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张学思,他在回忆录当中,谈起父亲张作霖的时候,将其说成是“祸国殃民打内战的军阀”。谈起哥哥张学良的时候,则说自己从小到大,和大哥的关系一直都不好。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

(张学思)

大帅府的这父子三人,代表着三个阵营,张作霖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张学良是国民党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而咱们本篇要介绍的主人公张学思,则是新中国的开国少将。

所以常常有史学家说: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

张学思是正统的军校毕业,在前线抗击日寇,穿过烈火和硝烟,他在战争年代,立下过赫赫战功。

1949年,周恩来身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他召见张学思并委以重任,开办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而本期文章要讲述的内容,便是新中国海军第一参谋长——张学思!

且看青葱少年,如何蜕变为共和国将领,成为新中国海军军官的引路人。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2)

(张学思)

而这一切,要从晚清时期说起,从张作霖流落到辽西黑山说起,他开始组建地主武装。

1906年,18岁许澍旸,被张作霖强行娶回家,成了张府的四夫人,为张作霖生了三个孩子。

1916年1月,许夫人生下了老四张学思,因为许夫人一直失宠,所以张学思和父亲张作霖的接触并不太多。

大帅府家教很严,例如张学良的脑袋,就被私塾先生用烟袋锅子,给敲出了一个大疤瘌,学堂是孩子们害怕的地方,却是许夫人向往的地方。

许夫人虽然是文盲,但一直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她本人去往新式学堂读书,却被张作霖强行停学。

许夫人只能在大帅府,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认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渐渐地能够读懂古书古文,这实属难得可贵。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3)

(1950年春天,张学思夫妇与母亲在大连合影)

在大帅府的那种环境当中,对于年幼的张学思来说,母亲的言传身教,大大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大帅府内部,大致分为四股势力,张学良独占一股,五夫人占一股,而四夫人则是实力最弱的那一股。

许夫人是大帅府最正直的女人,而她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就成了大帅府最正直的孩子,从不沉迷于吃喝玩乐。

许夫人教育张学思的时候,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这大帅府,未来都会是你大哥的,而你不要对这个家有任何幻想,你应该出去闯荡……

事实证明,许夫人的预言完全正确,未来整个东北都是张学良的。

张学思六岁那年,被父亲当成了政治工具,去跟直系军阀曹锟的女儿定娃娃亲。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4)

(曹锟)

张作霖和曹锟相遇,俩人之间自然是各种虚伪;而随着两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和曹锟打得是血流成河,仇人和仇人的孩子,自然不可能结婚。

1925年,奉系发生了一件大事,因为郭松龄起义,前去攻打奉天,所以大帅府陷入了极度紧张当中。

(按照奉系元老派的说法,说成是过郭松龄造反;按照张学良的说法,说成是郭松龄倒戈;按照张学思的说法,说成是郭松龄起义。这个细节,无需争论。)

总之,大帅府的家眷都在准备逃跑。然而许夫人太穷了,没钱送孩子们出去逃命,无奈之下收拾锅碗瓢盆,想要拿出去卖钱。

就在许夫人无限的绝望时候,谁知张作霖刚好路过,听到哐啷哐啷的声音,于是问:“你在干什么呢?”

许夫人说:“我这4个孩子可该怎么办呢?”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5)

(张作霖)

张作霖随即给了许夫人一笔钱,而许夫人正是靠着这笔钱,后来送三个孩子出国留学,那时候张学思年龄小,所以没能出国。

虽然说,郭松龄对奉天的攻势,乃是大帅府的灾祸,但是许夫人却因祸得福,获得了一笔钱。

在大帅府的夫人当中,最厉害的是五夫人,而且就连五夫人的母亲王老太太,也跟着鸡犬升天,成了大帅府的恶霸。

张学思小时候,对权利的感觉非常朦胧,在他眼里所谓的权利,除了父亲张作霖之外,就是五夫人和那个王老太太。

在大帅府的夫人当中,许夫人因为和大帅府的矛盾很深,所以经常跑到乡下不回去,她教育孩子的时候常说:“谁要是敢沾染纨绔风气,我就上吊自杀!”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6)

许夫人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帅府,所以她的四个孩子,是大帅府最早进入正规学校读书的孩子。

张学思的童年,没有像兄弟姐妹那样去争权夺利,而是早早地去了沈阳省立第四小学。

根据《张学思自传》一书的记载,张学思回忆童年的时候这样写:“那时候,产生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我幻想着自己像父亲那样,独打天下另创局面……我把事情看得很容易,以为只要一个人有一个空洞的志气就可以成事……”  

到了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遇袭身亡,张学良开始执掌东北大权。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7)

(皇姑屯被炸的火车)

张作霖死后,东北的权利高层分为两派,四十岁以上元老派被称之为456,四十岁以下少壮派的被称之为123。大家都在讨论,到底是123打倒456呢?还是456压制123呢?

张学良掌权之后,不仅大刀阔斧的改革东北军,也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帅府,开始了全盘欧化、大拆大建。

洋房、烫发、网球场、电影院、西装革履……等等等,因为张学良要求厨师穿白衣服,所以惹得管家不满意,管家认为这等于是披麻戴孝。

东北处在变动时期,按照张学思的说法,旧的秩序被打乱了,新的秩序没有建起来,东北犹如是四不像。

1929年春,日本联合舰队来大连,张学思陪同大帅府的人去参观,看到了日本的多型主力战舰和航母,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估计很少有谁能够想到,那时小小年纪的张学思,未来会成为新中国海军事业的建设者。

张学思因为父亲去世治丧,所以半年没有去学校,再回到校园的时候,各门功课已经跟不上了。

同学和老师,要么在背后对张学思指手画脚,要么故意亲近张学思,想为家里人谋个差事。

张学思一直到认识同学高存信,这才有了真心的朋友,后来俩人都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8)

(张作霖的8个儿子,右四为张学思)

1930年春,张学思请脾气古怪的王西征,担任自己的家庭老师,也是通过王西征,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王西征先是让张学思看各种报纸,再然后让张学思看进步小说,这成了大帅府四公子人生的转折点。

张学良对大帅府的思想,管理非常严苛,他常常亲自去检查,结果检查到老四张学思那里的时候,也就看到了屋里的进步书籍。

张学良非常愤怒,开始抹黑造谣共产党,吓得许夫人赶紧劝张学思,千万不要接触共产党。

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张学思屋里的进步书籍,都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这是他跟大哥张学良矛盾的开始。

张学思艰苦朴素,而张学良生活奢华。就从女人这方面来说,张学思一生挚爱一人,张学良则是绯闻满天下。

张学思读高中的时候,跟四川军阀杨森的儿子,俩人同住一间宿舍。

杨森的儿子整天说:“要彻底打倒我的军阀父亲!”

这一点倒是容易理解,杨森的私生活乱糟糟,儿子女儿一大群。杨森杀过多位妻子,这种下手狠辣的父亲,思想腐朽封建的腐儒,自然招来儿子的痛恨。

虽然说,大帅府的家庭矛盾,没有杨森的家庭矛盾那么深刻,但张学思和张学良的冲突,同样无法避免。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9)

(张学思(左)、张学良(中)、张学铭(右))

例如张学思穿着布衣大褂,一副老百姓的打扮,他去找三军副司令张学良,结果在门口被士兵给拦住了。

张学思说我找亲哥哥张学良,士兵则说你是假扮的……足足争执了一个多钟头,幸亏大帅府的老内差认出了张学思,才带着去见张学良。

那时候,张学思对此事非常不满,认为你张学良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队伍吗?

1931年,日寇侵略白山黑土,东北沦陷之后,张学思当面去质问张学良,而张学良则说你年纪小不懂。

而张学思回到学校之后,立刻成了焦点,因为他是张学良的弟弟,所以也成了众矢之,遭人谩骂。

这为张学思未来隐姓埋名,独自去抗日战场当兵,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紧接着,多省学生联合起来,集体去质问张学良。

张学思带着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站在了大哥张学良的面前,当面怒问张学良,为何不抵抗?为何丢东北?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0)

(张学思夫妇)

1933年4月,张学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号召抗日,打回东北。虽然他对大帅府感情不深,但对东北感情很深,所以跟日本侵略者有国仇家恨。五个月后,进入黄埔军校深造。

根据《张学思自传》一书的内容,张学思这样写:

军阀封建家庭的环境,使我在幼小时羡慕军阀父亲的耀武扬威,幻想自己长大也要当大官儿,这种幻想在我思想中仍占主导地位……长大之后,我有求知欲,愿意追求真理,喜欢听些大道理与新鲜事儿,有了抽象的民主,知道了我的军阀父亲兄长,是人所应当反对的对象,我自己站在原来的阶级立场上,去和他们划清了界限……

到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东北军内部则陷入了分裂。

拿东北军卫队营第二营的营长孙铭九举例,此人一辈子干过两件大事: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1)

(孙铭九)

第一件大事,孙铭九一直登报纸说,是自己亲手抓了蒋介石,所以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是“捉蒋英雄”。

后来,叶剑英亲自派人调查,才查出孙铭九在说谎,真正抓骊山捉蒋的是王玉赞,而不是汉奸孙铭九。

第二件大事,东北军67军军长名叫王以哲,只要此人还活着,就可以团结东北军,只要东北军保持团结,就有很大机会救张学良出狱。

可是王以哲,被孙铭九给杀了,导致东北军分崩离析,偌大的奉系军阀,顷刻间轰然垮塌,北洋彻底画上了句号,张学良也就再也没有了重获自由的可能性。

后来,经叶剑英亲自证实,王以哲是中国共产党的潜伏特工……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根据张学思夫人谢雪萍的口述历史《从延安出发》一书记载:张学良是国民党的陆海空副司令,曾经两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延安方面同意,但因为国际原因,所以张学良并没有正式加入中共。

可张学良被软禁之后,也就再也没有机会拿到中共的党员证书了。而张学思奉党组织的命令,去往奉化溪口看望张学良。

因为周围都是国民党特务,所以兄弟俩很难单独相处,直到第四天的时候,狂风骤起暴雨倾盆,张学良说要去书房看报纸。

赵四小姐则拉着一群特务打麻将,而张学良拉着张学思,到了书房的角落里。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2)

(张学良)

张学思眼角的余光,看到身后有书架挡住了特务目光,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因为墙上装着窃听器,所以兄弟俩只能用纸条写字交流,这成了张学思和张学良的最后一次见面。

虽然说兄弟俩关系不和,但张学良到最后,嘱咐四弟张学思,跟随共产党一起抗日……

因为营救张学良失败,张学思脱离国军,选择加入了八路军,南征北战穿过枪林弹雨,一直打到了完全胜利。

日本投降之后,张学思秘密前往东北,担任辽宁省主席和保安司令,接收日伪政权。

东北的领导说:“你该回家看一看了,大帅府也该物归原主了。”

张学思摇着头说:“不!我是不打算回家的!我离开那里的时候发过誓,要永远离开那个封建的大帅府!东北是在人民手中光复的,大帅府的所有权应归人民所有,我没有资格再做它的主人。”   

张学思是军校出身,他自然很想回到军队,所以私下里和万毅,谈论过自己的想法。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3)

(开国中将万毅)

1949年3月,解放军第42军的军长万毅,在西柏坡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万毅原本就是东北军出身,所以内心比较紧张,毛泽东开玩笑说:“万毅同志,你可算是张作霖的‘余孽’呀!”

万毅笑着说:“主席,我不能算是张作霖的‘余孽’,张作霖的‘余孽’应该是张学思。”

毛泽东问:“张学思现在在什么地方?”

万毅说:“张学思现在在辽宁省当主席,还是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毛泽东说:“那还不错呀!”

万毅在毛泽东的面前谈起了张学思,他说张学思是学军事的,所以想要去部队工作。

毛泽东说:“好哇,那就回到部队来干,那容易。”  

1949年5月,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张学思,谈了新中国的海军建设问题。

既然解放军要拥有自己的海上力量,首先要拥有自己的海军学校,所以周恩来授权张学思,去创办我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4)

(周恩来夫妇,和张学思合影)

周恩来说:“新中国不仅要有陆军,还要组建空军和海军。历来建军要先建校,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有了培养海军干部的学校,人民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嘛!”

关于海军军校的建设问题,周恩来谈了重要性和历史地位,剩下的全交给张学思去办,就连学校在什么地方创建,也都让张学思去做决定。

周恩来对张学思委以重任,张学思深感责任重大,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原先,解放军有过暂时的一所海军学校,位于东北的丹东,因为那时候称之为安东,所以叫安东海校。

而今要创办正式的海军军校,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应该选择在安东,建设我国的第一所海军军校。

不过张学思认为,安东那个地方距离出海口比较远,所以并不适合我海军建设学校。

张学思亲自考察了我国的多个沿海城市,最终将我国的第一所海军学校,定在大连的老虎滩。

老虎滩原先有过日本人开设的中学,所以保留了一大片的楼房,只要稍加改造,便可当做教学楼。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5)

老虎滩的码头和地形,也比较适合学生训练,当苏联专家得知这件事之后,认为老虎滩是苏联驻守的军事重地,建议海军学校另外再选新地方。

不过张学思很礼貌的,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老虎滩得天独厚,他又强调说:“既然选定了,请苏军搬走就是了,这件事我来办。”

很多人都不相信张学思有这个能力,不过张学思的的确确办到了,通过几天时间的努力,腾出了一大片的地方,当做校址。

张学思为了建设海军学校,常年在外奔波,多次路过门口,却没有时间去跟亲朋好友团聚。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候,张学思前去参加,他当时的身份是海军总部代表。

毛泽东在北京,问起了海军学校建设的进度,张学思如实汇报,展望了中国年轻海军的未来。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6)

(毛泽东接见张学思)

毛泽东听着海军学校的建设,伟人说:“100多年来,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好好干吧!”

肖劲光在战争年代,就是张学思的领导,所以在海军学校建设期间,张学思邀请肖劲光去担任校长。

那时候上级已经决定,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的校长,让张学思去担任;不过张学思却认为,根据历史惯例,应该让海军司令员当校长。

经过中央军委的决议,11月22日那天下达了组建大连海军学校的命令,肖劲光担任校长,张学思担任副校长。

军校的校址有了、领导层确认了、基本的框架也就有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遍寻天下英才,担任海军军校的教官和老师。

张学思建议,从苏联聘请海军专家、从国内各大院校招聘名师、从国军的起义海军当中,择优挑选教官。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7)

(肖劲光、张学思两位校长研究教学方案)

经过张学思以及各部门的努力,召集了一百多位名师,有力支撑了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军校的师资团队,其中有不少人都经历过二战。

有了学校、有了名师、接下来就是寻找优秀的年轻人,作为大连海军学校的首批学员。

海军!海军!这两个字,是中华民族的百年伤疤,无数血淋淋的教训,仿佛还在昨天,海军不强,谈何国防?

而建国之初的海军,各部门急缺专业干部,所以很多人希望,大连海军学校能够尽快培养出年轻的军官。

但张学思认为,海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技术的积累,需要兵员素质的提升,才能驾乘军舰,驰骋在蔚蓝的大海。

张学思那时候顶住压力,坚持从严治学、正规教育、本科毕业……要让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年轻干部,能够熟练驾驭高度复杂的舰艇,战胜太平洋的万丈波澜。

张学思说:“不办则已,办就要正规化、现代化,绝对不能低于一般高等学校水平。  

1950年2月1日,万众瞩目的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年轻的水兵学员。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8)

(张学思在海校阅兵)

学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于国内的各大高校,进行为期两年的速成班学习,他们毕业之后,会被送往新中国海军急需的战斗岗位。

第二部分,则是高中毕业生,大致跟咱们今天的军校招生差不多,进行四年的学习。(大连海军学校,是我国首个四年制的本科院校)

第三部分,是各野战军送来的优秀青年,然后根据文化程度,编入不同的班级。

中央军委对于这所学校寄予厚望!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海军梦,将会从这里起航,也必将驶向更远的方向。

从鸦片战争,再到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能不能守住自己的海岸线?这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拷问,中国务必要建设自己的海军,更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而大连海军学校,和新中国一起成长,正是我国“海军军官的摇篮”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在半个世纪之后,足迹遍布世界。

1953年,张学思被任命为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荣获少将军衔,这位大帅府走出来的共产党人,犹如是历史的红色符号,深深印在了光辉璀璨的解放军光荣榜。

1956年,新中国需要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所以经过中央军委的选拔,要送张学思去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深造。

苏联一听是张作霖的儿子,所以不想让张学思入校,而咱们国内的周总理,则亲自出面向苏联方面提出:“张学思在青年时代即背叛了家庭,追求进步,在白色恐怖中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共产党,为党做了许多工作。他是在长期斗争中锻炼成长、经过考验的优秀军事干部,我们党一直很重视对他的培养。”

经过周总理出面解释之后,苏联自然欢迎张学思入校,两年后张学思回到国内,担任我国海军第一参谋长。

张学良弟弟张学铭的生平简介(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19)

(张学思)

后记:

张学思出身大帅府,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有很多,他一没有选择大哥的少壮派123、二没有选择父亲留下来的元老派456……张学思选择了人民的队伍,奔向了光明的道路!

,