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复杂型关节炎,痛风是和人们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之一,且随着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群体也日趋年轻化。在我国,男性痛风的发生率是女性的6倍,另外,随着年纪的增长,患痛风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中老年的男性和停经后失去女性荷尔蒙保护的妇女,是最常见的痛风受害者。

痛风与运动治疗(选择正确运动方式对痛风治疗很重要)(1)

痛风是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关节肿胀和痛风石为主要表现,可导致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病,常常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伴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安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折鹏云医生表示,痛风治疗的重点是镇痛、降尿酸,尤其降尿酸治疗是痛风防治的核心。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患者包括部分临床医师,往往只是关注痛风的饮食和药物治疗,忽视了运动对痛风的防治作用。尽管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证实运动本身能降低尿酸水平,但是运动疗法可以减少内脏脂肪,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缓解关节疼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但运动是把双刃剑,适当的运动有益于降低血尿酸,剧烈或者过度的运动则会导致尿酸增高。这是因为剧烈运动的时候,机体耗能增加,大量的ATP消耗,其分解产物使得尿酸生成增多;而且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尿液减少,使得尿酸排泄减少,乳酸堆积亦可影响尿酸的排泄。研究表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痛风发病率,适宜的运动可以改善痛风患者的心肺耐力、身体成分和运动功能障碍,可以发挥降低血糖、血脂、血压,有助于减轻体重,减少尿酸在体内的堆积,从而间接降低尿酸浓度。

痛风与运动治疗(选择正确运动方式对痛风治疗很重要)(2)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运动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宜、是否科学。运动不足,达不到预期目的,运动过量则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加重病情。那么痛风的运动治疗,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1、要遵循个体化原则。运动时需结合自身年龄、身体素质、基础疾病、兴趣爱好、运动条件、运动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易于实现、安全性较好的运动形式。比如年龄较大或者合并心肺疾病者,宜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适宜负荷原则。选择并完成适宜的运动和运动量以达到理想治疗的效果。具体的表现为适合的方式、运动的强度、时间以及运动的频度。推荐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方式,运动时心率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80%,推荐运动时间为下午,运动时间控制在20-60分钟,运动频度可每周5次或运动2-3天休息1天。

3、循序渐进原则。运动负荷要从小到大,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休息次数由多到少,休息时间由长到短。在每次运动前,选择合适装备,并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4、适时调整原则。如痛风急性发作,则应中止运动,积极治疗,待缓解后重新开始运动。此外还应根据天气状况、身体状况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如阴雨、大雪以及污染天气则不适合运动,因为低温也是痛风发作的重要诱因。

痛风与运动治疗(选择正确运动方式对痛风治疗很重要)(3)

痛风患者运动应避开常见误区:

1、工作和劳动可以替代运动。体力劳动不能代替运动,因为体力劳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某个或某一些肌群的局部运动,达不到全面锻炼和协调运动的目的,而且长时间单一动作,可能导致肌肉劳损。从心理层面上讲,工作是被动的,运动的主动的,而主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2、痛风发作期运动可镇痛。痛风急性期运动非但不能止痛,反而会加重病情,急性期应患肢制动,充分休息,疼痛缓解3天后方可恢复运动。

3、运动后尽快冲凉降温。运动后降温过快一方面降低呼吸系统局部抗微生物能力,引发感冒及呼吸系统感染,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血液中的尿酸盐在关节中沉积,引起痛风发作。

  4、运动后短时间大量补水或进餐。运动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扩张,立刻饮食对身体伤害大。补水过快、过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加重心脏负担,运动后更切记不可食用冰冷食物,冰冷的食物会影响体温的散发,引起感冒、腹痛、腹泻等。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编辑:少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