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现在的小朋友们可能都不知道什么叫地软了?也没有吃过地软包子了。
地软包子在童年的时候,可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
给现在的小朋友讲地软还真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给生长在农村的60后、70后、80后说起地软,是很好理解的,而且有共鸣,有同感!
地软是生长在山坡上的的一种黑色的菌植物,像木耳,可以吃,主要用来包包子。
小时候,每年放了寒假,都要和小伙伴们提着篮子上坡去捡拾地软。
生长在岭区的孩子,那一个没有在春季撅过苜蓿、捋过洋槐花。到了冬天就是在山坡拾地软。
我们成群结队地上到山坡,拥挤在一、起蹲下来在冬天的干草丛中找地软。地软的体型小,薄如蝉翼、轻如鸿毛,干得一捏就碎,藏在干草中,很难找, 所以必须要细心、有耐心才能捡拾到。
小时候,我们男孩子都很贪玩,往往是在坡上逛了一晌,连一笼底也没有拾到。
女孩子很细心、也很耐心,捡得很多,有时候一些俏皮的男孩子就去女孩的篮子里去抢,逮住机会抓一大把。
一大把,是一个惨重的损失,一大把该有多少个地软呀。
记得那个时候,天空很蓝,中午的时候也很暖和,我们就在坡上叽叽咋咋地在围一起,扒开草丛,寻地软。
那个时候也能不知道地软是怎么形成的,听说阴坡地形的地软多,又听说地软是用羊粪变成的,就专门到阴坡,羊粪多的地方去。
由于地软的颜色是黑的,羊粪也是黑的,有时候不小心就把羊粪捡拾到篮子里。我们邻居一位哥哥,平时就大大咧咧,眼睛近视,有一天拾回去了半篮子风干了的羊粪蛋蛋,成为笑柄……
村头的李大姐就很勤快,每次她都是一个人远远地在一个地方单独的拾地软,我们还说她不合群。可是这个大姐姐每年腊月会,都要和家里人,拿一小老笼的地软到街道去卖。地软分量轻,价钱很高的。
地软是在枯萎的杂草丛中捡拾来的,所以常常夹杂着干草枝叶,包馍的时候,先要一个一个地择去细如头发的干草枝,这个必须要细心,然后用温水泡上一段时间,等到地软完全软了,再洗上几遍,然后用到剁碎,就可以和豆腐、萝卜包包子了。
每一年我最爱吃的就是地软包子了,每一次第一锅年馍刚蒸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要连续吃几个地软包子。
大约有20多年再也没有吃过地软包子了,家乡坡上再也没有地软了,再也看不到小朋友拾地软的影子、听不见纯正、开心的笑声了。
当初和我一同拾地软的小伙伴们如今四三飘零去外地打工,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
有一天在西安一家饭店,看到写着卖地软包子,买来却怎么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