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梅花诗帖(李可染江南春雨图)(1)

李可染写生

中晚期后,李可染由对景写生转为室内创作。对于写实写意,他曾说:“传统已经看遍了,山水也都看遍了,画画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看,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足以见得李可染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一定与其背后的辛苦付出、努力是分不开的。

郎绍君先生曾说过,李可染最后30年的作品是一步步整合、提高,升华、成熟,更加富于内蕴性和精神性了。1960至1966年间,李可染逐渐脱离之前对景写生的状态,努力的将写生转向写意,在写生的基础上,不脱离实际地进行加工、创作,进而形成有个人情感的写意作品。以至于这一时期的创作,甚至不参照写生,只凭想象便能构图创作,个人风格突出,画面也较为统一,物象减少,笔墨韵味却得到加强。

北京银座2022秋拍

李可染 江南春雨图

李可染梅花诗帖(李可染江南春雨图)(2)

Lot521

李可染(1907-1989)  江南春雨图

1962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吾友越之同志旅居江南九载,有自遣诗云:“江南客九载,梦里犹唏嘘”,因嘱余作江南春雨图,图成相赠,以志纪念耳。一九六二年国庆节,时同寓北戴河海滨宾舍,可染并记。

钤印:李、可染、陈言务去

题签:李可染江南春雨。钤印:越之

出版:《先生归来—马衡和他的时代》第178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

说明:

1.此作品已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官方网站李可染艺术库,编号LKPAF-L-00778。

2.即将出版于《李可染全集》。

3.上款人李越之(1920-1997),曾在北戴河任职。平素雅好文艺,擅诗词,与李可染友善。有《李越之诗词选》存世,诗集中有《赠李可染诗》《闻李可染将来海滨》《祝可染同志八十寿》等多首与李可染有关的诗作。本件作品签条为李越之自题。

69×46 cm 约 2.9 平尺

RMB: 3,500,000-5,500,000

此件《江南春雨图》与《黄山烟霞》《漓江》《万山红遍(一)》《五牛图》等李可染代表作创作时间一致,均创作于1962年,属其技法直线上升时期。

李可染梅花诗帖(李可染江南春雨图)(3)

款识

《江南春雨图》是受好友李越之(1920-1997)委托所作。远山如屏,近水似镜,屋宇亭台,疏疏落落,小桥流水,优雅宁静,李可染的画充满和谐、静谧、深邃与诗意,一切景观,从“繁笔密体”脱出,向着“简笔疏体”转化。《江南春雨图》中,墨色施于江南春雨之间深浅浓淡的层次交叠,房舍俨然,舟艇纵横,墨色洇润之间变化微妙,似出天然。

李可染梅花诗帖(李可染江南春雨图)(4)

局部

屋舍排列成右弧形与留白河流形成的左弧形之间形成一种张力,使画面富有节奏,松紧得当,正应了“江南”“春雨”的景致,营造出一种“深秀谨密”的意境,茂密而秀润。

李可染梅花诗帖(李可染江南春雨图)(5)

局部

李可染梅花诗帖(李可染江南春雨图)(6)

局部

一切景语皆是情语,李可染的笔调大多沉郁厚重,像《江南春雨》这样明丽轻快的绘画实在难得。李可染的绘画构图十分讲究,在笔墨、造意与境界的处理上都能够别开生面,到古人未及之处。李可染笔下的江南,真正写出了江南水乡的韵味,以及神髓,可以说,这是一幅可以入梦的美景。

李可染擅于用墨,在黑中追求实体感。轻盈的构图中,山势宛如屏障,画面笔墨俱苍,皴擦筑山之体,点染得山之质。李可染重视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梅花诗帖(李可染江南春雨图)(7)

《江南烟雨》既有靠近感性的真实,又能够有所创造,重视形似的基础上有所加工,可谓雅俗共赏。

李可染对待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十分认真,全力以赴,凡是他自己不认可的作品绝不会流向社会,因此李可染的作品流传于世的数量并不太多,其作品总数远远无法与齐白石、黄宾虹两位老师以及张大千等人相比,因此更为珍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