳信記》:“上賞望,嘉其高迥,欲于峰腹大鑿‘開元’二字,填以白石,令百餘里望見。諫官上言,乃止。”

峰頂(峰顶),◆1.山峰的頂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從坳南直躋峰頂,其峰甚狹而峭,凡七起伏。”◆2.喻事物發展的頂點。徐遲《直薄峨眉金頂記》:“銅塔二十一層,鑄刻得更加精細,鑄銅的藝術發展到[峨眉][金頂]上的銅殿時,真可以說是造型藝術和建築藝術都已經到達了峰頂了。”

飛來峰(飞来峰),◆1.山峰名。也稱[靈鷲峰]。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與[靈隱寺]隔溪相對,高二百多米。峭壁巖洞中有[五代]至[元]代的造像三百多尊。○《咸淳臨安志》卷二三:“[晏元獻公]《輿地志》云:‘[晉][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茲山,歎曰: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爾邪?因挂錫造[靈隱寺],號其峰曰[飛來]。’”[宋][王安石]有《登飛來峰》詩。2.[宋徽宗]時,於[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景龍山]側築一土山,名[艮岳],其中一山峰名[飛來峰]。○[宋][張淏]《雲谷雜記‧艮岳》:“因其餘土,積而為山,山骨虣露,峰稜如削,飄然有雲姿鶴態,曰[飛來峰]。”

獨秀峰(独秀峰),◆1.山名。在[浙江][樂清][雁蕩山]中。○[明][黃國勝]《靈岩諸景》詩:“[獨秀峰]前落飛瀑,好濡卓筆寫雲箋。”◆2.山名。在[廣西][桂林]市中心。○[賀敬之]《桂林山水歌》:“呵!是夢境呵,是仙境?此時身在[獨秀峰]!”

獨峰牛(独峰牛),◆獸名。○[宋][葉廷珪]《海錄碎事‧鳥獸》:“獨峰牛出[榴州],土人乘騎如馬,謂之角獸。”

頂峰(顶峰),◆1.山的最高處。○《傳記文學》1990年第5期:“傲立在[四川省]西北邊陲萬山叢中的[雪寶]頂峰,海拔5588米,是[岷山]山脈的最高峰。”◆2.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巴金]《隨想錄‧“五四”運動六十周年》:“人人都給捲了進去,每個人都經受了考驗,什麼事都給推上了頂峰,讓人看得一清二楚。”

登峰造極(登峰造极),◆1.登上山峰絕頂。○[李廣田]《山之子》:“在‘[中天門]’下邊的人往往誤認‘[中天門]’為‘[南天門]’,於是心裏想道這可好了,已經登峰造極了。”◆2.喻造詣達到極高的境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佛經以為祛練神明,則聖人可致。○[簡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一》:“我輩沈薶場屋時文中,卒無片語登峰造極,視先生不媿死哉!”[清][顧炎武]《與人書》之十七:“君文之病,在於有[韓][歐]。有此蹊徑於胸中,便終身不脫依傍二字,斷不能登峰造極。”○[清][汪懋琨]《<白雨齋詞話>序》:“詩古文辭,皆取法乎上,必思登峰造極而後止。”○[秦牧]《藝海拾貝‧酷肖》:“這些模仿實物的工藝品,無論它怎樣登峰造極,也不過是實物外形的再現罷了。”◆3.喻某種事物發展到極點。○[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就在這[珞珈山]訓練的時候,我相信恐怕就是師道的尊嚴登峰造極的時候。”○[陳學昭]《工作着是美麗的》上卷十三:“他們間的友誼已經登峰造極,好到不能再好的地步了。”○[袁鷹]《<兒童文學‧詩選>序言》:“到了[林彪]、‘四人幫’霸占文壇的時期,種種謬論發展得更加登峰造極。”

翠峰,◆綠色的山峰。○[後蜀]徐太后《玄都觀》詩:“瀑布迸舂青石碎,輪茵橫翦翠峰齊。”○[宋][柳永]《卜算子》詞:“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

詞峰(词峰),◆1.[唐][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詞峰雲鬱,觸劍石以飛揚;義壑泉奔,橫玉輪而浩蕩。”○[唐][王勃]《上武侍極啟》一:“吞九溟於筆海,若控牛涔;抗五嶽於詞峰,如臨蟻垤。”◆2.文詞的峰巒。喻文詞造詣高。○[唐][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詞峰雲鬱,觸劍石以飛揚;義壑泉奔,橫玉輪而浩蕩。”○[唐][王勃]《上武侍極啟》一:“吞九溟於筆海,若控牛涔;抗五嶽於詞峰,如臨蟻垤。”

才峰,◆猶才華,才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后]麤難,因自敘其意作萬餘語,才峰秀逸。”參見“才鋒”。

冰峰,◆冰雪覆蓋長年不化的山峰。○[碧野]《雪路雲程》:“我抬頭凝望着遠處高矗的冰峰,在雪的群山的圍繞中,冰峰頂正露出一個被劈開的缺口,那缺口背襯青天,真像是通天的大門。”

避峰,◆避开(用电、交通等的)高峰时段。○《新民晚报》1987.6.28:“市经委昨天发出通知,要求各主管局和郊区各县认真做好夏季避峰让电工作。”○《青年报》2006.12.15:“今明两天本市的冬至祭扫将迎来第一波高峰,不过由于近年推行的错时避峰措施已入人心,市民今年避高峰分散祭扫提前预热。”

鼻峰,◆鼻梁高聳處。○《花月痕》第七回:“這[利仁]年紀二十餘歲,生得頎長白晰,鼻峰高聳。”

白鶴峰(白鹤峰),◆山名。在[廣東省][惠陽縣][北龍江]之濱,[宋][紹聖]中[蘇軾]謫[惠州]時居此。○[宋][蘇軾]《遷居》詩:“已買[白鶴峰],規作終老計。”○[明][危素]《東坡書院記》:“[白鶴峰]……下臨大江,遠瞰數百里,[惠]之勝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