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四溅,铁水横飞,如同流星飞舞漫天,相信很多人在看了这种“别样的烟花”表演后一定会很震撼,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主人公,他做的就是这种“别样的烟花”。

杨建军耗费30余年只为保护和传承“确山铁花”,2008年确山打铁花被评为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杨建军在2017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江湖失传铁头功(老祖宗的千年绝技)(1)

讲述匠人故事,品鉴独运匠心,传播华夏文明,本期子牙童趣匠人观察就带领大家走进这位为传承“确山铁花”而付出自己半生心血的老人,杨建军的故事。

每年过年都是确山县最热闹的时候,在农历十四这一天,大家都会来到确山县工业园区观看一场绚丽的表演,这场表演就叫做打铁花,打铁花的场面十分气势磅礴,表演打铁花的艺人们则会光着膀子跑到火海中进行表演,铁花在空中绚烂的绽放,引得数万名观众连连称奇尖叫,而打铁花的艺人们在这样火热的氛围之下献出自己最优秀的技术,这些表演艺人在温度高达上千度的铁花表演中还可以做到毫发无伤,让所有人享受到一场极致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上的多重盛宴。

江湖失传铁头功(老祖宗的千年绝技)(2)

那么这样一场表演究竟是什么,这项表演又究竟起源于哪里呢?

接下来就一一解开这些谜底,“确山铁花”,它也被称作“打铁花”,这是目前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烟火,它最早源自于我国的宋朝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自己的鼎盛,这一活动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素来都有“民间烟火之最”以及“中原文化奇葩”的美誉,一直以来都是当地人对于美好愿望的继承以及对于未来的新奇期盼。

如今这项表演却因为无人传承而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几近灭绝,在2007年,确山铁花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成为了“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后的2008年被正式评选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还公布了这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名单,名单中人数众多,而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共只有五人,却是各地入选人数的第一名。

并且在全国众多的铁花烟火表演中,也只有确山铁花被命名并且成功入选为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表彰相应的传承人,而在公布的名单之中,“确山打铁花”的传承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杨建军。

江湖失传铁头功(老祖宗的千年绝技)(3)

如今的杨建军早已到了古稀之年,他将自己的半生都奉献给了确山打铁花,而他与确山铁花的缘分还要追溯到他只有七八岁的年纪,那年他跟随家人一起观赏了一场极其震撼绚丽的打铁花表演,铁花在天空中飞溅,将周围原本暗沉的夜全部点亮,从此铁花在空中迸发出光亮的那一刻,也永远的定格在了杨建军的脑海中,那时杨建军第一次见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美的东西,打铁花表演不仅在那一夜震撼到他,更是在往后人生的日日夜夜都深深地影响到他。

江湖失传铁头功(老祖宗的千年绝技)(4)

之后杨建军长大了,他长大后进入了县文化馆工作,并且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自己的努力后,成功成为了县文化馆的馆长,因为从小看到的那一场打铁花表演实在太过震撼,而且确山铁花也是当地的一项文化遗产,所以杨建军决定自己要学会打铁花。

于是从1980年开始,杨建军就开始拜访当地的一些民间老艺术家,还找到了民国时期的确山铁花会会长李万发,一次次的登门拜访让李老先生看到了杨建军的诚意,于是老先生决心要收杨建军为徒,亲自教会他怎样打铁花,而杨建军自然十分兴奋,这些年来他遍访老艺术家,还挖掘整理确山铁花的各类资料,期待的就是确山铁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传承,杨建军正式拜老先生为师,他无畏社会上的议论,他要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杨建军的技术日益熟练,而就在这时他的师傅去世了,师傅去世前没能再看到已经中断数十年的打铁花表演,这让杨建军感到十分遗憾,为了重现当日盛况,杨建军费尽周折,找到西山沟一家私人铸造厂,希望主人可以将他们进行冶炼的土炉子借给自己使用,最初作坊的主人不肯借给他们,经过杨建军不厌其烦的一次次拜访,最终还是打动了作坊主人,他们成功借到了打铁花使用的土炉子。

可是工具有了,打铁花的人呢?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杨建军前后投入了将近二十万元的现金,最终组成了一个“确山铁花表演队”。

江湖失传铁头功(老祖宗的千年绝技)(5)

人凑齐了,工具也准备了,接下来就需要正式表演打铁花了,确山铁花的表演首先需要找到一处空旷的场地,并且搭建起一个高达六米的两米花棚,花棚上需要绑满新鲜的柳枝,然后在柳枝之上绑满鞭炮,然后就开始架起煮制铁水的熔炉,倒入足量的煤炭,用鼓风机将炉火全部烧旺,等到火苗已经按捺不住全部往上时,工人师傅们就将废旧的铁、铝以及铜等金属材料全部倒入其中进行冶炼,这样一份铁水就做好了,而当铁水的温度达到了一千六百度时,表演的艺人们就将这些铁水舀出来,然后用自己的力量将盛放在容器里的铁水奋力挥洒到自己的头顶。

铁水的高温度夹杂着火星将花棚上面全部点燃,霎时间铁水加上鞭炮一起在半空中迸发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惊奇,而一时间也只有火树银花四个字可以形容,确山铁花最初是源自于古代时民间的金属冶炼技术和一些道教的炼丹数,之后这也逐渐成为了古代祭祀时宗教礼仪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技术的流传过程中也逐渐吸收了其他的门类,于是就逐渐变成了如今的样子。打铁花表演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大家都十分乐意看着这些有趣并且新奇的事物,可是光有观众其实是不够的。

一项手艺之所以被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它需要人力的介入,只有人们加入进来,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它才不至于失传,而杨建军早年间就看到打铁花的表演者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他知道打铁花这项手艺十分危险,并且也需要耗费极大的体力,所以鲜少有年轻人加入进来。

江湖失传铁头功(老祖宗的千年绝技)(6)

可是这样不行,如果仅仅是依靠老一辈人的参与,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这项手艺的传承就岌岌可危,所以杨建军找到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自己的确山铁花队,杨建军始终认为自己被评选为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那么自己就有责任将确山铁花传承下去。

2004年的元宵节,确山铁花第一次走出驻马店,在郑州第三届中原文化庙会上进行表演,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壮观的铁花烟火让无数人惊叹不已,无数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而这之后,确山县也在其他各地进行表演,这项古老的手艺多次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关注,并且一如既往的惊艳四座。

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视频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