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爱“风雅”之事。

登高望远是风雅,结伴泛舟是风雅,饮酒高歌是风雅。

最风雅的事情莫过于吟诗作对,写词唱曲。

除此以外,佩戴玉饰也是风雅之事。

若将玉与诗歌结合,则更是风雅至极。

事实上自古流传下来的关于玉或文中带“玉”字的诗文不在少数。

很多诗词大家的作品中也常见“玉”。

可见文人们对于玉的崇拜、喜爱非同一般。

也不枉古人将君子比德于玉。


在说古代诗词中的“玉”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为什么很多名家的诗词中都会出现“玉”。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1)

名词中带“玉”

很多诗词中虽然带“玉”字,但并非是故意所为,而是因为诗人所在之地、诗词中所写之物的名称均带有“玉”字。

在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带有“玉”字的最著名的地名非“玉门关”莫属。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关山月》一诗中就将玉门关写入其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诗中首两句写边关景色,意在营造苍凉之感,这两句中分别提到了“天山”和“玉门关”,看似写景,事实上“天山”和“玉门关”都与“玉”有很大关系。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2)

“天山”在此指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的祁连山,它绵延于丝绸之路之上,盛产玉石,祁连玉正是因为产于祁连山之上而得名。祁连山位于甘肃酒泉附近的玉石矿带所产玉石被称为酒泉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

“玉门关”更是与“玉”息息相关。“玉门关”这个名字本身的由来就是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它曾是我国古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玉门关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在西域设置的第一关卡,为当时都尉治所,属敦煌郡管辖。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千米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全部为黄胶土版筑的城墙,西、北墙各开一门。如今的玉门关只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不复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华,默默地伫立着,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海关、防御要道。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3)

古人似乎对玉门关这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要道非常偏爱,所以如今我们可以在很多诗词中看到它。其中最著名的诗要数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似乎诗中只要提到“玉门关”就脱离不开一种悲怆苍凉之感,班超的“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如此,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如此,岑参的“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如此……每每提到玉门关,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惆怅,是孤独,但它依然坚守在中原联通西域的重要位置,它打开了中原玉石文化的扉页,见证了中原玉石文化兴盛的过程,是中原玉石文化长卷中不可不提的重要篇章。

玉门关作为和玉紧密相关的地名时常出现在诗词中,但是却不及以“玉”命名的物品在诗词中出现的几率高。从建筑到日常用品,用饮食到服饰,诗词中出现的有关“玉”的名词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4)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5)

杨万里的“玉殿朝初退,金门马不嘶”;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杜牧的“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王安石的“玉斧修成宝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鸾”;黄庭坚的“泉响风摇苍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吕岩的“瑶琴宝瑟与君弹,琼浆玉液劝我醉”……

我们能说出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将上述诗句中的“玉”替换成其他的字,诗句未必不通顺,但是却少了一份“意境”。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仔细推敲过的,之所以大家都将目光锁定在了“玉”上,一是因为玉尊贵崇高的地位,二是因为诗中所写之物与玉有一定的共通性。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6)

玉,尤其是和田玉在古代是帝王专用,贵为“帝王玉”的和田玉尊崇无比,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在诗词中诗人用“玉”来形容物,就是希望借“玉”来形容该物的尊贵地位。如李煜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李煜作为前朝皇族虽然生活优渥,但最终逃不开当朝的制裁。所以纵然可以居住在有“雕栏玉砌”的皇家园林中,却已物是人非。

再说诗中所写之物与玉的共通性。如白居易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此句在诗中用来形容音乐的动听,就像是大大小小的珍珠掉落在玉石盘中发出的美妙声音。和田玉相互敲击时的声音优美悦耳,古代更有将玉石制作成乐器的传统,因此以珍珠落在玉盘的声音形容乐声优美再合适不过了。若将“玉盘”换成“石盘”或“瓷盘”,则不能让人在第一时间联想到音乐的动听。当然,用玉来喻物最多的还是借用了玉的珍贵、稀有的特点。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7)

以“玉”喻人

除了以玉喻物外,古人更是以玉来喻人。古人擅长以各种圣洁之物比喻君子,比如兰草、竹子、梅花等等,其中玉也是最常被用来喻人的。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8)

玉最常用来比喻帝王及美女。用玉比喻帝王自然是因为玉在古代代表着王权,而用它来比喻美女,则是借用了玉温润、纯净、坚韧的特质。

用玉比喻帝王要从仓颉造字说起。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受黄帝委派创造文字。在造“王”字的过程中,仓颉以珍贵的玉石作为“王”的象征,因此一根绳子串了三片玉石片代表大王的“王”字,“王”字加一点就变成了玉字,其所示是王者怀中的物品,足见玉的珍贵。所以从那个时代起,就有以玉来比喻君王的传统。从另一方面来讲,因为有“玉德”之说,因此玉被赋予的“仁、义、智、勇、洁”等高尚道德是与贤德的君主,仁义的君子品德相符的。“君子必佩玉”、“无事玉不去身”等说法也正好印证了君子和玉的关系。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9)

以玉来比喻美人的手法不仅在诗词中常见,即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也常见。如“珠圆玉润”、“亭亭玉立”、“粉雕玉琢”、“冰清玉洁”、“小家碧玉”、“仙姿玉质”、“仙姿玉质”、“冰肌玉骨”……这些带“玉”字的成语或是用来形容女子绝世容貌的,或是用来形容女子端正品行的,无一不是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

在诗词中用“玉”形容女子有的时候比较直接。比如在龚自珍《夜坐》一诗中的最后一句:“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诗人直接将美人比喻为圣洁高贵的玉,说明美人与玉一样令君子神往,值得人追求。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10)

诗人还喜欢在诗词中以“玉人”指代美女,其中最有名的诗句要数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写到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南宋词人辛弃疾有多首词都提及“玉人”:“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玉人好把新妆样,淡画眉儿浅注唇”、“玉人今夜相思不,想见频将翠枕移”、“玉人还伫立,绿窗生怨泣”。

除“玉人”外,“玉颜”、“玉容”、“玉貌”也是形容美女常见的词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马嵬坡下泥土里,不见玉颜空死处”,以“玉颜”指代杨贵妃。王昌龄在《长信秋词》中用汉帝宠妃——班婕妤的口吻以“玉颜”形容自己:“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玉容安知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三首则是分别以“玉容”、“玉貌”形容女子。

无论是喻物还是喻人,古人纷纷选择了“玉”,可见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玉是神话中神力的源头,是天地间精华的所在,是皇权至高的代表,更是国人的向往。

古代的关于玉的诗句(冷知识古代诗人比喻美女为何都爱用玉字)(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