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说了一件真实的事情,让我感动不已,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寺庙里的八大名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寺庙里的八大名僧(他成了拉萨著名的)

寺庙里的八大名僧

前段时间,听说了一件真实的事情,让我感动不已。

故事的主人公,是拉萨色拉寺的一名僧人。

色拉寺、哲蚌寺和甘丹寺,并称拉萨“三大寺”。名为“寺”,其体制更接近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府。六百年来,好学的僧人们从四川、青海、甘肃以及西藏本地源源不断进入这三所寺院,学习高深的论著,最终获得“格西”(博士)学位,或留校任教,或回到家乡寺院成为经师,将自己平生所学倾囊直授给本地的僧人。

到现在也是如此。

这名僧人的真名,在这里隐去,姑且叫他阿旺吧。

阿旺,原来并不懂藏医学。和大多数色拉寺学僧一样,只是一名来自外地的年轻僧人。但是,阿旺的心特别特别软。

到街上买东西的时候,看见流浪猫狗,总会给吃的;

看见乞丐,没有一次不布施的。

去过色拉寺的人都知道,色拉寺的门外,也有很多乞丐。现在因为城管干预,乞丐少多了。十年前左右是一大堆的。这些乞丐除了穷,不少还身染重病,什么断了腿、折了胳膊、长大疮、流脓……天长日久,衣服也褴褛油腻,身上也发出恶臭。普通人经过,都是要绕道走的。

但是阿旺一次也没有避开过。

每天辩经结束后,他会端着一盆糌粑土豆什么的,去寺外送给那些倒卧在地的可怜人。自己吃什么,也给乞丐吃什么。自己有奶渣酥油,也给乞丐吃奶渣酥油。

——十几年前,拉萨的建设还没跟上来,游客很少,蔬菜罕见,食物也比较匮乏。

可是,糌粑能让人吃饱,却治不了病。

那些乞丐犯病时,往往会痛得大声哀嚎,在地上翻来滚去,甚至用头撞墙恨不得一死了之。那苦号的声音,在夜深人静时甚至会传到寺院里。

阿旺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了。那种声音,他一听到,心里就像被抠开一个口子似的,生疼。

经历了多个不眠之夜后,他作出了一个很大的决定:

学医。

阿旺相信藏医,他自己的好多病也是藏医治好的。他没有钱让每个乞丐都得到救治,就决定让自己成为一名藏医,让乞丐们得到救治。

那时候,拉萨已经有职业的藏医学院了。可是,一个在寺内读书,出门都要报告的僧人,怎么能天天去藏医学院呢?

他决定自学。

买来了《晶珠本草》《蓝琉璃》等藏医学书籍,每天一结束上课和辩经就回到房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到了深夜,眼睛熬红了还接着学。

人一专注在这上头,就容易忽略了其他。

渐渐的,阿旺的学习成绩下滑了,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半的辩经,他也常常缺席了。

跟任何一个普通学校逃课的学生一样,阿旺受到了校方(寺管会)的警告。严厉警告好几次以后,寺院甚至撂下了重话:你要是再缺席辩经,就开除!

阿旺,一点也没有为自己辩解。他低着头一声不吭,回头就尽力从吃饭、睡觉中挤时间,以便两不耽误。还是班上的同学们看不下去了,去跟寺管会说明情况,说阿旺是在学习藏医,才获得了寺院的谅解。

一年多后,阿旺的藏医学小有所成。他欣喜若狂地跑到寺院门外,为那些乞丐们把脉、尿诊(藏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法),然后一一给他们开药,又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去藏医院买药,回来分发给乞丐们。

还别说,真有好几个人吃好了!

恢复了健康的一些人,就站起来回到了家乡,或者做小生意,或者种田放牧,就这样从一个毫无尊严的乞丐变成了自立自强的人。

阿旺的名字,被他们带到了自己的家乡。

于是,家乡再有人到拉萨朝拜时,也找到了阿旺,求他给自己诊治疾病。渐渐的,僧医阿旺的名声就这么传开了。

那时,阿旺正在拼命地读书学习,想补上从前拉下的功课。可是看着那一张张渴求的面庞,他实在说不出拒绝。救度众生,不也是菩萨的誓愿吗?

于是,我们的阿旺不曾拒绝任何一个人。他耐心地听着老阿妈的唠叨、老阿爸的呻吟,他耐心地为每一个人把脉、问诊……为此,又耽搁了自己的饮食睡眠。

班上的同学们又看不下去了。他们再度集体来到了寺管会,发出了请求:请让阿旺成为寺院的藏医吧!

西藏的大寺院,基本都有藏医诊所。正好,当时色拉寺诊所的藏医才离职不久,寺管会便将阿旺安排进了诊所,接替那位藏医的职位。

在阿旺轮值的时候,不管来的人是穷是富,是汉是藏,是老是幼,他都一视同仁,非常地耐心温和。不管排队有多长,他都会看完最后一个,才回去睡觉。遇到贫穷的人,他不但不收诊费和药费,还会自掏腰包送给病人医药,甚至一点生活费。

这样的医生,怎么会不出名呢?

阿旺的名气,渐渐不亚于拉萨市的一些在职名医了。很多人一早就来排队,只为求他看治。因为病患太多,诊所老是推迟关门(有时候寺院大门都关了,他这还有病人呢),影响了身边一些相关人的休息,就有人抱怨。这时候,阿旺也是一点都没有骄矜,他还是跟以前一样,从不自辩,只是抱歉地一笑。

医学,是一个庞杂又精微的专业体系。西医也好,中医也好,没有五六年是打不好基础的。更别说自学了。

可是阿旺仅一年余便“速成”藏医,最终成为了色拉寺小有名气的藏医,我想,这是因为他有着真正“慈悲心”的缘故吧。

因为慈悲,学医的心就格外猛厉。将病人的小疾,也当做了自己的大苦。

写下这个故事时,我想起了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⑴,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藏语中管医生叫“曼巴”。阿旺现在有个外号,叫“菩萨曼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