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过早下结论(对前30年有关评价的几个问题的商榷)(1)

刚刷到一篇比较理性评价前30年的文章,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与网络上一些完全诋毁和否定前30年的文章比起来要理性得多。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有几点还是值得好好商榷的。因为历史是一种已经过去了的客观存在,过去了的东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既成事实。因此,我们在评价已经过去了的历史时既不能抛开当时的历史环境,又不能凭个人喜好,更不能任意放大或缩小已经过去了的历史事实。

在这里针对网络出现的一些比较普遍的认识盲区谈些个人看法,与大家一起商榷与探讨。

在对前30年的历史评价上涉及到的有关于前两个五年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10年等几个阶段的评价问题。一般认为除了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其他各个阶段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也就是说,前30年,只有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其他20来年都是错误的。对此,笔者想谈谈个人看法。

1、关于‬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策略,同苏联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并得到了苏联的友好援建。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基本形成了新中国工业的大体框架,取得很大的成绩。

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过早下结论(对前30年有关评价的几个问题的商榷)(2)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食堂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食堂化发生在同一时期,均是1958年至1960年。这又与三年自然灾害相交织。所以,这一时期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曲折。

“大跃进”主要的问题在于急躁冒进,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数量,因而导致严重的浮夸现象。195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中的问题,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压缩空气”,并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到1960年冬,随着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被停止。

人民公社食堂化也是“大跃进”的产物。但是,人民公社食堂化不能完全等同于人民公社这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人民公社食堂化只运作了两三年就停止了,而人民公社这种集体经济组织一直存活到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以后,才全部瓦解。所以,在评价人民公社时,不能把她和人民公社食堂化完全等同起来。

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过早下结论(对前30年有关评价的几个问题的商榷)(3)

3、人民‬公社‬

对人民公社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公正的认识和评价。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7月1日。后来《红旗》杂志在第三期、第四期连续发表了陈伯达的两篇文章。在文章里指出了人民公社的的组织性质和形式。提出“把合作社办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并引用了毛主席的指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商业)、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

同时,1962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第八届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讨论,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对人民公社制度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指出了“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两种形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把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等同于公社初期的食堂化是不科学的。因为毕竟通过自我完善,已经改正了公社食堂化的错误。所以,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和公社食堂化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把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组织视为急躁冒进,违背发展规律,尚值得商榷。

再就是通过对“大跃进”的急躁冒进纠正以后,1961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颁布以后,人民公社已逐步走向规范化。

特别是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组织走向规范以后,不仅在农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而且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当时组织起来的人民公社,就不会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以及农田基本建设方面的成就,也就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也就不会有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因此,对人民公社集体化经济的评价应该给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过早下结论(对前30年有关评价的几个问题的商榷)(4)

4、“文革‬”十‬年

对文革的评价有人认为它使国民经济“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一些人对文革十年是持全盘否定的。对文革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指出“作为政治运动的“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时期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整个文革10年的成绩。

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综合来看,在“文化大革命”这十年中,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比1965年增长了133.54%,其中工业总产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长了181.7%,平均每年增长9.9%,农业总产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长51.2%,平均每年增长3.8%。”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年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增长7.4%,年均增长6.8%,国民收入增长53%,年均增长4.9%。十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多,即从1965年的1402亿元增长到1976年的3207亿元,约增长1.3倍。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据是物价不变的情况下的增长数据。

2007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专家把1978年以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统计了一下,发现“1966年—1976年,工业生产仍继续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1966年国民生产总产值年均增长10.7%,只有1967、1968年稍有减少,分别为9.8%和9.9%,到1969年递增到16.9%,1974年递增到19.4%)上个世纪全球最大规模,最成功的工业化在中国,而同期世界增长速度是3%。”

还有,在毛主席逝世时,国库里留下了5000亿斤可供当时全国人民吃三年的战备粮,还留下了500多万吨棉花,20多亿美元和600吨黄金,这些实物相当于现在几万亿(百度词条:毛泽东时代)。同时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周总理在1975年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1975年也‬将‬胜利‬完成。我国‬农业‬连续‬13年‬夺得‬了‬丰收‬,1974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1964年增长‬51%……工农业‬总产值1974年预计‬比1964年增长‬1.9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铁‬增长‬1.2倍‬,原煤‬增长‬91%,石油‬增长6.5倍‬,发电量‬增长2倍,化肥‬增长3.3倍‬,拖拉机‬增长‬5.2倍‬,棉纱‬增长‬85%,化学纤维‬增长‬3.3倍‬。

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1100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当然,文革期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说文革十年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这是不客观,更是不公正的。

前30年,我们是社会主义探索的30年,也是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30年,在30年里,创造出了无数的历史辉煌,特别是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30年。当然,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在探索过程中有些急躁,出现了一些曲折,但是,我们今天在评价过去历史的时候,应该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历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否则,就是一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要不得。

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过早下结论(对前30年有关评价的几个问题的商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