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建议(帮孩子爱上并学会阅读)(1)

“不要过于功利性地读书,避免老是带着‘考孩子’或‘学知识’的心态”“不要总试图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看书不要贪多求快,观察并尊重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规律”——昨天,《从爱上阅读到学会阅读》新书在沪首发,本书作者、上海市民办新世纪小学校长杨毅蓉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聚焦亲子阅读话题给家长建议了三个“不”,这背后正是她从教40余年的一线心得体会。

《从爱上阅读到学会阅读》作为一部实用的亲子阅读指南,全书分十二讲,分别对绘本、童诗、漫画书、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神话、民间故事、史书、小说、散文、传记等12种文体的亲子阅读进行详尽指导。谈及创作初衷,杨毅蓉说这本书源于一次语文教学尝试,即2014年学校推出“泛读课”。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泛读课”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老师们也积累了丰富指导经验,希望分享给更多家庭,从而培养更多爱阅读、会阅读的孩子。

“相比于习惯性的苛责与批判,赞赏能让孩子感受到鼓励和善意,能让他们找到自己进步和前进的方向。”杨毅蓉告诉记者,有时家长“催促”孩子读书,更多是出于“虚荣心”或“焦虑感”,但这往往容易适得其反,阻断了青少年求知的内驱力。她提醒,家长的言行举止和作为,会在孩子幼小心灵埋下种子,“有好的种子,也有坏的种子,我经常告诉家长,孩子年幼依赖父母,有时宁可‘得罪’老师也不敢‘得罪’父母,就容易造成学习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迫切心理而压抑了自我,或仅仅是为了跟上父母要求去看书,但内心可能积攒了不满、委屈,到后期爆发反而会打乱了既有的学习节奏。”

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建议(帮孩子爱上并学会阅读)(2)

亲子阅读是增进亲子沟通、培养亲子感情的良好方式,父母是孩子阅读之路的领路人,《从爱上阅读到学会阅读》倡导通过陪伴式亲子共读,塑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杨毅蓉谈到“适时”“适当”“适度”——在阅读过程中,当孩子产生自己的想法,闪现出可贵的思想火花时,父母应及时捕捉到这样稍纵即逝的时机,给予孩子最充分的肯定,鼓励他大胆说下去;不要盲目跟别人家孩子比,要比较孩子和昨天相比有点点滴滴的进步,就要不吝啬夸赞;在表扬激励的同时,尽量使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指出尚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改进提升。

“亲子阅读是有时效的,孩子长大后,会逐渐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杨毅蓉表示,“这也正是亲子阅读所追求的结果。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最终是否能够养成,确实是与儿童时期的亲子阅读质量相关联的。”书中结合经典畅销读物展开解析,比如《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等绘本、《父与子》等漫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传说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科普历史读物,从不同维度剖析书中妙处,启发孩子找到爱上阅读的“金钥匙”,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

1980年起从事教师工作,杨毅蓉前20年在一线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形成“以‘实’为本,‘实’中求‘活’”教学风格,2006年至今担任上海市民办新世纪小学校长。她在书中谈到:阅读既要“精雕细琢”,也可“不求甚解”——读书,是一件极有趣的事,千万不要把“有趣”变得“无趣”,“更何况,任何一本书,日后还可以重新读。孩子在大量阅读积累后,自然会慢慢‘反刍’明白,何必强求在第一次读的时候一步到位呢?”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许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