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经济学」供求关系与价格说了:价格上涨后,会刺激供给,压缩需求。同理,价格下降,会压缩供给,刺激需求。这也就是市场调节的原理。当然,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与调节相反,价格上涨投机者买入,需求增加。价格下跌投机者卖出,供给增加。所以,当市场中投机者过多,就会导致市场调节失效。投机者作为市场不稳定的罪魁祸首,大概分为三类:垄断,囤货居奇,炒客。

经济学价格理论(价格弹性与市场调节)(1)

当然,市场本身的滞后性也是不稳定的一个原因。商品存在生产周期,当生产周期太长,如生猪养殖:猪肉价格上涨,大家都加大养殖规模,导致下个周期猪肉供应太多,价格下跌严重。就像今年夏天猪肉才十块钱一斤一样。可以看到,生产周期越长,这种滞后性就越严重。所以,解决这种滞后性的方法就是缩短生产周期。这是价格和供应的滞后性,同样作为市场调节的需求没有这种滞后性。

经济学价格理论(价格弹性与市场调节)(2)

他们都有的叫价格弹性,也就是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或供应的变化程度。价格引起的需求改变叫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引起的供应改变叫供应价格弹性。把它们两个加起来就叫商品价格弹性。很明显,当一个事物的价格弹性越大,市场调节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则弱。对于需求价格弹性很小的,也就是价格改变后,我们该买多少还是多少,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不严谨讲叫刚需。对于这两种弹性,微观经济学说了很多,有需求价格曲线和供应价格曲线,弧弹性,点弹性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不过要注意,对于交叉价格弹性,很多人表述得不正确,不是有那种结果的就一定是替代品,互补品。而是互补品和替代品之间,会形成那种交叉结果。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搞错了。因为a价格上升,b需求量上升不一定就是替代,也可能是上游环节。比如地板和木材的关系。

经济学价格理论(价格弹性与市场调节)(3)

好了,今天大概说了价格弹性和市场调节,明天我们说说边际效用和购买力效应。也就是为啥富人愿意多花冤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