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这样的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为什么韩信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在老淮安市流传着几种说法。

说法一:韩信年轻时有两种爱好,一是钓鱼,二是剑,当地一个屠夫要他的剑,他不给,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说法二:一次经常周济韩信的漂母生病了,韩信为了给漂母弄点肉吃,到屠夫那里赊肉,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说法三:韩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说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我就不要了,在韩信做了大将军后,还去看过这个屠夫,不但没有报复他,还让他作了手下的中尉。

胯下之辱好处(教会了我们什么)(1)

我们大抵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不要认为韩信是胆怯,而是看清局势的睿志。

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在生活中还未成功前的隐忍,更要学习韩信对以前的事物的一种重新审视;对现在的事物的正确对待。

为什么这样说呢?“胯下之辱”虽然让韩信受尽众人嘲笑,但不可否认它也是韩信成功的重要因素。韩信认识到了这件事对他的积极影响,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以此来体现自己的大格局;大胸襟.这更是会让手下更信服于他,成为韩信更进一步的基石。

为什么刘邦会夺走韩信的兵权,可能不仅是因为他过人的智慧,还有他深不可测的心机。

胯下之辱好处(教会了我们什么)(2)

韩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