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虽然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在汉朝的废墟之上各自开创或奠定新的政权,但最后统一天下的确实司马氏的晋朝。司马氏早在司马懿时期就开始篡夺曹魏的政权。魏明帝曹叡临终前,以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司马懿消灭曹爽,逐渐把控朝政。经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的经营,最后司马炎成功取代曹魏,开创西晋。其实原来在曹叡的意向中,司马懿不是辅政大臣,而是另有其人。那么为何曹叡最后又选择司马懿呢?小编下面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相关人物介绍
曹叡临终选择辅政大臣这件事情,有四个人参与,分别是曹爽、曹宇、孙资、刘放。当然司马懿后来赶回来受诏辅政,那都是曹叡决定人选后的事情了。下面小编简单介绍一下上面提到的四个人。
- 曹宇
曹宇是曹操和环夫人的儿子。在太和六年的时候,改封为燕王。在还没有即位的时候,曹叡和曹宇总在一起,感情特别好。等到即位之后,曹叡对曹宇也是非常宠信,异于其他的曹魏宗室。
- 曹爽
曹爽的父亲是曾经抵御诸葛亮进攻的曹真。关于曹真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正经八百的曹魏宗室,父亲叫曹邵,给曹操征兵的时候被豫州刺史黄琬所杀;一种本姓秦,父亲是秦伯南,曾经替曹操而死。所以曹操将曹真认为养子。不过不管怎么说,小编都将曹爽视为曹魏宗室。就如曹宇一样,曹叡没即位的时候,和曹爽的关系也不错;即位之后宠信有加。
- 孙资
孙资少年聪慧,但是点实在是背,三岁就孤独一人,被兄嫂带大。王允、曹操都曾征辟他,在贾逵的劝说下,孙资答应出仕,辅佐曹操。到魏明帝时期,孙资担任中书令。
- 刘放
刘放是刘氏宗亲,曾依附一个叫做王松的豪强,并且劝说王松归附曹操。魏明帝时期,刘放担任中书监。
曹叡最初的选择
上面小编也提到了,本来辅政大臣的名单中,压根就没有曹爽和司马懿。那么曹叡最初的选择都是谁呢?根据《裴注三国志》的记载,有两个名单。
一、大将军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
二、大将军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
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区别只是少了曹爽,其实没有太大的矛盾。其中曹宇、曹爽已经提过了,曹肇是曹休的儿子,秦朗是曹操的养子,夏侯献一看就是夏侯家的,也跟曹家沾亲带故。所以说曹叡原先的计划中,全都是曹魏宗室,并没有外人的位置。
孙资、刘放的干扰
大概人物都介绍了之后,就该说到曹叡是怎样改变主意,找司马懿来辅政的了。其实这完全是孙资、刘放的手笔,当然和曹宇也有一定关系。关于具体过程,也是多个版本,才会有上面两个名单。大致上差不多,只是细节有出入,还有很多细节可以互为补充。小编分列在下面:
《三国志》版本:曹叡跟曹宇说了辅政的事,拜他为大将军,但是曹宇对这件事不感兴趣,一个劲地推辞。曹叡就找孙资和刘放,让他们给自己出出主意。曹叡问孙资、刘放,曹宇是怎么回事。孙资和刘放回答,那是因为曹宇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担不起这样的重任。曹叡想起曹爽,问二人曹爽能不能代替曹宇,二人觉得可以。于是曹爽算是定下来了。随后孙资和刘放又让曹叡让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曹叡合计一下有道理,于是给司马懿下诏书。
本来都是自家人吃蛋糕,突然蹦出来一个司马懿,曹肇等人(应该就是曹肇、夏侯献、秦朗)劝住曹叡。曹叡一度有放弃司马懿的想法,后来又反悔。于是曹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都被免官。
《汉晋春秋》版本:曹叡找了曹宇、曹爽、夏侯献、曹肇、秦朗五个人辅政,孙资和刘放长期接触权力中心,引起夏侯献、曹肇、秦朗的不满。如果政敌顺利掌权,那孙资和刘放的下场自然就不用说了。于是孙资和刘放就趁着曹宇等人不在,向曹叡进谗言。
孙资和刘放问曹叡谁来辅政,曹叡说:“你们没听说我要用燕王吗?”孙资和刘放就说曹肇等人的坏话,又说藩王不可辅政。曹叡被忽悠得晕头转向,就问二人改换谁。二人于是推举曹爽和司马懿,曹叡同意。
孙资和刘放出去后,曹肇又进来,哭着劝谏曹叡,改变了他的想法;曹肇出去后,孙资和刘放又杀回来,又改变曹叡的想法。为了稳妥,刘放劝曹叡写受诏,曹叡已经病得不行了,刘放就用曹叡的手亲自写,最终扳倒曹宇等人。
《世语》版本:孙资和刘放与夏侯献和曹肇关系特别不好。有一次,在宫殿中有鸡在树上休息,夏侯献和曹肇就借引子指桑骂槐,互相说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说实话这就属于非常幼稚的表现,看看人家司马懿,面对强敌全靠一个忍字。面对曹操的猜忌,司马懿老老实实干活;对抗诸葛亮,司马懿龟缩在塔下不出来;日后对付曹爽,司马懿也是采用装病的方式。有了这等手段,司马懿才笑到最后。所以说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夏侯献和曹肇的手腕其实并不怎么样。
夏侯献和曹肇表现出来剧烈的敌意,肯定让孙资和刘放感到畏惧。人家孙资和刘放就在曹叡身边,有的是时间嚼舌头。二人劝曹叡罢免曹宇等人,召回司马懿,曹叡留个心眼,问谁能制约司马懿。二人推荐曹爽。曹叡问曹爽,能不能担起责任。曹爽当时吓得汗流浃背,还是刘放踩了他一脚,告诉他怎么回答。于是曹爽、司马懿被确定下来,曹宇等人失势。
余论
史料之间有冲突是正常的事情。结合三者,我们能够得出结论。那就是曹爽代替曹宇的大将军位置,以及司马懿回朝,都是孙资和刘放干的。结果就是曹爽上位之后,提拔一批名士、老乡、亲属,挤占曹魏老臣的位置;又进行过于激烈的“正始改革”,失去人心。司马懿蛰伏起来,趁曹爽和曹芳拜谒高平陵时发动兵变,消灭了曹爽的势力。归根结底,曹魏被司马氏代替,与孙资和刘放是分不开干系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