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开全

思娘想娘泪满眶(世上还是娘最亲)(1)

我母亲1943年出生于洪湖市曹市镇。

母亲有九姊妹,九姊妹中,我母亲上面有两位姐姐,一位哥哥,下面有三位妹妹和两个弟弟。

六位姑娘中,我外公给母亲取的名字最好听。“凤贵”是我母亲的学名。我懂事时,外公总是轻言慢语喊我母亲“三姐”。

五位姨妈的名字都没有我母亲的名字讲究,“胡儿”“大姑”“小姑”“月桂”“香桂”。

外公特别宠爱他的三姑娘,取名“凤贵.”意喻女儿能成人中之凤,一生富贵吉祥。

命运给我母亲开了一个大玩笑。

十六七岁的少女是花雨的季节。母亲十七岁那年患了眼疾,缺医少药的年代,痛得死去活来的她,可叹右眼失明。处于如花似玉豆蒄年华的青春,我母亲内心的痛苦是巨大的。

母亲从那时起,由一朵鲜花变成了卑微的小草。我庆幸母亲的卑微,她像小草一样顽强,有春风吹又生的活力。

母亲是一颗小草,她老实,善良。这个世界除脾气暴躁的父亲对她伤害外,我每一次和她闲谈中,总是说这一生遇到许多“福禄星”,一些好人都在帮她。

干集体时,栽秧割谷母亲母亲眼睛视觉差,没有别人利索,驻队的夏家严书记让母亲趁亮收工。

有些妇女秧插的不对行,不对路,东倒西歪的。检查质量的队长用白纸剪成乌龟做白旗,插在做事马虎者背上。也有一些不服气的指出我母亲插秧没插好。大队书记说:张姐眼睛不好,你们不能跟她比。

我笑着问:姆妈,您做事没有别人能干利索,分组分班别人要您在一起吗?

母亲说她这一生遇见的好人多,没有受人歧视。插秧锄草别人挑大头。对帮助过她的人如数家珍:顾姐,梅婆,俞伯,汪三爹,麻五爹……

母亲初嫁彭家时,父亲不顾家,奶奶即精明又能干。母亲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三年后母亲开怀生了姐姐,母亲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隔三年我出世,母以子贵,不顾家的父亲才有了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母亲生了五胎,除饿死了一位妹妹外,两儿两女健康成人。

我们四兄弟姊妹都没有吃一天的奶,是母亲半夜起床两次,用钵子炖米糊糊喂大的。白天在集体劳动挣工分,夜晚为儿女换尿片喂米糊糊,付出了多少的辛酸苦辣!

儿多母苦,我和弟弟年龄相差不到两岁,多病多难。弟弟脑膜炎,割扁桃体。没人照顾,玩水掉河里差点淹死。母亲深更半夜提心吊胆抱发高烧的弟弟去乡卫生所。半夜起床的医生胡乱打了一针,弟弟屁股鼓起一拳头大的包,烂的看得见骨头。

我小时候面黄肌瘦全身无力,母亲求队里元香哥帮忙,走六十多里路去沔阳城看病。拜菩萨求巫医,扎草人,煎油锅,做黄表纸。抚儿育女操碎了心。

我周奶奶对我母亲不怎么好,我记事起,目睹我周奶奶拿竹篙子追起我母亲打,但至今没有听母亲对奶奶的怨言。周奶奶活了81岁去世,母亲端茶递水服侍了九年。

“屋檐沟里的水,点点滴在旧窝里”,母亲的善良孝道,潜移默化感染了我的爱人。周奶奶在我们结婚八年后去世的,有幸长寿的奶奶享受了四世同堂天伦之乐。忠厚的母亲用任劳任怨的行动为儿女们做了榜样。

我母亲有苦水只能回娘家诉。外婆宽慰抚儿育女心力憔悴的母亲:凤儿,慢慢来,不要着急。那有颗颗米都能到手的咧。

母亲没有读一天的书,讲不出“八百置舍,千金买邻”的道理,左右邻居和睦,受人尊敬。

母亲对我说:娘沾你们弟兄俩的光,在湾子里名声好,遭人喜欢,娘大事小事求人,有求必应。

儿子心里长愧,没有母亲耳濡目染传输乡里乡亲的恩德,但母亲潜移默化,感化儿子做一位正直善良的人。

前些日子,大清早举杨叔打电话来说:尧平你回来一下,你姆妈病了,打了几天针,走路都没有力气。我用自行车天天接送,贺医生建议到大医院搞个检查。

父母年纪大了,只要是老家打来的电话,我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我语无伦次地感谢举杨叔对我母亲的照顾,答应把门市部里的事情安排一下后,马上就回来。回到家,病怏怏的母亲清理好了衣服,几个蛇皮袋装满青菜、萝卜、大米、干萝卜丝。

母亲正在吃力翻动酱坛子。看到母亲弱不禁风的背影,心里面即痛楚又怨气:病成这样了,还在顾儿顾女。

我喊了声:姆妈,别带这么多。

母亲见我回来了,口里还埋怨举杨叔不应该打电话告诉我,过两天就好了。

豌豆酱,炸糊椒有故乡的情结,儿时的味蕾。儿时虽然没有吃过母亲的乳汁,母亲几十年的腌菜味比乳汁更香,无论儿子漂泊到那里,母亲那独特的腌菜味,像一根风筝线一样,紧紧地攥着儿女们的心。

母亲吩咐我多带一点,兄弟姐妹都分一些。

母亲还有一件传家宝,它用布袋子包裹着一个“称呼”小本子。里面记载着祖宗的生辰八字和忌日。这是逄年过节,给死去的祖先封年节喜钱的称呼。曾祖考,祖考,显考,伯考,按辈份,落款也不尽相同。封年节喜钱给曾祖父,落款必须是孝重孙,祖父应该落款孝孙。如果是叔考某某老大人,落款应该是孝侄。还有姑,舅,姨等的称呼。不要小看这“称呼.”本子,马虎不得。它是对祖先和死去的亲人的情感寄托,后辈感恩祖德,母亲像对家谱一样敬畏。

每年除夕,母亲把“称呼”本,冥钞,面糊递给我手上,吩咐我写“糊壳”,在除夕吃团年饭前,到祖坟地烧给故去的先人。

思娘想娘泪满眶(世上还是娘最亲)(2)

来汉第二天,我带着母亲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做胃镜时,母亲躺在病床上,像一只待宰的羔羊。由于母亲耳聋,护土要我传达一些注意事项。母亲是坚强的,忍受着痛苦配合着医生。没有给儿子心里添堵,没有给护士添乱。反酸的口水,泪水刺痛着儿子的心。

我默默祈祷菩萨保佑母亲。

谢天谢地,检查结果无甚大碍,萎缩性胃炎。

父母来汉,我爱人决定两位老人就住在我门市部里。起居方便,早晚走路散心离汉江公园近。兄弟姐妹来看望父母也非常方便。

思娘想娘泪满眶(世上还是娘最亲)(3)

细心的爱人把洗脸盆、牙刷用红布做了记号,买了手电筒方便父母半夜上厕所。

初来几天,母亲一人总是孤独的坐在卧室后面。我说:姆妈,您郎到外面晒太阳去。

其实我懂母亲的心,一个瞎盲闭眼的乡下老婆婆,怕给儿子丢脸。

在儿子心里,母亲是天下最善良的人,是天下最美的母亲。

每次和爱人安装回来,母亲接下儿子的工貝包,笑着脸问:今天又赚了几多钱?

我掏出荷包的钱说:一天可以赚一千块。

母亲笑的好灿烂,好开心。

我附在母亲的耳边说:有时候一天可以赚一亩田的粮食,够您岔吃岔喝。我不在门市部的时候,您把门市部灯打开,亮亮敞敞,生意都好接些。

母亲说:节约一点是一点。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在武汉,父母来汉才有机会陪父母亲吃个团圆饭。天气睛朗,陪两位老人坐地铁到洪山礼堂看花鼓戏《乡月照人还》。

思娘想娘泪满眶(世上还是娘最亲)(4)

坐下来陪母亲聊天的时候,听她讲娘家的故事。外公家业颇大,放牛娃都有好几个。母亲的祖父是牛医生(兽医)会行武。祖父和我外公都是美鬓公,胡须飘逸胸前。

母亲说外婆蛮能干,摘野菜蒸米粑粑吃。地米菜,老鸦菜,榔树皮,香椿心……

1954年大水比后,外公携全家从京山避水灾回到家园,出嫁了的大姨妈没有看见外婆,问外公:怎么没看见姆妈回来?

外公故意哭丧着脸说:你姆妈被洪水冲走了,死在了外面。

大姨妈一听,伤心地嚎啕大哭。

母亲知道外公在逗大姐,笑着说:大姐,爷爷骗你的,姆妈在后面走,马上就到。

母亲讲到这些往事时,开心得哈哈大笑。我爱人走到门市部前面来笑着问:妈跟你讲的些么事?这么好笑。

我说:听姆妈讲过去的事我听。

爱人笑着说:你们娘俩讲的镰刀都割不断,那有这多话要讲咧。

母亲耳背,问:你跟小娥讲的些什么?

我附在母亲耳边笑着说:小娥要我跟您写一本书,把您记在万年书上。

母亲当真,站起身来,连连摆手:不写!不写!

思娘想娘泪满眶(世上还是娘最亲)(5)

这就是我的母亲,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忠厚善良的母亲,心里装着儿女,口里念着别人的好,记住别人恩的母亲。儿子那里有能力为母亲写传,穷词索句也赞美不了我的母亲。

这几天母亲惦记着老家,担心门不知关没有关严,菜园子里的菜,被褥床单要拿出来晒一晒,让我们回家过春节能有干净暖和的被子盖。

有母亲真好,老家的门为儿子打开,回家有热茶冷水,睡在被窝里能嗅觉到棉花的香味。世上只有娘最亲,不管你身在何处,母爱就是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母爱是一把伞,为你遮风挡雨、无私地为你付出坚辛。母爱是你身后坚定的目光,蓦然回首,才看到母亲守望的身影。

愿天下儿女,感触人间亲情。解读母爱的缠绵。

(作者简介:彭开全,男,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人,现居武汉。湖北省报告文学会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小说入选省年度精品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