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多时候常常忽略身边的美好事物

自己虽然开车到过国内许多省份

但如身为江西人

却对省内的井冈山、庐山、三清山、龟峰、大觉山、武功山、鄱阳湖、滕王阁等

名胜之地一个都没去过…

而作为新昆山人

老毛病又犯了…

身在昆山

却连著名的昆曲大剧院也没去过

更别说正儿八经的听一回昆曲了

今天特意去了昆山的亭林园

里面有个昆曲博物馆

于是有机会第一次系统地了解一下昆曲

那就写点文字做个总结

【昆曲为什么孕育于昆山?】

>江南沃土 物产丰富

>钟灵毓秀 人文荟萃

>民间具有悠久的艺事传统

>有一批热衷于昆曲改良的艺术家

【昆曲之源在哪里?】

最开始应该是来自盛唐时期的宫廷雅乐

在阳澄湖畔与本土民间音乐相结合

成为昆山腔滥觞之源

又经过许多人共同努力

不断改良

攀上艺术巅峰

在南戏四大声腔中

抵达“惟昆山为正声”的境界

【南戏四腔中为何昆山为正声呢?】

唐玄宗时期的宫廷乐师黄幡绰

为人滑稽谐趣且精通音律

善于表演参军戏

安史之乱后黄乐师流落昆山

于是就顺便把“字有肩,板有眼,阴阳浊清”的宫廷音乐带到了昆山

同时

这个黄老师还培训了当地的音乐爱好者

教他们表演等一系列专业知识

并成功演出了傀儡戏

借助昆山水网发达的地理优势

当地村民便创造了水上演出的表演形式

水傀儡一时蔚然成风

形成了早期的“昆腔”

元代时

北方流行唱北曲的杂剧

南方则流行唱南曲的南戏

南戏的声腔主要有四种

“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南词引正》中说

“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

元朝末年,江山易主,战火纷飞…

吴中巨富顾阿瑛弃商从文

在界溪与绰墩附近建造玉山草堂

延揽天下名士

举办玉山雅集

文人填词

曲家谱曲

唱者高歌

顾坚是元末明初的戏曲家

自号“风月散人”

为昆山千灯镇人士

也是太学生

《南词引正》中提及顾坚世居昆山

“精于南词,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顾坚又是顾阿瑛的好朋友

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诗客宴会

吟唱南曲

于是昆山腔逐渐就在昆山一带形成了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1)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2)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3)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4)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5)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6)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7)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8)

昆曲内容(有关昆曲的那几点事儿)(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